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38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主回路管道布置环路阻力大,主泵入口流场易产生旋涡,且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主泵、蒸汽发生器和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上设置有主泵进口接管嘴和主泵出口接管嘴,主泵进口接管嘴位于主泵出口接管嘴的上方,蒸汽发生器上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和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通过主管道热段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连接,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通过主管道过渡段与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通过主管道冷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环路阻力小、主泵入口不产生旋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水堆核电站系统
,具体涉及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在运行的M310核电机组以及在建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环路布置采用三环路布置方式,主泵的进出口管道采用“下进侧出”的布置方式,蒸汽发生器出口至主泵入口设置U形的过渡段,如图1所示。据调研,法国的EPR机组主泵的进出口管道同样采用“下进侧出”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此种主泵进出口管道布置方式,U形过渡段增加了环路阻力,在主泵选型中要选择扬程更大的主泵。(2)U形过渡段比主管道中心线标高低1.5m左右,核岛厂房中占据很大的布置空间,并且需要防甩装置,增加了设备投入和占地面积。(3)U形过渡段使得主泵入口流场产生漩涡,对主泵水力部件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布置方式存在的不足,需要对现有的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主回路管道布置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1)、蒸汽发生器(2)和反应堆压力容器(3),/n所述主泵(1)上设置有主泵进口接管嘴(4)和主泵出口接管嘴(5),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位于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5)的上方,/n所述蒸汽发生器(2)上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6)和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7),/n所述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6)通过主管道热段(10)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3)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7)通过主管道过渡段(11)与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5)通过主管道冷段(12)与反应堆压力容器(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1)、蒸汽发生器(2)和反应堆压力容器(3),
所述主泵(1)上设置有主泵进口接管嘴(4)和主泵出口接管嘴(5),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位于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5)的上方,
所述蒸汽发生器(2)上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6)和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7),
所述蒸汽发生器进口接管嘴(6)通过主管道热段(10)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3)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7)通过主管道过渡段(11)与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5)通过主管道冷段(12)与反应堆压力容器(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过渡段(11)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直管段和过渡段弯头(111),所述过渡直管段与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所述过渡段弯头(111)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嘴(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进口接管嘴(4)位于所述主泵(1)的侧边,所述主泵出口接管嘴(5)位于所述主泵(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和主泵(1)均为3个,且都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3)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的冷却剂环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3)包括压力容器进口接管嘴(8)和压力容器出口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怀明赵禹任云王岩苏荣福王亚曦王明利何迅廖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