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74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6
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外装树脂覆盖电容器元件。包覆层位于电容器元件与外装树脂之间、并至少包含氟化合物或具有拒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固体电解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覆盖电容器元件的外装树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电容器元件、阻隔层、和外装树脂(树脂外装)的固体电解电容器。阻隔层是在电容器元件依次层叠包覆层、利用气相生长法而形成的无机物层和/或金属层而构成。外装树脂包覆电容器元件及阻隔层。该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利用阻隔层来防止来自外部的湿气及氧的侵入而使特性稳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43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外装树脂连同阻隔层一起覆盖电容器元件,因此在外装树脂包含蜡成分的情况下,会有蜡成分浸润至阻隔层并接触电容器元件的情况。在蜡成分接触电容器元件的状态下,例如在固体电解电容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等中,因经加热的蜡成分的影响,有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特性变化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易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特性变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包覆层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外装树脂之间,并包含氟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包覆层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外装树脂之间,并具有拒油性(oilrepellency)。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供不易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特性变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成的主要部位的概要截面图。图2是示出同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成的概要截面图。图3是示出同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成的概要立体图。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同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装树脂中的蜡成分的说明图,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装树脂中的蜡成分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1)概要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electrolyticcapacitor)1具有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2和外装树脂3。如图1所示,电容器元件2具有阳极体4和固体电解质层5。阳极体4包含电介质层41。固体电解质层5覆盖电介质层41的至少一部分。外装树脂3覆盖电容器元件2。图1是将图2的区域Z1放大的概要截面图。在这样的构成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中,电容器元件2被外装树脂3覆盖,因此电容器元件2不易受到从固体电解电容器1的外部对固体电解电容器1作用的力、温度或湿度等的影响,能够降低电容器元件2的特性变化。但是,在外装树脂3中包含蜡成分300(参照图4A)等油分的情况下,有因蜡成分300的影响而产生电容器元件2的特性变化的可能性。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还具备包含氟化合物的包覆层6。包覆层6位于电容器元件2与外装树脂3之间。此处,包覆层6只要位于电容器元件2与外装树脂3之间即可,对于固体电解电容器1而言,包覆层6覆盖电容器元件2的整个表面、以及包覆层6的整个面被外装树脂3覆盖,这并不是必要的结构。根据上述的构成,利用位于电容器元件2与外装树脂3之间的包覆层6,与没有包覆层6的构成相比,外装树脂3所含的蜡成分300等油分不易接触电容器元件2。即,利用包含氟化合物的包覆层6,不易产生蜡成分300等油分从外装树脂3向电容器元件2的浸润。因此,例如在固体电解电容器1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等中,即使外装树脂3中的油分被加热成为高温,油分也不易对电容器元件2产生影响,不易产生电容器元件2的特性变化。(2)详细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的构成,参照图1~图3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中,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外装树脂3。以下参照的附图均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例和厚度的比例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作为一例用于服务器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家庭用游戏机等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电源线。此外,固体电解电容器1可用于例如通信设备及工业设备等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的电源线、以及图形板等的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的电源线等。但是,固体电解电容器1的用途不限定于这些,固体电解电容器1可以用于多种领域。如图2及图3所示,固体电解电容器除了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2、外装树脂3及包覆层6之外,还具备端子部7。端子部7具有阳极用的第一端子71和阴极用的第二端子72。另外,电容器元件2除了具有阳极体4及固体电解质层5之外,还具有阴极层8。阴极层8以覆盖固体电解质层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在电容器元件2的表面上形成。第一端子71与阳极体4的阳极侧导电部42(参照图1)电连接,第二端子72与阴极层8的阴极侧导电部82(参照图1)电连接。由此,电容器元件2的阳极体4(的阳极侧导电部42)与阴极层8(的阴极侧导电部82)可以分别以第一端子71和第二端子7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端子部7的第一端子71及第二端子72以导电性的金属板(引线框架)构成。这些第一端子71及第二端子72分别以其至少一部分从外装树脂3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入至外装树脂3中。即,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是对应于以下表面安装技术的芯片部件(芯片电容器),所述表面安装技术是将从外装树脂3的表面露出的端子部7(第一端子71及第二端子72)通过焊接等而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于电路基板的表面安装技术。此处,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2。这些多个电容器元件2在相互层叠的状态下被1个外装树脂3覆盖。多个电容器元件2各自具有阳极体4、固体电解质层5、和阴极层8。如图3所示,多个电容器元件2各自形成为从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如此地,各自形成为板状的多个电容器元件2以在其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方式层叠。本专利技术中,也将电容器元件2层叠的方向称为“层叠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固体电解电容器1具有具备7片电容器元件2并且这7片电容器元件2以各自的厚度方向为层叠方向的方式进行层叠的结构。即,固体电解电容器1具有相互相同结构的多个电容器元件2在层叠方向上层叠而得的结构体(层叠体),这些多个电容器元件2各自构成电容器。这些多个电容器元件2在第一端子71及第二端子72之间并联电连接。由此,作为固体电解电容器1整体,能够将2个端子(第一端子71及第二端子72)之间的电阻值抑制得比较低。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从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一侧观察各电容器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n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n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n所述包覆层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外装树脂之间并包含氟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9 JP 2018-102841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
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
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
所述包覆层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外装树脂之间并包含氟化合物。


2.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具备至少1个电容器元件、外装树脂、和包覆层,
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包含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
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
所述包覆层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外装树脂之间并具有拒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外装树脂包含蜡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元件还具有覆盖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层,
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不被所述阴极层覆盖的露出部位,
所述包覆层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拓哉畠山夏树石崎胜久福井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