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5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包括隔布层、无光绒层和基布层,所述隔布层的顶面设置有若干条形透气槽,所述隔布层的顶面位于条形透气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凸块,所述无光绒层包括粗衬纱层、细衬纱层和交叉固定层,所述细衬纱层位于粗衬纱层的上方,所述粗衬纱层包括粗经线组和粗纬线组,所述细衬纱层包括细经线组和细纬线组,所述粗经线组和所述粗纬线组、所述细经线组和所述细纬线组分别交错编织交织在一起,且在线组层叠位置分别形成粗线交叉部和细线交叉部,所述相邻粗经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经线组的宽度,所述细经线组位于相邻粗经线组的间隔中,所述相邻粗纬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纬线组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布料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是一种用于制作服装的材料,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根据要求的不同,所使用的面料也是各不相同的,市面上面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交错编织无光绒织物布面光泽柔和,绒毛面手感柔软,穿着舒爽得体,较梭织绒面料透气性好、双向更富有弹性,主要用于运动休闲装。目前市场上设置于手肘处的无光绒交错编织面料耐磨性较弱,由于手肘部位在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和外界事物接触和摩擦发生较多,在进行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手肘处的无光绒交错编织面料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磨损,从而影响衣服的正常穿着,另外部分面料在该位置处设置耐磨层后整体的透气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能够增加手肘处无光绒交错编织面料的整体耐磨性能,更加适用于手肘处多摩擦多碰撞的部位,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使该面料衣物穿着时更加舒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包括隔布层、无光绒层和基布层,所述隔布层位于无光绒层的上方,所述基布层位于无光绒层的下方,所述隔布层的顶面设置有若干条形透气槽,所述隔布层的顶面位于条形透气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凸块,所述无光绒层包括粗衬纱层、细衬纱层和交叉固定层,所述细衬纱层位于粗衬纱层的上方,所述粗衬纱层包括粗经线组和粗纬线组,所述细衬纱层包括细经线组和细纬线组,所述粗经线组和所述粗纬线组、所述细经线组和所述细纬线组分别交错编织交织在一起,且在线组层叠位置分别形成粗线交叉部和细线交叉部,所述相邻粗经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经线组的宽度,所述细经线组位于相邻粗经线组的间隔中,所述相邻粗纬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纬线组的宽度,所述细纬线组位于相邻粗纬线组的间隔中,所述交叉固定层由相互交叉呈90°的耐磨线交错编织形成,且耐磨线的层叠位置形成固定交叉部,所述固定交叉部和粗线交叉部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位于粗线交叉部的下方,所述固定交叉部和细线交叉部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位于细线交叉部的上方,所述基布层由基布经线和基布纬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隔布层和基布层均通过胶水层与所述无光绒层粘结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布层能够防止无光绒层直接和外界事物进行摩擦,延长其使用时间。通过粗衬纱层和细衬纱层层叠设置然后交叉固定层将两者编织在一起,增强无光绒层面料的耐磨性和抗拉性能,防止衣服在穿着时无光绒层中的料粗衬纱层和细衬纱层出现移位的现象。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形透气槽中底部位置设置有透气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气膜能够在保持较好的透气性的同时防止外界大颗粒杂质进入隔布层内部。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凸块的形状为半球形且橡胶凸块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空气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腔能够进一步增强橡胶凸块的缓冲性能。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凸块的下端外壁开设有若干贯穿至所述空气腔的空气流动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凸块受到撞击时空气腔被压缩且空气腔中的空气能够缓慢通过空气流动孔从空气腔中流出,从而得到减缓冲击的作用,撞击结束后由于空气腔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流动孔缓慢流进空气腔。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经线组和粗纬线组包括若干股涤纶低弹丝和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所述防辐射金属细丝缠绕于涤纶低弹丝外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股涤纶低弹丝能够使粗经线组和粗纬线组具有更好的抗拉性和强度,提高其耐磨性;防辐射金属细丝能够为面料提供一定的静电、防辐射能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的调节。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以双螺旋结构饶设于竹原纤维线外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螺旋结构能够使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在竹原纤维线表面形成网状,使其更好的缠绕在涤纶低弹丝表面。