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装置及煤油气相干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76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蒸发装置,设置于煤油气相干燥设备的罐体中。蒸发装置包含壳体、分配管以及两组导热排。壳体顶部开口。分配管设置于壳体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分配管一端伸出于壳体而形成煤油进口,另一端封闭,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流孔,多个喷流孔沿分配管轴向间隔布置。两组导热排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导热排和下导热排,两组导热排设置于壳体内且依序设置于分配管下方,每组导热排包含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导热管,同组的多根导热管相连通,导热管平行于分配管,每组导热排具有连通于导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其中,蒸发装置被配置为将煤油通入分配管并将导热介质通入导热排,煤油经多个喷流孔流出,并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各导热管的表面而蒸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装置及煤油气相干燥设备
本技术涉及煤油气相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煤油气相干燥设备。
技术介绍
煤油气相干燥设备中对煤油的加热成为高温煤油蒸汽是干燥过程最关键的一步。过程中是利于煤油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蒸发,成为高温的煤油蒸汽,在真空罐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工件而冷凝,放出的冷凝潜热从而对器身进行加热,使工件温度升高,其中的水分也不断蒸发成水蒸气,被真空系统抽走,达到干燥目的。目前蒸发器使用的是外置式蒸发器,占用场地面积大,对小场地不适用;外置蒸发器需要经过一段管路才能进入真空罐中,其中的热损量较大;现有的加热方式使用的是蒸汽加热,其加热效率低,加热温度低且压力较高,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节省空间、工作压力较低、导热效率较高的蒸发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该蒸发装置的煤油气相干燥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蒸发装置,设置于煤油气相干燥设备的罐体中。其中,所述蒸发装置包含壳体、分配管以及两组导热排。所述壳体顶部开口。所述分配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分配管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而形成煤油进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流孔,所述多个喷流孔沿所述分配管轴向间隔布置。所述两组导热排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导热排和下导热排,所述两组导热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依序设置于所述分配管下方,每组所述导热排包含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导热管,同组的所述多根导热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管平行于所述分配管,每组所述导热排具有连通于所述导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其中,所述蒸发装置被配置为将煤油通入所述分配管并将导热介质通入所述导热排,煤油经所述多个喷流孔流出,并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各所述导热管的表面而蒸发。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含两块封板。所述两块封板竖直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分配管和所述两组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封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块所述封板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分配管和所述上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上封板之间,所述下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下封板之间。和/或,所述壳体还包含两块端板,所述两块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封板的两端之间,所述分配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端板,各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端板。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喷流孔相对所述分配管轴线的中点向下且向外倾斜。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喷流孔相对竖直方向的倾角为45°。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配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封闭所述分配管的另一端,所述法兰上设置有两块限位块,所述两块限位块分别卡置于所述分配管的另一端下方的两侧,以限制所述分配管绕自身轴线旋转。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蒸发装置还包含多个导流槽结构。所述多个导流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根导热管布置,每个所述导流槽结构包含两块导流板。所述两块导流板相对布置,所述两块导流板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而在所述导流槽结构的下端形成缝隙,所述两块导流板的上端的间距大于下端的间距,同对的两块所述导流板的上部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导热管的两侧,下部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导热管的下方。其中,所述煤油由任一所述导热管的表面流下时,是经由相对应的一对所述导流板的导流再流下至下方的另一所述导热管的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蒸发装置还包含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下导热排的下方。其中,所述集油槽用以收集由所述导热排流下的未被蒸发的所述煤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煤油气相干燥设备,包含罐体。其中,所述煤油气相干燥设备还包含本技术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内。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罐体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罐壁,所述煤油气相干燥设备包含两个所述蒸发装置,所述两个蒸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罐壁内侧。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蒸发装置及煤油气相干燥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蒸发装置包含壳体、分配管以及两组导热排。分配管设置于壳体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分配管一端伸出于壳体而形成煤油进口,另一端封闭,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流孔,多个喷流孔沿分配管轴向间隔布置。两组导热排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导热排和下导热排,两组导热排设置于壳体内且依序设置于分配管下方,每组导热排包含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导热管,同组的多根导热管相连通,导热管平行于分配管,每组导热排具有连通于导热管的进口和出口。据此,本技术提出的蒸发装置能够将煤油通入分配管并将导热介质通入导热排,煤油经多个喷流孔流出,并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各导热管的表面而蒸发。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提出的蒸发装置可以根据干燥设备的真空干燥罐的内部尺寸大小进行设计外形尺寸,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采用导热油的加热方式,操作压力低,安全稳定,能达到更高的温度,散热损失少,热传递稳定,节能高效。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分配管和上导热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分配管的俯视剖视图;图8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导流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图8示出的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示出的导流结构的左视图;图11是图1示出的蒸发器的集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示出的集油槽的俯视图;图13是图11示出的集油槽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0.上封板;120.下封板;130.端板;140.固定件;150.吊耳;200.分配管;210.喷流孔;220.煤油进口;230.法兰;240.限位块;310.上导热排;311.导热管;312.进口;313.出口;320.下导热排;400.导流槽结构;410.导流板;411.安装板;500.集油槽;510.煤油出口;α.倾角。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装置,设置于煤油气相干燥设备的罐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包含:/n壳体,顶部开口;/n分配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分配管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而形成煤油进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流孔,所述多个喷流孔沿所述分配管轴向间隔布置;以及/n两组导热排,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导热排和下导热排,所述两组导热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依序设置于所述分配管下方,每组所述导热排包含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导热管,同组的所述多根导热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管平行于所述分配管,每组所述导热排具有连通于所述导热管的进口和出口;/n其中,所述蒸发装置被配置为将煤油通入所述分配管并将导热介质通入所述导热排,煤油经所述多个喷流孔流出,并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各所述导热管的表面而蒸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装置,设置于煤油气相干燥设备的罐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包含:
壳体,顶部开口;
分配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分配管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而形成煤油进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分配管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流孔,所述多个喷流孔沿所述分配管轴向间隔布置;以及
两组导热排,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导热排和下导热排,所述两组导热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依序设置于所述分配管下方,每组所述导热排包含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导热管,同组的所述多根导热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管平行于所述分配管,每组所述导热排具有连通于所述导热管的进口和出口;
其中,所述蒸发装置被配置为将煤油通入所述分配管并将导热介质通入所述导热排,煤油经所述多个喷流孔流出,并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各所述导热管的表面而蒸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
两块封板,竖直相对布置;
其中,所述分配管和所述两组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封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块所述封板包含上下分布的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分配管和所述上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上封板之间,所述下导热排设置于所述两块下封板之间;和/或
所述壳体还包含两块端板,所述两块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封板的两端之间,所述分配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端板,各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块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孔相对所述分配管轴线的中点向下且向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勇林伟林郑佳林井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