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64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传感器、红外补光阵列;图像传感器的每个像素点上设置有滤光片,相邻像素点设置的滤光片的透光波段不同,且透光波段至少有两种;补光阵列包括:多个补光单元,补光单元的工作波段至少有两种,且工作波段与透光波段一一对应,不同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具有各自的工作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补光单元的工作波段和工作功率有多种,这就使得图像传感器可以同时生成针对不同工作波段的红外光线的图像,所有图像融合输出后的画面中,不同距离的目标成像都清晰。提高了拍摄场景的纵深方向上各个目标对象的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拍摄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拍摄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红外相机能够很好的适应安防场景下的拍摄需求,红外成像的质量决定着红外相机的竞争力,为了红外相机的使红外成像质量更好,通常会引入红外补光策略。在目前,常见的补光策略包括:可以基于图像的亮度(曝光程度),调整红外补光灯的强度,从而提升红外成像的质量;或者是基于图像的质量(模糊程度等),调整红外补光灯的强度,从而提升红外成像的质量;或者基于图像的分区域亮度,调整不同位置红外补光灯的强度,从而提升红外成像的质量;或者基于算法检测到的物体大小(比如人脸框),调整红外补光灯强度,从而提升红外成像的质量。但是,目前的补光策略仅是对红外补光灯的强度进行调整,这种单一的调整过程无法适用复杂多变且纵深变化较大的实际场景,如,将红外补光灯的强度调高后,虽然远处的物体成像更清晰,但会导致近处的物体过度曝光,成像较差,反之,将红外补光灯的强度调弱后,虽然近处的物体成像变清晰,但会导致远处的物体过度曝光,成像较差。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设备包括:/n图像传感器、红外补光阵列;/n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每个像素点上设置有滤光片,相邻像素点设置的滤光片的透光波段不同,且所述透光波段至少有两种;/n所述补光阵列包括:多个补光单元,所述补光单元的工作波段至少有两种,且所述工作波段与所述透光波段一一对应,不同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具有各自的工作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图像传感器、红外补光阵列;
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每个像素点上设置有滤光片,相邻像素点设置的滤光片的透光波段不同,且所述透光波段至少有两种;
所述补光阵列包括:多个补光单元,所述补光单元的工作波段至少有两种,且所述工作波段与所述透光波段一一对应,不同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具有各自的工作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波段包括:用于对第一距离范围的目标进行补光的第一工作波段、用于对第二距离范围的目标进行补光的第二工作波段;
所述透光波段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波段匹配的第一透光波段、与所述第二工作波段匹配的第二透光波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具有第一工作功率,所述第二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具有第二工作功率,所述第一工作功率和所述第二工作功率被设置为,在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和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的补光下,第一距离范围内的目标的图像质量和第二距离范围内的目标的图像质量均符合图像质量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范围的最小值,所述第一工作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功率。


5.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中的图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至少两种工作波段的补光单元同时工作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针对至少两种工作波段采集的至少两张初始图像;
对所述至少两张初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采集到的外界光强度值,确定每个所述补光单元对应的目标功率;
通过调整每个所述补光单元的占空比,将每个所述补光单元的工作功率调整至对应的目标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每个所述补光单元的工作功率;
根据多个所述工作功率,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目标曝光时间,所述目标曝光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