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18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内清洗槽置于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底座上,外清洗槽内部与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外排废槽;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清洗腔的底部连通。本案实现可连续冲洗、防溢流的同时,提高刀头清洁力度,并清洗内壁,结构小巧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刀头清洗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刀头的清洗方法为,将刀头置入一具有冲洗功能的清洗槽中,冲洗3-5秒后静置3-5秒,待排废后再继续冲洗3-5秒,不断重复此动作直到清洗完毕,但是传统清洗槽的缺点是无法连续冲洗、清洗时间长,而且,当水压不稳定时,废水容易溢出。因此,本申请人设计过一种既可连续冲洗又可保持液位的洗刀装置(公告号CN20564400U),虽然该洗刀装置克服了传统清洗槽的缺陷,但是,该洗刀装置的结构较宽厚,加上清洁力度较弱,从而导致装置内部容易藏污纳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实现可连续冲洗、防溢流的同时,提高刀头清洁力度,并清洗内壁,结构小巧紧凑。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洗槽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所述的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所述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所述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所述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所述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所述清洗腔的底部连通。进一步,所述进刀口形成倾斜的内收口,内收口的两侧在溢流口上方形成挡流环面,所述溢流口位于挡流环面下方,并与挡流环面之间形成有溢流用的间隙。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内排废口之间形成通向底座顶部的竖槽,所述进水口、内排废口和竖槽在底座内部构成倒T型结构,所述清洗腔通过竖槽连通进水口和内排废口。进一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两层阶梯面,分别为上阶梯面和下阶梯面,所述上阶梯面供所述内清洗槽密封套接,所述下阶梯面供所述外清洗槽密封套接。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内排废口常闭,刀头从外清洗槽的进刀口插入至内清洗槽的清洗腔中,然后打开进水口,水源由进水口进入清洗腔,并从下往上反向连续冲洗刀头,水压将刀头上的杂物从内清洗槽顶部的溢流口四周推出,再顺着内清洗槽外部的外排废槽流至外清洗槽的底部,最后由外排废口排出,从而进水口不断进水,外排废口不断出水,保证了该装置的连续工作。运作时,刀头进入后为上下走动,并且刀头转动,刀头周面的水会呈向外发散式地甩到外排废槽的内壁。当清洗槽的水较脏时可打开内排废口直接从清洗腔底部排掉废水,此时,该装置仍然可连续工作。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增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反向清洗刀头,防止杂物沉底,水压可将杂物从溢流口四周推出,再顺着内清洗槽外部的外排废槽流至外清洗槽的底部,起到防溢流的效果,本技术还设有两个不同位置的排废口,使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各自都能排废,保证可连续冲洗。此外,刀头周面的水会呈向外发散式地甩到外排废槽的内壁,不仅可以使溢流口的废水快速排出,而且还能达到冲刷、清洗外排废槽的作用,提高内部环境的清洁度,加上清洗腔设置在外清洗槽的内部,大大减小该装置的体积,从而使该装置不仅小巧紧凑,而且具有卓越的清洁续航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外清洗槽1、外排废槽11、进刀口12、外排废口13、内收口14、挡流环面15、内清洗槽2、溢流口21、清洗腔22、底座3、进水口31、内排废口32、竖槽33、上阶梯面34、下阶梯面35、刀头4、夹管阀5、O型密封圈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清洗槽1、内清洗槽2和底座3,所述外清洗槽1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2内部形成供刀头4清洗的清洗腔22,所述内清洗槽2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1和内清洗槽2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外清洗槽1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2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11,所述的外排废槽11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13;所述外清洗槽1的顶部开设供刀头4进入空腔的进刀口12,所述内清洗槽2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12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21,所述溢流口21低于进刀口12,所述溢流口21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11。所述底座3开设进水口31以及具有阀门(具体可以是夹管阀5)的内排废口32,所述进水口31和内排废口32与所述清洗腔22的底部连通,外排废口13位于所述进水口31的上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刀口12形成倾斜的内收口14,内收口14的两侧在溢流口21上方形成挡流环面15,所述溢流口21位于挡流环面15下方,并与挡流环面15之间形成有溢流用的间隙。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首先,内排废口32常闭,刀头4从外清洗槽1的进刀口12插入至内清洗槽2的清洗腔22中,然后打开进水口31,水源由进水口31、竖槽33进入清洗腔22,并从下往上反向连续冲洗刀头4,水压将刀头4上的杂物从内清洗槽2顶部的溢流口21四周推出,再顺着内清洗槽2外部的外排废槽11流至外清洗槽1的底部,最后由外排废口13排出,进水口31不断进水,外排废口13不断出水,实现可连续清洁工作,进水口31可接水龙头,不必考虑水源的压力问题。运作时,刀头4进入后为上下走动,内收口14的两侧的挡流环面15因为位于溢流口21上方,所以挡流环面15会抵挡住刀头4带起的溅水,减少废水外溅的情况,溢流口21四周溢出的水被挡流环面15阻挡只会向下流动,并且刀头转动,刀头4周面的水会呈向外发散式地甩到外排废槽11的内壁,不仅可以使溢流口21的废水快速排出,而且还能达到冲刷、清洗外排废槽11的作用,使装置内部环境保持持久的洁净度。当清洗槽的水较脏时可打开内排废口32直接从清洗腔22底部排掉废水,此时,该装置仍然可连续工作。进一步优化底座3结构,所述进水口31和内排废口32之间形成通向底座3顶部的竖槽33,所述进水口31、内排废口32和竖槽33在底座3内部构成倒T型结构,即所述底座3具体可以是倒T型接头结构,所述清洗腔22通过竖槽33连通进水口31和内排废口32。此外,为了增加装配的便利性,所述底座3的顶部设有两层阶梯面,分别为上阶梯面34和下阶梯面35,所述上阶梯面34供所述内清洗槽2密封套接,所述下阶梯面35供所述外清洗槽1密封套接,底座3在套接处的外壁均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用于O型密封圈6置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洗槽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所述的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n所述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所述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所述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n所述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所述清洗腔的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洗槽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所述的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
所述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所述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所述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
所述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所述清洗腔的底部连通。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生陈克彦卢人辉黄灿明叶丽贞
申请(专利权)人: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