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63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具有机台;所述机台上布置有两条动线,上流道用于载具和产品的流动,下流道用于空置载具的回流实现载具的自动循环利用,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通过传输轨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节流道为一个独立个体,拼接后又形成整体的流线。单节流道单独接电,接气,接网路;单独接线,写程序,拼接之后通过网线连接交握,传递信息,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单节流道的实用性,当因为生产需要,整个流线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时,只需要加入或者抽出这样的单节流道,即可实现功能,而不用像传统做法那样重新定制流线体或者停产改装,大大减少了改线的难度,时间以及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
本技术涉及软包电池及类似产品的主线体的
,尤其是涉及可自定义长度的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
技术介绍
一般市面上软包电池的流水线,即由马达驱动的单向型流动线,工艺流程多长,线体就架设多长,这样占用的空间大,机械损耗多,其灵活性差,导致改装性都有极大的限制。而传统的皮带线通常直接安装在型槽内,由马达驱动,属于滑动摩擦带动,因此流道皮带线下设计隐埋了滚轮,因而马达驱动下行使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皮带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具有机台;所述机台上布置有两条动线,上流道用于载具和产品的流动,下流道用于空置载具的回流实现载具的自动循环利用,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通过传输轨道连接。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位于所述上流道上布置有三个工位,可在上面架设任意工站,当工艺变更或者几种变更需要改变流程时,只需要拆卸改装上面的工站,即可实现,大大增加的线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所述上流道上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具有两组,并排布置。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所述下流道上设置有伺服模组。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所述上流道的末端连接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正对着被贴产品定位机构。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所述机台上包覆有机架保护罩,在所述机架保护罩的顶端具有三色指示灯以及人机界面。更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所述机台的底部具有散热风扇和控制电源的电源开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单节流道为一个独立个体,拼接后又形成整体的流线。单节流道单独接电,接气,接网路;单独接线,写程序,拼接之后通过网线连接交握,传递信息,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单节流道的实用性,当因为生产需要,整个流线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时,只需要加入或者抽出这样的单节流道,即可实现功能,而不用像传统做法那样重新定制流线体或者停产改装,大大减少了改线的难度,时间以及费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具有机台1;所述机台1上布置有两条动线,上流道2用于载具和产品的流动,下流道3用于空置载具的回流实现载具的自动循环利用,所述上流道2和所述下流道3通过传输轨道4连接。位于所述上流道2上布置有三个工位,可在上面架设任意工站,当工艺变更或者几种变更需要改变流程时,只需要拆卸改装上面的工站,即可实现,大大增加的线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所述上流道2上设置有进料机构5,所述进料机构5具有两组,并排布置。所述下流道3上设置有伺服模组6。所述上流道2的末端连接有机械手臂7,所述机械手臂7正对着被贴产品定位机构8。所述机台1上包覆有机架保护罩9,在所述机架保护罩9的顶端具有三色指示灯10以及人机界面11。所述机台1的底部具有散热风扇12和控制电源的电源开关1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具有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布置有两条动线,上流道(2)用于载具和产品的流动,下流道(3)用于空置载具的回流实现载具的自动循环利用,所述上流道(2)和所述下流道(3)通过传输轨道(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具有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布置有两条动线,上流道(2)用于载具和产品的流动,下流道(3)用于空置载具的回流实现载具的自动循环利用,所述上流道(2)和所述下流道(3)通过传输轨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流道(2)上布置有三个工位,可在上面架设任意工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型可拼接式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2)上设置有进料机构(5),所述进料机构(5)具有两组,并排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倍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