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39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有一种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所述的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工作键和限位锁定装置。其中的限位锁定装置包括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的锁键元件。锁键元件在初始状态下贴近工作键或解锁键背面的限位面或限位槽设置,阻止工作键被按下。解锁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与限位面或限位槽相对滑动而逐渐脱离限位面或限位槽;或者,解锁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而逐渐脱离限位面或限位槽。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工作键此时可被按下以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使用者必须保持对解锁键施加的外力才能够对自动行走装置进行解锁,避免了因误操作而产生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花园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型自动行走装置等自动行走装置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很多家庭也会使用。常见的自动行走装置,其操作面板上通常包括HOME键、START键和停止按键等工作键。按下HOME键后自动行走装置返回基站,按下START键后自动行走装置开始执行割草工作,按下停止按键后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通常,自动行走装置被设置为直接按下对应的按键即可相应驱动装置做出对应的动作。但是,由于这种按键方式只需要一步操作即可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因而存在误操作的风险。当出现误操作时,自动行走装置很容易对周围的人容易造成危险。现有技术中对上述按键增加了锁定的设计。现有技术一般设计为:在操作面板上设置解锁键,只要按一下该解锁键即可实现解锁,解锁键按下一次后即可对HOME键和START键等工作键进行解锁。如此,用户在仅按一次解锁键后即可对HOME键和START键等工作键进行正常操作。但是,这样的设置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误操作时,只要触碰到解锁键,就可以随意操作工作键。这样的防护设计仍然存在误操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按键和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该组按键中的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锁定状态)时,将工作键锁定,防止对工作键的误操作;切换至解锁状态时,需要始终保持对解锁键施加外力,才能按下工作键从而实现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更为有效避免了误操作产生的危险。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按键,其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保持同步线性滑动;限位面,其设置为与工作键同步转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和限位面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面。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面的下端面。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限位面前端设置有解锁缺口,锁键元件脱离所述限位面后,随着工作键的转动过程,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组合按键,其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工作键同步转动;限位槽,其为与解锁键同步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位于限位槽内;解锁键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槽。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限位槽后端设置有脱槽缺口,锁键元件脱离所述限位槽后,随着工作键的转动过程,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脱槽缺口。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又一种组合按键,其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保持同步线性滑动;限位面,其设置为与工作键同步上下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和限位面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面;所述锁键元件的线性滑动方向与限位面的线性滑动方向不同。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面的下端面。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还包括滑动杆,所述工作键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内。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限位面前端设置有解锁缺口,锁键元件脱离所述限位面后,随着工作键的向下滑动过程,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再一种组合按键,其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所述工作键键保持同步线性上下线性滑动;限位槽,其设置为与解锁键同步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位于限位槽内;解锁键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槽;所述锁键元件的线性滑动方向与限位槽的线性滑动方向不同。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限位槽后端设置有脱槽缺口,锁键元件脱离所述限位槽后,随着工作键的向下滑动过程,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脱槽缺口。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一种自动行走装置,其具有如上所述的组合按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组合按键的限位锁定装置,尤其利用其中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的锁键元件,使锁键元件在初始状态下贴近工作键背面的限位面或限位槽设置,或贴近解锁键的限位槽设置,阻止工作键被按下。解锁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与限位面或限位槽相对滑动而逐渐脱离限位面或限位槽,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或者,解锁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而逐渐脱离限位面或限位槽,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工作键此时可被按下以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如此设计,使用者必须保持对解锁键施加外力才能够对自动行走装置进行解锁,避免了误操作产生的危险。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停止按键前端设置能够托起工作键的托起部,通过托起部使得工作键与停止按键之间产生联动,按下停止按键即可通过托起部托起工作键,使工作键复位,使所述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此外,由于固定停止按键的第二转轴,其上侧贴近地设置在所述锁键元件的下端面,锁键元件位于第二转轴和限位面之间。锁键元件由此可在初始状态时获得其下侧第二转轴的支撑,避免因工作键的误操作而对锁键元件施加过大的压力使其断裂或变形。由此,锁键元件可选择较为轻薄的结构,减小组合按键的厚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分别在解锁键和工作键背侧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设置的复位装置,其中,解锁键所对应的复位装置设置为接近水平,工作键的复位装置设置为接近垂直。由此,在撤出对按键的操作后能够由复位装置直接驱动相应的工作键和解锁键恢复原本的初始状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组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安装解锁键的控制盒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所连接的锁键元件与其复位装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锁键元件与解锁键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安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A截面在初始状态下锁键元件与工作键的位置关系在的示意图;图9是图7中A-A截面在解锁状态下锁键元件与工作键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合按键在初始状态下锁键元件与工作键的位置关系在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合按键过渡至解锁状态下锁键元件与工作键的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n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线性滑动;/n限位面(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转动;/n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面(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面(11)。/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面(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转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面(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面(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面(11)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11)前端设置有解锁缺口(12),锁键元件(8)脱离所述限位面(11)后,随着工作键(2)的转动过程,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12)。


4.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转动;
限位槽(32),其为与解锁键(3)同步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位于限位槽(32)内;解锁键(3)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2)后端设置有脱槽缺口(33),锁键元件(8)脱离所述限位槽(32)后,随着工作键(2)的转动过程,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脱槽缺口(33)。


6.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面(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雷王光鑫周国扬刘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