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76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包括掺油中间法兰、短接、掺油外管和旋流分离器,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分别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短接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固连,所述掺油外管与所述短接连接,所述掺油外管设置在油管与套管之间;所述旋流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掺油外管上,用于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与采油树配套安装后可形成三层过流通道,将排气口与降凝剂、降稠剂注入口分开,从而保证了降凝、降稠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高凝油和稠油开采中,不少生产井采用了掺降凝剂(或稀油)降凝和降稠的生产技术。其方法是:油管安装在采油树的大王八盖上,套管上安装大四通,大王八盖与大四通连接,油管放置在套管内;从套管闸门加入少量降凝剂或稀油,经油管与套管环空流入井内,与高凝油或稠油混合,再由油管内腔产出。由于这种生产工艺技术成本低、见效快因而备受欢迎。但随着油田高凝油、稠油开采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油田火烧油层技术的开展,不少高凝油生产井、稠油生产井产生了大量的伴生天然气。这种伴生天然气由于气量大、套压高已经严重影响了抽油井的泵效,必须排出、并回收。而这种大量、高压的伴生天然气只能从套管环空中排出,排出口也是套管闸门。这样在套管闸门出口处排气与注入降凝剂或稀油发生了矛盾,虽然排气口与注入降凝剂口分别在两侧的套管闸门,但因排气口与注入降凝剂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还是有不少降凝剂被高压套管气带出。这样不但加大了降凝,降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降凝、降稠效率,严重影响了油井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与采油树配套安装后可形成三层过流通道,将排气口与降凝剂、降稠剂注入口分开,从而保证了降凝、降稠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包括掺油中间法兰、短接、掺油外管和旋流分离器,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分别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短接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固连,所述掺油外管与所述短接连接,所述掺油外管设置在油管与套管之间;所述旋流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掺油外管上,用于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掺油中间法兰的法兰主体为圆盘形,法兰主体中心处设有掺油管道,掺油管道两侧对称设有掺油通孔,掺油管道与掺油通孔相通;掺油通孔的外端设有闸门卡孔,闸门卡孔处安装掺油闸门;掺油管道周围沿周向对称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用于拧入螺栓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掺油管道下端与所述短接固连。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法兰主体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用于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实施所述法兰主体与采油树大王八盖及大四通之间的密封。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掺油外管设置在油管与套管之间形成三层过流通道:油管内通径为产出液通道,油管与所述掺油外管环空为掺油通道,所述掺油外管与套管环空为排气通道;大四通设有排气闸门。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管体、螺旋环和档环,所述管体一端设有凸台,所述管体另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档环;所述螺旋环为管状物,所述螺旋环外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螺旋状沟槽,所述螺旋环放置在所述凸台与所述档环之间,所述螺旋环的两端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滚动轴承。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旋流分离器与所述掺油外管串联安装,所述旋流分离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掺油外管最下端设有外管引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掺油外管与套管和油管,形成同心管管柱结构,并形成三层过流通道;油管内通道,产油;掺油外管与油管的环空通道,掺降凝剂或稀油;掺油外管与套管的环空通道,排套管内的伴生天然气;将掺降凝剂或稀油的注入口(掺油闸门)和套管气的排出口(排气闸门)分隔开来,拉大了之间的距离,油井可根据套管气量的大小而改变(加深或减少),从而保证了掺油效果;旋流式分离器上的螺旋环,在高压气流中可加速旋转,有效的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从而保证了套管伴生天然气的回收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掺油中间法兰结构图;图2为图1中A-A面剖视图;图3为掺油中间法兰与掺油闸门及短接安装状态图;图4为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与采油树配套安装状态图;图6为掺油外管与外管引鞋安装状态图;图7为旋流分离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包括掺油中间法兰、短接7、掺油外管12和旋流分离器15,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分别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9及大四通10连接,所述短接7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固连,所述掺油外管12与所述短接7连接;所述掺油中间法兰的法兰主体1为圆盘形,法兰主体1中心处设有掺油管道2,掺油管道2两侧对称设有掺油通孔3,掺油管道2与掺油通孔3相通;掺油通孔3的外端设有闸门卡孔4,闸门卡孔4处安装掺油闸门8;掺油管道2周围沿周向对称设有螺纹通孔5,所述螺纹通孔5用于拧入螺栓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9及大四通10连接;所述法兰主体1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凹槽6,所述环形凹槽6内放置密封圈用以实施所述法兰主体1与采油树大王八盖9及大四通10之间的密封;所述掺油管道2下端与所述短接7固连;所述掺油外管12设置在油管11与套管13之间形成三层过流通道:油管11内通径为产出液通道,油管11与所述掺油外管12环空为掺油通道,所述掺油外管12与套管13环空为排气通道;大四通10设有排气闸门14;所述旋流分离器15包括管体21、螺旋环22和档环23,所述管体21一端设有凸台,所述管体21另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档环23;所述螺旋环22为管状物,所述螺旋环22外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螺旋状沟槽,所述螺旋环22放置在所述凸台与所述档环23之间,所述螺旋环22的两端与所述管体21之间设有滚动轴承24;所述旋流分离器15与所述掺油外管12串联安装,用于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所述旋流分离器1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掺油外管12最下端设有外管引鞋16,外管引鞋16能够防止提出油管11时产生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掺油中间法兰、短接、掺油外管和旋流分离器,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分别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短接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固连,所述掺油外管与所述短接连接,所述掺油外管设置在油管与套管之间;所述旋流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掺油外管上,用于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掺油中间法兰、短接、掺油外管和旋流分离器,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分别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短接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固连,所述掺油外管与所述短接连接,所述掺油外管设置在油管与套管之间;所述旋流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掺油外管上,用于将伴生天然气内的残油分离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油中间法兰的法兰主体为圆盘形,法兰主体中心处设有掺油管道,掺油管道两侧对称设有掺油通孔,掺油管道与掺油通孔相通;掺油通孔的外端设有闸门卡孔,闸门卡孔处安装掺油闸门;掺油管道周围沿周向对称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用于拧入螺栓与采油树的大王八盖及大四通连接;所述掺油管道下端与所述短接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式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主体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用于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实施所述法兰主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航刘伟李清伟孙新杰刘利杨浩平董小斌乐拥军孙俊王伟任丹邱占武刘继海盛宗刚李业勋邓春光李洪波童启金朱世伟何飞朱莎庄娜董庆黄立丽冀凯朱延鹏王宁辉张骥潇王世伟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宏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盘锦中舜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