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6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涉及医疗假体技术领域。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以及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的外壁均开设有与患者骨端连接的外螺纹;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端头连接,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端头连接;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达到了使用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假体
,具体而言,涉及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保肢手术目前已成为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治疗方法;同时,严重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结构性骨缺损也需要进行骨组织重建才能恢复肢体的功能。骨肿瘤理论上可发生在各个部位,而四肢短管骨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假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的对假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膝、髋等的较大负重关节,并且这些大关节假体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而对于四肢短管骨的骨干部的假体很少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短管骨的骨干部假体研究和发展相对滞后,现有技术的短管骨的骨干的假体大多是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但当采用骨水泥固定时,对假体置入的操作要求较高,一般要求“一次性精确”置入假体,并且在骨水泥完全固化之前必须维持假体和宿主骨相对固定,因为骨水泥一旦固化,假体很难再次进行调节,而若在骨水泥固化前反复调节假体的位置或未能维持假体和宿主骨相对固定的话,就会降低假体的稳定性,很容易造成假体早期松动、脱出、沉降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头(100)、第二端头(200)以及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00)和第二连接杆(400);/n所述第一端头(100)和所述第二端头(200)的外壁均开设有与患者骨端(500)连接的外螺纹;/n所述第一连接杆(300)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端头(1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00)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头(200)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杆(300)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0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头(100)、第二端头(200)以及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00)和第二连接杆(400);
所述第一端头(100)和所述第二端头(200)的外壁均开设有与患者骨端(500)连接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连接杆(300)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端头(1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00)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头(200)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300)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10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0),所述第一连接杆(30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0)对应的第一阶梯光孔(310);
所述第一阶梯光孔(310)贯通所述第一连接杆(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10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0),所述第一连接杆(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20)对应的第一定位凸起(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20)的截面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20)的截面均呈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短管骨干骨缺损的人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头(200)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10),所述第二连接杆(400)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山林白帆杨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