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包括防静电层、弹力绒层、纤维复合层,面料设置有五层,防静电层由甲丝、乙丝和丙丝组成,甲丝为白色涤纶低弹丝,乙丝为深色导电并网加捻丝,丙丝为浅色导电并网加捻丝,甲丝、乙丝和丙丝在经纬方向上进行排列,纬线方向上由甲丝和乙丝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方向上由甲丝和丙丝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错嵌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弹力绒面料外侧设置防静电层使其具有防静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高端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
技术介绍
弹力绒是雪纺强捻绉经、绉纬制织的一种丝织物,根据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真丝乔其纱、人造丝乔其纱、涤丝乔其纱和交织乔其纱等,如果纬丝只采用一种捻向,织得乔其纱称为顺纤乔其纱,顺纤乔其纱呈现经向凹凸褶裥状不规则皱纹。弹力绒具有保暖舒适、弹性大,并且亲肤的特点,因此弹力绒多用作贴身内衣的面料,在穿戴时也会给人以舒适的体验。然而弹力绒的结构在作为内衣时难以避免的会产生静电,衣服产生静电会改变体表的正常电位差,造成人体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胸闷头晕、呼吸困难、咳嗽等不适症状,有的甚至诱发早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解决了弹力绒面料容易与人体产生静电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包括防静电层、弹力绒层、纤维复合层,所述面料设置有五层,所述防静电层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面料最外侧,所述弹力绒层设置有一层,位于所述面料中间层,所述纤维复合层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弹力绒层与所述防静电层之间,所述防静电层由甲丝、乙丝和丙丝组成,所述甲丝为白色涤纶低弹丝,所述乙丝为深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丙丝为浅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甲丝、乙丝和丙丝在经纬方向上进行排列,纬线方向上由甲丝和乙丝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方向上由甲丝和丙丝等间距相邻排列,所述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错嵌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静电层对高品质弹力绒面料进行保护,从而使得高品质弹力绒面料能够在保持自身舒适性的基础上具有防静电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纤维复合层包括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以所述腈纶纤维为经线,所述氨纶纤维为纬线,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以三上三下相互浮沉交错的方式嵌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交错复合,使得纤维复合层在属性上兼具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优点,并且两者以特殊的方式嵌织也通过他们的结构使得纤维复合层强度更高。作为优选,所述乙丝由55dtex/8F黑色导电纤维与83dtexDTY黑色涤纶低弹丝与83dtexDTY白色涤纶低弹丝三者捻合组成,所述丙丝由22dtex/4F黑色导电纤维与2/83dtexDTY白色涤纶低弹丝两者捻合组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丝和丙丝通过导电纤维和涤纶低弹丝颜色的不同搭配既使得乙丝和丙丝的导电能力有差异也区别了乙丝和丙丝的颜色。作为优选,所述乙丝和所述丙丝的捻度均为600捻/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乙丝和丙丝设置为600捻/m的捻度,使得乙丝和丙丝均具有较强的强度,避免两者在排列和相互嵌织时断裂而影响嵌织的质量,也避免乙丝和丙丝的断裂从而影响防静电层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为碳黑导电纤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炭黑本身是半导体材料,而炭黑导电纤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从而具有防静电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各个层之间通过乳胶层粘结复合,所述乳胶层为JL-8261水性不干胶乳胶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JL-8261水性不干胶是纯丙烯酸乳胶,具有优良的室外耐候、耐晒、耐黄变性,使用建议方便,且环保无毒,具有较高的初粘力和粘着力,同时兼顾了长期高温环境下良好的内聚力,优良的抗转移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防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纤维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弹力绒层;2、纤维复合层;3、防静电层;4、甲丝;5、乙丝;6、丙丝;7、腈纶纤维;8、氨纶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见图1至3,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以附图1所示,包括防静电层3、弹力绒层1、纤维复合层2,面料设置有五层,防静电层3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面料最外侧,弹力绒层1设置有一层,位于面料中间层,纤维复合层2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弹力绒层1与防静电层3之间。