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393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搅拌筒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抽泥泵,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远离抽泥泵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进料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板挤压套杆并使套杆向套筒的内部挤压,并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的弹性势能越来越大,同时弹性势能带动压板复位,从而使压板在进料筒的内部左右晃动,从而使滑板顶部的物料在振动的作用下缓慢下料,同时由于滑板右侧与压板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使批量下料的料量越小,从而降低了物料对进料筒和搅拌筒撞击的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且在建筑工程中普遍需要对水泥进行搅拌,便于后期建筑工程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建筑水泥搅拌在下料的过程中,缺少下料缓冲组件,容易使物料批量下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即增加了搅拌时的负担,也容易使其物料撞击设备,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建筑水泥在对内部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一般只采用一组驱动电机,从而使其对驱动电机的消耗较大,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水泥搅拌在下料的过程中,缺少下料缓冲组件,容易使物料集中批量下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即增加了搅拌时的负担,也容易使其物料撞击设备,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建筑水泥在对内部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一般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3),所述搅拌筒(2)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抽泥泵(4),所述搅拌筒(2)的顶部远离抽泥泵(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筒(5),所述进料筒(5)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1),所述进料筒(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盖(6),所述侧盖(6)靠近抽泥泵(4)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7),所述侧盖(6)顶部和底部的一端皆设置有转动杆(8),所述顶盖(11)的底部远离缓冲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滑动组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3),所述搅拌筒(2)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抽泥泵(4),所述搅拌筒(2)的顶部远离抽泥泵(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筒(5),所述进料筒(5)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1),所述进料筒(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盖(6),所述侧盖(6)靠近抽泥泵(4)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7),所述侧盖(6)顶部和底部的一端皆设置有转动杆(8),所述顶盖(11)的底部远离缓冲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滑动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01),所述支撑板(301)的数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板(301)分别位于搅拌筒(2)的两侧,所述支撑板(301)的顶部皆安装有电机(302),所述电机(30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303),所述搅拌筒(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04),所述转动轴(304)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转轴(303)远离电机(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304)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叶片(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水泥搅拌与分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压板(701),所述压板(701)靠近侧盖(6)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套杆(702),所述侧盖(6)靠近压板(70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套筒(703),所述套筒(703)的内部皆焊接有弹性件(704),所述压板(701)靠近套杆(702)一侧的外端设置有挡板(705)。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学灵蒋国平肖三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江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