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64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外侧表面环绕设有定位板,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座顶部表面焊接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壁底部设有驱动座,所述立柱前侧表面设有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上料装置,柔性覆铜板放置在承载板表面,第二电动推杆推动夹板由两侧将柔性覆铜板夹紧,避免上料过程中晃动掉落,驱动座内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上料装置升起,电机工作带动转动座转动,从而可以对上料装置表面的柔性覆铜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将柔性覆铜板上料至所需高度和所需角度,上料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柔性覆铜板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柔性覆铜板(FCCL)是柔性线路板(FPC)的加工原料。其包含至少两种材料,一种是绝缘基材,如聚酰亚胺(PI)薄膜、液晶聚合物(LCP)薄膜等;另一种是金属导体箔,主要为铜箔。柔性覆铜板一般在制作完成后会成捆,成捆的柔性覆铜板便于搬运加工,但是在成品包装前需要将成捆的柔性覆铜板解捆,通过解捆装置将绑着柔性覆铜板的索带割开使柔性覆铜板平整再包装,但是将成捆的柔性覆铜板运送至解捆装置大多是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且解捆装置的工作台较高,搬运麻烦,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外侧表面环绕设有定位板,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座顶部表面焊接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壁底部设有驱动座,所述立柱前侧表面设有上料装置,所述立柱与上料装置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立柱外侧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座、连接座、承载板、推板、第一电动推杆、侧板、夹板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支撑座设置于立柱前侧,所述支撑座后侧表面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支撑座前侧表面固定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支撑座之间均匀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承载板两侧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内侧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与侧板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柔性覆铜板放置在承载板表面,第二电动推杆推动夹板由两侧将柔性覆铜板夹紧,避免上料过程中晃动掉落,驱动座内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上料装置升起,电机工作带动转动座转动,从而可以对上料装置表面的柔性覆铜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将柔性覆铜板上料至所需高度和所需角度,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电动推杆工作带动推板可以将柔性覆铜板推出承载板,上料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能够适应较多的柔性覆铜板的上料工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底座底部均匀设有行走轮,所述定位板与底座螺纹连接,所述电机内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设有第一定位座。进一步,所述立柱为中空设置,所述立柱前侧表面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杆设置于通槽前侧。进一步,所述驱动座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两侧均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气缸顶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部传动设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设置于通槽内侧。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活动座和连接座焊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底座底部的行走轮便于将整体位置进行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由定位板外侧连接安装第一定位座并将第一定位座与地面安装后将整体位置进行固定,电机工作可以带动转动座转动使立柱和上料装置朝向进行调节,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安装,减少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柱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11行走轮、2定位板、21第一定位座、3电机、4转动座、5立柱、51通槽、52安装槽、6驱动座、61气缸、62第二定位座、63驱动轴、64活动座、7上料装置、71支撑座、72连接座、73承载板、74推板、75第一电动推杆、76侧板、77夹板、78第二电动推杆、8支撑杆、9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外侧表面环绕设有定位板2,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固定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顶部设有转动座4,所述转动座4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座4顶部表面焊接设有立柱5,所述立柱5内壁底部设有驱动座6,所述立柱5前侧表面设有上料装置7,所述立柱5与上料装置7之间设有支撑杆8,所述立柱5外侧表面设有控制面板9;所述上料装置7包括支撑座71、连接座72、承载板73、推板74、第一电动推杆75、侧板76、夹板77和第二电动推杆78,所述支撑座71设置于立柱5前侧,所述支撑座71后侧表面固定设有连接座72,所述支撑座71前侧表面固定设有承载板73,所述承载板73顶部设有推板74,所述推板74与支撑座71之间均匀设有第一电动推杆75,所述承载板73两侧均设有侧板76,所述侧板76内侧设有夹板77,所述夹板77与侧板76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推杆78。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柔性覆铜板放置在承载板73表面,第二电动推杆78推动夹板77由两侧将柔性覆铜板夹紧,避免上料过程中晃动掉落,驱动座6内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杆8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上料装置7升起,电机3工作带动转动座4转动,从而可以对上料装置7表面的柔性覆铜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将柔性覆铜板上料至所需高度和所需角度,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电动推杆75工作带动推板74可以将柔性覆铜板推出承载板73,上料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能够适应较多的柔性覆铜板的上料工作。实施例2:所述底座1底部均匀设有行走轮11,所述定位板2与底座1螺纹连接,所述电机3内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设有第一定位座21。所述立柱5为中空设置,所述立柱5前侧表面设有通槽51,所述通槽51内部设有安装槽52,所述支撑杆8设置于通槽51前侧。所述驱动座6内部设有气缸61,所述气缸61两侧均设有第二定位座62,所述气缸61顶部设有驱动轴63,所述驱动轴63顶部传动设有活动座64,所述活动座64设置于通槽51内侧。所述支撑杆8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支撑杆8两端分别与活动座64和连接座72焊接。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由底座1底部的行走轮11便于将整体位置进行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由定位板2外侧连接安装第一定位座21并将第一定位座21与地面安装后将整体位置进行固定,电机3工作可以带动转动座4转动使立柱5和上料装置7朝向进行调节,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安装,减少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空间,驱动座6内气缸61工作也可带动驱动轴63升起,由活动座64带动外侧的支撑杆8和上料装置7升起,从而将物料上升至所需上料高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外侧表面环绕设有定位板(2),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固定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顶部设有转动座(4),所述转动座(4)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座(4)顶部表面焊接设有立柱(5),所述立柱(5)内壁底部设有驱动座(6),所述立柱(5)前侧表面设有上料装置(7),所述立柱(5)与上料装置(7)之间设有支撑杆(8),所述立柱(5)外侧表面设有控制面板(9);/n所述上料装置(7)包括支撑座(71)、连接座(72)、承载板(73)、推板(74)、第一电动推杆(75)、侧板(76)、夹板(77)和第二电动推杆(78),所述支撑座(71)设置于立柱(5)前侧,所述支撑座(71)后侧表面固定设有连接座(72),所述支撑座(71)前侧表面固定设有承载板(73),所述承载板(73)顶部设有推板(74),所述推板(74)与支撑座(71)之间均匀设有第一电动推杆(75),所述承载板(73)两侧均设有侧板(76),所述侧板(76)内侧设有夹板(77),所述夹板(77)与侧板(76)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推杆(7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覆铜板解捆装置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外侧表面环绕设有定位板(2),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固定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顶部设有转动座(4),所述转动座(4)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座(4)顶部表面焊接设有立柱(5),所述立柱(5)内壁底部设有驱动座(6),所述立柱(5)前侧表面设有上料装置(7),所述立柱(5)与上料装置(7)之间设有支撑杆(8),所述立柱(5)外侧表面设有控制面板(9);
所述上料装置(7)包括支撑座(71)、连接座(72)、承载板(73)、推板(74)、第一电动推杆(75)、侧板(76)、夹板(77)和第二电动推杆(78),所述支撑座(71)设置于立柱(5)前侧,所述支撑座(71)后侧表面固定设有连接座(72),所述支撑座(71)前侧表面固定设有承载板(73),所述承载板(73)顶部设有推板(74),所述推板(74)与支撑座(71)之间均匀设有第一电动推杆(75),所述承载板(73)两侧均设有侧板(76),所述侧板(76)内侧设有夹板(77),所述夹板(77)与侧板(76)之间设有第二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通秦道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宏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