此处图中弹力绒层1、纤维复合层2以及防静电层3的厚度之比仅为面料的一种厚度比例,根据面料所需弹力、防静电能力和舒适性等不同需求,三种面料层之间的比例也可以进行调整。以附图2所示,防静电层3由甲丝4、乙丝5和丙丝6组成,甲丝4、乙丝5和丙丝6在经纬方向上进行排列,纬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乙丝5按1比1的数量比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丙丝6按1比3的数量比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错嵌织。其中甲丝4为白色涤纶低弹丝,涤纶低弹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切片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具有流程短、效率高、质量好等特点,并且由于涤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恢复性,并且抗撕拉不易变形,能起到外层防护作用。乙丝5为深色导电并网加捻丝,由55dtex/8F黑色导电纤维与83dtexDTY黑色涤纶低弹丝与83dtexDTY白色涤纶低弹丝三者捻合组成,其中55dtex/8F黑色导电纤维占乙丝5质量的62.4%。由于乙丝5黑色导电纤维比例多且加入了83dtexDTY黑色涤纶低弹丝,因此乙丝5为深色丝。丙丝6为浅色导电并网加捻丝,由22dtex/4F黑色导电纤维与2/83dtexDTY白色涤纶低弹丝两者捻合组成,其中丙丝6中22dtex/4F黑色导电纤维占丙丝6质量的11.7%。由于丙丝6的黑丝导电纤维占比较少且加入2/83dtexDTY白色涤纶低弹丝,因此相对于乙丝5丙丝6的颜色较浅。乙丝5和丙丝6通过导电纤维和涤纶低弹丝颜色的不同搭配使得两者的颜色有了深浅之分,并且由于导电纤维的占比不同,乙丝5和丙丝6的导电能力上也有着差异,从而使得乙丝5的导电性好于丙丝6。因此乙丝5与甲丝4在纬线方向上以1比1的数量比进行排列,而丙丝6则需在经线上和甲丝4以3比1的数量比进行排列,以此来减轻乙丝5和丙丝6之间导电能力的差异。并且在纬线方向和经线方向上均通过相互浮沉交织的方式进行嵌织,使得经线方向上的甲丝4和丙丝6以及纬线方向上的甲丝4和乙丝5能够具有稳定的结构,从而提升整个防静电层3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甲丝4、乙丝5和丙丝6之间整齐的排列,也保证了防静电层3的美观效果,避免由于追求防静电的作用而导致面料的美观性受损。上述乙丝5和丙丝6的捻度均为600捻/m,捻度是指绳线强度的每英寸线所绕的圈数,在单位长度的纱中,纤维所捻成的回旋数,纱的强度主要由捻度决定,一般捻度大强度也大。通过将乙丝5和丙丝6设置为600捻/m的捻度,使得乙丝5和丙丝6均具有较强的强度,避免两者在排列和相互嵌织时断裂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静电层(3)、弹力绒层(1)、纤维复合层(2),所述面料设置有五层,所述防静电层(3)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面料最外侧,所述弹力绒层(1)设置有一层,位于所述面料中间层,所述纤维复合层(2)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弹力绒层(1)与所述防静电层(3)之间,所述防静电层(3)由甲丝(4)、乙丝(5)和丙丝(6)组成,所述甲丝(4)为白色涤纶低弹丝,所述乙丝(5)为深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丙丝(6)为浅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甲丝(4)、乙丝(5)和丙丝(6)在经纬方向上进行排列,纬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乙丝(5)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丙丝(6)等间距相邻排列,所述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错嵌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静电层(3)、弹力绒层(1)、纤维复合层(2),所述面料设置有五层,所述防静电层(3)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面料最外侧,所述弹力绒层(1)设置有一层,位于所述面料中间层,所述纤维复合层(2)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弹力绒层(1)与所述防静电层(3)之间,所述防静电层(3)由甲丝(4)、乙丝(5)和丙丝(6)组成,所述甲丝(4)为白色涤纶低弹丝,所述乙丝(5)为深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丙丝(6)为浅色导电并网加捻丝,所述甲丝(4)、乙丝(5)和丙丝(6)在经纬方向上进行排列,纬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乙丝(5)等间距相邻排列,经线方向上由甲丝(4)和丙丝(6)等间距相邻排列,所述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错嵌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纤维复合技术的高品质弹力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层(2)包括腈纶纤维(7)和氨纶纤维(8),以所述腈纶纤维(7)为经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东长针织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