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用状态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0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包括模具,还包括有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安装于所述模具;所述转盘本体包括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模具;所述固定环通过若干螺丝安装于底板;所述状态盘活动设置于固定环内,且该状态盘一侧等分设置有若干状态区域;所述状态盘中心嵌合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柱、围绕所述把手柱设置的安装块;所述上板盖合于所述状态盘上方;所述上板开设有显示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晰了解模具的工作状态、安全性高的模具用状态转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用状态转盘
本技术涉及模具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目前,当模具在工作或维修时,由于没有设置安全标识,工人不清楚当前模具的工作状态,容易造成较大的事故,并使工人收到严重伤害,降低了安全性,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晰了解模具的工作状态、安全性高的模具用状态转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包括模具,还包括有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安装于所述模具;所述转盘本体包括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模具;所述固定环通过若干螺丝安装于底板;所述状态盘活动设置于固定环内,且该状态盘一侧等分设置有若干状态区域;所述状态盘中心嵌合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柱、围绕所述把手柱设置的安装块;所述上板盖合于所述状态盘上方;所述上板开设有显示窗口。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分别同轴心设置,所述底板、固定环以及上板的外径均设置为一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板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板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把手柱的直径均设置为一致,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连接所述把手柱两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板的外径设置为120mm~130m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环的外径设置为120mm~130mm,且该固定环的内径设置为107mm~112m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状态盘的外径设置为105mm~110m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状态盘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旋转把手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卡合于所述安装块。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状态区域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状态区域分别涂覆有四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板的直径设置为120mm~130m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显示窗口设置为扇形窗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带动状态盘,其中状态盘上的状态区域上分别显示为工作中、维修中等字样,根据实际需要,将状态盘上相应的状态区域转动到上板的显示窗口,并在显示窗口展示,如此设置,工人即可从显示窗口上,可清晰了解当前模具的工作状态,有效提醒到工人,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用状态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用状态转盘的转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用状态转盘的状态盘和旋转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例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包括模具10,还包括有转盘本体20,转盘本体20安装于模具10;转盘本体20包括底板30、固定环40、状态盘50、上板60;底板30固定于模具10;固定环40通过若干螺丝安装于底板30;状态盘50活动设置于固定环40内,且该状态盘50一侧等分设置有若干状态区域51;状态盘50中心嵌合有旋转把手70,旋转把手70包括把手柱71、围绕把手柱71设置的安装块72;上板60盖合于状态盘50上方;上板60开设有显示窗口61。底板30、固定环40、状态盘50、上板60分别同轴心设置,底板30、固定环40以及上板60的外径均设置为一致。底板30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31,上板60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62,第一通孔31的直径、第二通孔62的直径与把手柱71的直径均设置为一致,且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62分别连接把手柱71两端。底板30的外径设置为120mm~130mm。固定环40的外径设置为120mm~130mm,且该固定环40的内径设置为107mm~112mm。状态盘50的外径设置为105mm~110mm。状态盘50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旋转把手70的连接孔52,连接孔52卡合于安装块72。状态区域5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状态区域51分别涂覆有四种不同颜色的颜料。上板60的直径设置为120mm~130mm。显示窗口61设置为扇形窗口。本技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70,带动状态盘50,其中状态盘50的状态区域上分别显示为工作中、维修中等字样,根据实际需要,将状态盘50上相应的状态区域51转动到上板60的显示窗口61,并在显示窗口61展示,如此设置,工人即可从显示窗口61上,可清晰了解当前模具10的工作状态,有效提醒到工人,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强。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包括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安装于所述模具;所述转盘本体包括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模具;所述固定环通过若干螺丝安装于底板;所述状态盘活动设置于固定环内,且该状态盘一侧等分设置有若干状态区域;所述状态盘中心嵌合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柱、围绕所述把手柱设置的安装块;所述上板盖合于所述状态盘上方;所述上板开设有显示窗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状态转盘,包括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安装于所述模具;所述转盘本体包括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模具;所述固定环通过若干螺丝安装于底板;所述状态盘活动设置于固定环内,且该状态盘一侧等分设置有若干状态区域;所述状态盘中心嵌合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把手柱、围绕所述把手柱设置的安装块;所述上板盖合于所述状态盘上方;所述上板开设有显示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状态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固定环、状态盘、上板分别同轴心设置,所述底板、固定环以及上板的外径均设置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状态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板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把手柱的直径均设置为一致,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连接所述把手柱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状态转盘,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捷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