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97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包括干骺端假体、骨干假体、扣环、锥杆、补块,干骺端假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顶部的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第一本体内设有锥形孔;骨干假体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顶部的第二固定板上设有锁钉孔,第二本体顶部的髓内针上设有固定钉孔;第二本体的底部的配合柱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弹性卡爪;第二本体内设有均匀孔;锥杆包括锥形段、均匀段;扣环的中部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设有配合孔、环形限位凸起、螺纹孔,配合孔与配合柱相配合,螺纹孔与均匀段螺纹配合;环形限位凸起与用于卡扣所述弹性卡爪;补块设在第一本体与扣环之间,补块的中部位置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假体的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定制式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
技术介绍
创伤性骨缺损,骨髓炎性骨缺损以及骨肿瘤性骨缺损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四肢长骨的大段骨缺损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自体骨移植、外固定架为基础的骨搬运以及膜诱导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这些技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自体骨移植(autologousbonegraft)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自体骨容易获得,具有骨诱导、骨传导及骨替代的能力,没有抗原反应。无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是通过在髂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等区域获取富含成骨因子及生长因子的松质骨,虽然具有成骨、骨传导及骨诱导作用,但初始强度不充分,仅限于小面积的骨缺损(0.5-3cm),同时存在取骨区疼痛、感染、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超过5cm的大段骨缺损需要带血管蒂的自体骨移植。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6-8个月的骨愈合时间。该方案还存在供区损伤、移植物受限、力学强度不足等缺点,同时对显微外科技术提出较高要求。外固定架是上世纪重大的技术之一,其压缩牵张成骨已经是骨重建的核心理念,每日牵张的距离是0.75~1.0mm以内。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面积骨缺损的治疗,但治疗中每延长1cm,需要1-2个月的时间,10cm的缺损至少要一年以上,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给患者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很多不方便。同时,治疗中存在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刺激痛、感染、断针、关节挛缩、延长端与对合端不愈合等诸多问题。膜诱导技术(Masquelettechnique)也是治疗长骨缺损的常用方法,Masquelettechnique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受伤或感染局部的彻底清创、局部稳定重建、带抗生素骨水泥的缺损区充填以及软组织的覆盖及局部伤口愈合,这个阶段重复直至感染的彻底控制。6-8周后进入第二阶段,包括骨水泥填充物的取出、更换永久固定、收集自体骨并移植到骨缺损区,关闭伤口。术后允许患者部分负重。患者的骨愈合时间较慢,6cm的缺损平均要6-8个月以上才能获得骨愈合。该方法仍存在感染、断端不愈合、自体骨材料不足,供区并发症等缺陷,且缺损超过6cm则诱导成骨不良机会很高。同时,针对二期手术需要延长的假体,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相关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假体的延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包括干骺端假体、骨干假体、扣环、锥杆、补块,所述干骺端假体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顶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螺钉固定孔;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外固定支架钉孔;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的锥形孔,所述第一本体与骨接触区域设置有第一微孔结构;所述骨干假体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顶部的第二固定板和髓内针,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锁钉孔,所述髓内针上设置有与所述锁钉孔相对的固定钉孔;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具有配合柱,所述配合柱的端面延伸有多个弹性卡爪;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所述配合柱且与所述锥形孔相对的均匀孔;所述锥杆包括用于与所述锥形孔相配合的锥形段、用于与所述均匀孔相配合的均匀段;所述扣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扣环的中部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有配合孔、环形限位凸起、螺纹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配合柱相配合,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锥杆的均匀段螺纹配合;所述环形限位凸起用于卡扣所述弹性卡爪,所述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扣环之间,所述补块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锥杆穿过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部上用于与骨接触区域设置有第二微孔结构。优选地,所述锥杆的横截面为腰形;所述锥形孔和所述均匀孔的横截面均是腰形孔。优选地,所述扣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旋转孔。优选地,所述旋转孔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旋转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扣环的周向上。优选地,所述弹性卡爪的挂钩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优选地,所述补块包括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和所述第二弧形块共同围成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块与所述第二弧形块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弧形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凸台相配合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凹槽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销孔。优选地,所述微孔结构中孔径大小平均为500-700μm,孔隙率为60-80%。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外固定支架钉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假体与骨组织接触区域设置有微孔结构,有利于假体的稳定性;其在进行二期延长手术时,先通过干骺端假体的锥形孔与锥形段的脱离,实现干骺端假体与锥杆的分离,然后通过外固定支架牵引实现周期性假体延长,待实现预期的假体高度时,通过旋转扣环,实现锥杆上移,恢复锥杆与锥形孔的紧密锥配合,将补块添加至干骺端假体与扣环之间的间隙中并固定,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假体的延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骺端假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干假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扣环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锥杆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块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干骺端假体1-1、第一微孔结构1-2、第一固定板1-3、螺钉固定孔1-4、锥形孔1-5、第一外固定支架钉孔1-6、楔形口2、骨干假体2-1、第二固定板2-2、锁钉孔2-3、髓内针2-4、固定钉孔2-5、第二微孔结构2-6、配合孔2-7、弹性卡爪2-8第二外固定支架钉孔3、扣环3-1、环形限位凸起3-2、螺纹孔3-3、旋转孔4、锥杆4-1、均匀段4-2、锥形段5、补块5-1、第一弧形块5-2、第二弧形块5-3、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包括干骺端假体1、骨干假体2、扣环3、锥杆4、补块5,所述干骺端假体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顶部的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螺钉固定孔1-3;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外固定支架钉孔1-5;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的锥形孔1-4,所述锥形孔的上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的直径,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干骺端假体、骨干假体、扣环、锥杆、补块,所述干骺端假体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顶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螺钉固定孔;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外固定支架钉孔;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的锥形孔,所述第一本体与骨接触区域设置有第一微孔结构;所述骨干假体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顶部的第二固定板和髓内针,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锁钉孔,所述髓内针上设置有与所述锁钉孔相对的固定钉孔;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具有配合柱,所述配合柱的端面延伸有多个弹性卡爪;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所述配合柱且与所述锥形孔相对的均匀孔;所述锥杆包括用于与所述锥形孔相配合的锥形段、用于与所述均匀孔相配合的均匀段;所述扣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扣环的中部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有配合孔、环形限位凸起、螺纹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配合柱相配合,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锥杆的均匀段螺纹配合;所述环形限位凸起用于卡扣所述弹性卡爪;所述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扣环之间,所述补块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锥杆穿过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干骺端假体、骨干假体、扣环、锥杆、补块,所述干骺端假体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顶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螺钉固定孔;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外固定支架钉孔;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的锥形孔,所述第一本体与骨接触区域设置有第一微孔结构;所述骨干假体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顶部的第二固定板和髓内针,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锁钉孔,所述髓内针上设置有与所述锁钉孔相对的固定钉孔;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具有配合柱,所述配合柱的端面延伸有多个弹性卡爪;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向下贯穿所述配合柱且与所述锥形孔相对的均匀孔;所述锥杆包括用于与所述锥形孔相配合的锥形段、用于与所述均匀孔相配合的均匀段;所述扣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扣环的中部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有配合孔、环形限位凸起、螺纹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配合柱相配合,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锥杆的均匀段螺纹配合;所述环形限位凸起用于卡扣所述弹性卡爪;所述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扣环之间,所述补块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锥杆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部上用于与骨接触区域设置有第二微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可延长四肢骨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杆的横截面为腰形,所述锥形孔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耘仇长东刘忠军刘冰川侯国进杨钟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