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胶水层为JL8261水性不干胶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JL8261水性不干胶层具有较高的初粘力和粘着力,能将隔布层和基布层与无光绒层粘结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橡胶凸块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无光绒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粗经线组和粗纬线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隔布层;2、无光绒层;3、基布层;4、条形透气槽;5、橡胶凸块;6、粗衬纱层;7、细衬纱层;8、交叉固定层;9、粗经线组;10、粗纬线组;11、细经线组;12、细纬线组;13、粗线交叉部;14、细线交叉部;15、耐磨线;16、固定交叉部;17、基布经线;18、基布纬线;19、胶水层;20、透气膜;21、空气腔;22、空气流动孔;23、涤纶低弹丝;24、防辐射金属细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参考图1至图6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包括隔布层1、无光绒层2和基布层3,隔布层1位于无光绒层2的上方,基布层3位于无光绒层2的下方。隔布层1能够防止无光绒层2直接和外界事物进行摩擦,延长其使用时间。隔布层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条形透气槽4,条形透气槽4能够增强隔布层1的透气性,条形透气槽4中底部位置设置有透气膜20,透气膜20能够在保持较好的透气性的同时防止外界大颗粒杂质进入隔布层1内部。隔布层1的顶面位于条形透气槽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凸块5,橡胶凸块5能够增加隔布层1表面的耐磨性,同时在受到撞击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橡胶凸块5的形状为半球形且橡胶凸块5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空气腔21,空气腔21能够进一步增强橡胶凸块5的缓冲性能,橡胶凸块5的下端外壁开设有若干贯穿至空气腔21的空气流动孔22,橡胶凸块5受到撞击时空气腔21被压缩且空气腔21中的空气能够缓慢通过空气流动孔22从空气腔21中流出,从而得到减缓冲击的作用,撞击结束后由于空气腔21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流动孔22缓慢流进空气腔21。无光绒层2包括粗衬纱层6、细衬纱层7和交叉固定层8,细衬纱层7位于粗衬纱层6的上方,粗衬纱层6包括粗经线组9和粗纬线组10,粗经线组9和粗纬线组10包括若干股涤纶低弹丝23和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24,若干股涤纶低弹丝23外包裹有保护层,防辐射金属细丝24缠绕于保护层的外壁,多股涤纶低弹丝23能够使粗经线组9和粗纬线组10具有更好的抗拉性和强度,提高其耐磨性。防辐射金属细丝24能够为面料提供一定的静电、防辐射能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的调节。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24以双螺旋结构饶设于竹原纤维线外壁,双螺旋结构能够使两股防辐射金属细丝24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包括隔布层(1)、无光绒层(2)和基布层(3),所述隔布层(1)位于无光绒层(2)的上方,所述基布层(3)位于无光绒层(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布层(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条形透气槽(4),所述隔布层(1)的顶面位于条形透气槽(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凸块(5),所述无光绒层(2)包括粗衬纱层(6)、细衬纱层(7)和交叉固定层(8),所述细衬纱层(7)位于粗衬纱层(6)的上方,所述粗衬纱层(6)包括粗经线组(9)和粗纬线组(10),所述细衬纱层(7)包括细经线组(11)和细纬线组(12),所述粗经线组(9)和所述粗纬线组(10)、所述细经线组(11)和所述细纬线组(12)分别交错编织交织在一起,且在线组层叠位置分别形成粗线交叉部(13)和细线交叉部(14),所述相邻粗经线组(9)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经线组(11)的宽度,所述细经线组(11)位于相邻粗经线组(9)的间隔中,所述相邻粗纬线组(10)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纬线组(12)的宽度,所述细纬线组(12)位于相邻粗纬线组(10)的间隔中,所述交叉固定层(8)由相互交叉呈90°的耐磨线(15)交错编织形成,且耐磨线(15)的层叠位置形成固定交叉部(16),所述固定交叉部(16)和粗线交叉部(13)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16)位于粗线交叉部(13)的下方,所述固定交叉部(16)和细线交叉部(14)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16)位于细线交叉部(14)的上方,所述基布层(3)由基布经线(17)和基布纬线(18)交错编织而成,所述隔布层(1)和基布层(3)均通过胶水层(19)与所述无光绒层(2)粘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肘处的耐磨抗腐蚀无光绒面料,包括隔布层(1)、无光绒层(2)和基布层(3),所述隔布层(1)位于无光绒层(2)的上方,所述基布层(3)位于无光绒层(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布层(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条形透气槽(4),所述隔布层(1)的顶面位于条形透气槽(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橡胶凸块(5),所述无光绒层(2)包括粗衬纱层(6)、细衬纱层(7)和交叉固定层(8),所述细衬纱层(7)位于粗衬纱层(6)的上方,所述粗衬纱层(6)包括粗经线组(9)和粗纬线组(10),所述细衬纱层(7)包括细经线组(11)和细纬线组(12),所述粗经线组(9)和所述粗纬线组(10)、所述细经线组(11)和所述细纬线组(12)分别交错编织交织在一起,且在线组层叠位置分别形成粗线交叉部(13)和细线交叉部(14),所述相邻粗经线组(9)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经线组(11)的宽度,所述细经线组(11)位于相邻粗经线组(9)的间隔中,所述相邻粗纬线组(10)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纬线组(12)的宽度,所述细纬线组(12)位于相邻粗纬线组(10)的间隔中,所述交叉固定层(8)由相互交叉呈90°的耐磨线(15)交错编织形成,且耐磨线(15)的层叠位置形成固定交叉部(16),所述固定交叉部(16)和粗线交叉部(13)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16)位于粗线交叉部(13)的下方,所述固定交叉部(16)和细线交叉部(14)层叠的位置固定交叉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东长针织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