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东香专利>正文

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02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包括主干管道;所述主干管道底部固定安装有外构充气气囊;所述主干管道内嵌安装有内嵌管,且内嵌管的顶端探出主干管道顶端外部,且内嵌管的顶端部分开口直径大于主干管道开口直径;所述主干管道的内壁贴合安装有内构充气气囊;所述主干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端收束点。内构充气气囊和外构充气气囊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的呼吸道扩张的设备多为整段的一体的扩张结构,整体扩张的方式无视了不同的呼吸道结构方面的微小差别,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人性化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容易因为受力不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结构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道,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鼻、咽、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器官,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树是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复杂化的。如申请号:201721168374.X的一种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一种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呈弧形管状结构的导气管本体,导气管本体内壁具有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导气管本体外壁环绕设有支撑套囊,支撑套囊包括设在导气管本体靠近鼻端处的上部支撑套囊和设在导气管本体靠近咽端处的下部支撑套囊;导气管本体鼻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导气管本体的咽端为椭圆形斜向开口。所设计的通气道,具有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通过通气道内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通气道咽端斜面及背部侧孔保证了有效的建立通畅的上呼吸道,减少了咽喉部的不适;尤其通过支撑套囊,既能治疗插入导管时造成的鼻粘膜出血及满足鼻腔手术后压迫止血需要,也能保证有效的的呼吸通路,符合鼻腔手术患者的呼吸生理需要。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传统的呼吸道扩张的设备多为整段的一体的扩张结构,在扩张时整体管道的直径一起增加,但是人体呼吸道结构是不规则的因人而异的,整体扩张的方式无视了不同的呼吸道结构方面的微小差别,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人性化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容易因为受力不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传统的呼吸道扩张的设备多为整段的一体的扩张结构,在扩张时整体管道的直径一起增加,但是人体呼吸道结构是不规则的因人而异的,整体扩张的方式无视了不同的呼吸道结构方面的微小差别,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人性化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容易因为受力不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包括主干管道;所述主干管道底部固定安装有外构充气气囊;所述主干管道内嵌安装有内嵌管,且内嵌管的顶端探出主干管道顶端外部,且内嵌管的顶端部分开口直径大于主干管道开口直径;所述主干管道的内壁贴合安装有内构充气气囊;所述主干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端收束点。进一步的,所述主干管道包括有顶端支撑气囊(101;所述主干管道为医用硅胶结构的软管结构,且主干管道的顶端开口处下方设有由四个小气囊构成的顶端支撑气囊,且顶端支撑气囊通过输气管道连通外构充气气囊。进一步的,所述外构充气气囊共分为四层,每层完全充气后呈类球型结构,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粘合等方式完全固定且通过气体管道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内嵌管包括有引流膛线;所述内嵌管为垂直的医用纱网材质的软管结构,且内嵌管最底部镶嵌安装有一圈医用磁铁;所述内嵌管的顶部设有漏斗结构,且内嵌管顶部漏斗结构的内表面设有凹陷的弧形且指向内嵌管圆管圆心的引流膛线。进一步的,所述内构充气气囊包括有条形囊,椭球囊;所述条形囊为S型气囊结构;所述椭球囊为半椭球形气囊结构;所述条形囊将椭球囊包裹在内。进一步的,所述尖端收束点通过四片医用磁铁构成,且尖端收束点整体为圆角的圆柱结构;所述尖端收束点的四片磁铁磁性与内嵌管底部磁铁磁性相反,四片磁铁之间互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外构充气气囊,内构充气气囊和顶端支撑气囊的设计,对气囊的位置进行交错分布,结合实际操作中的充气量的变化,能够更加细致更加立体的控制各段的扩张程度,使整体的扩展符合呼吸道内部不规则的空间变化,底端的外构充气气囊对应呼吸道末端位置,承担主要的外部的支撑扩张功能,便于窥探底部;通过内构充气气囊的设计,利用条形囊和椭球囊相互结合,对应呼吸道较为脆弱的中端结构,采用进一步细分节点的充气方式从内部进行扩张,使扩张过程更加温和,能够吻合人体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尽量减少扩张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通过尖端收束点的设计,利用磁铁不同磁极的吸附和互斥的特点,对呼吸道底部的开口进行结构设计,能够随内嵌管的插入和弹出改变开合状态;通过双层管道结构,利用底部的磁铁结构结合尖端收束点控制前端的开闭,使管道的开放结构更加简单方便,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嵌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构充气气囊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主干管道;2、外构充气气囊;3、内嵌管;4、内构充气气囊;5、尖端收束点;101、顶端支撑气囊;301、引流膛线;401、条形囊;402、椭球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包括主干管道1;主干管道1底部固定安装有外构充气气囊2;主干管道1内嵌安装有内嵌管3,且内嵌管3的顶端探出主干管道1顶端外部,且内嵌管3的顶端部分开口直径大于主干管道1开口直径;主干管道1的内壁贴合安装有内构充气气囊4;主干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端收束点5。其中,主干管道1包括有顶端支撑气囊101;主干管道1为医用硅胶结构的软管结构,且主干管道1的顶端开口处下方设有由四个小气囊构成的顶端支撑气囊101,且顶端支撑气囊101通过输气管道连通外构充气气囊2。其中,外构充气气囊2共分为四层,每层完全充气后呈类球型结构,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粘合等方式完全固定且通过气体管道相互连通。通过外构充气气囊2,内构充气气囊4和顶端支撑气囊101的设计,对气囊的位置进行交错分布,结合实际操作中的充气量的变化,能够更加细致更加立体的控制各段的扩张程度,使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道(1);所述主干管道(1)底部固定安装有外构充气气囊(2);所述主干管道(1)内嵌安装有内嵌管(3),且内嵌管(3)的顶端探出主干管道(1)顶端外部,且内嵌管(3)的顶端部分开口直径大于主干管道(1)开口直径;所述主干管道(1)的内壁贴合安装有内构充气气囊(4);所述主干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端收束点(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道(1);所述主干管道(1)底部固定安装有外构充气气囊(2);所述主干管道(1)内嵌安装有内嵌管(3),且内嵌管(3)的顶端探出主干管道(1)顶端外部,且内嵌管(3)的顶端部分开口直径大于主干管道(1)开口直径;所述主干管道(1)的内壁贴合安装有内构充气气囊(4);所述主干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端收束点(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管道(1)包括有顶端支撑气囊(101);所述主干管道(1)为医用硅胶结构的软管结构,且主干管道(1)的顶端开口处下方设有由四个小气囊构成的顶端支撑气囊(101),且顶端支撑气囊(101)通过输气管道连通外构充气气囊(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紧急呼吸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构充气气囊(2)共分为四层,每层完全充气后呈类球型结构,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粘合固定且通过气体管道相互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香陈娟王秀群彭明松王月月杨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东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