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3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疲劳驾驶警示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该报警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采集系统设于后视镜上,所述管理系统设于车内操控盘上,驾驶位置的人像信息通过所述采集系统采集后传送至所述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送至报警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检测效果好,适于车载运行且扩展性好,有效地提高疲劳判断的准确性和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降低疲劳驾驶引起的事故发生率,增强了警示功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疲劳驾驶警示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在快速增高,而这些事故中,疲劳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16%,在高速公路上更是超过了20%,因此研制疲劳驾驶预防和报警装置成为当今疲劳驾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现有的疲劳驾驶警示系统有如下特性:监测方式由于单一而导致系统性能欠佳,而系统的扩展又受到车身空间布线、成本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监测效率低,警示效果不佳,未能很好的降低因疲劳引发的交通事故。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可以对驾驶员的疲劳度进行精确的检测及在符合疲劳驾驶时及时发出警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采集系统设于后视镜上,所述管理系统设于车内操控盘上,驾驶位置的人像信息通过所述采集系统采集后传送至所述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送至报警系统。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管理系统包括人像收集模组、处理模组、分类工作模组和判断模组,所述人像收集模组、处理模组、分类工作模组和判断模组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处理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识别模块和图像转换模块。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分类工作模组包括多个存储模块,且每个存储模块分别连接一个计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处理模组内的数据后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统计。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报警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响铃设定模组、统计模组和车灯系统,所述响铃设定模组与所述管理系统相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疲劳驾驶的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采集系统对驾驶位置的人像进行采集,并将人像信息传送至管理系统;S2:管理系统内的人像收集模组收集到信息后发送至识别模块识别,接着将识别到的人像信息经图像转换模块转换成人像数据后发送至分类工作模组;S3:分类工作模组中的存储模块将对该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将不同的人像数据存储到不同的存储模块内,且通过相对应的计时模块进行计时;S4:判断模组接收计时模组内的时间信息并进行判断,若24小时内的驾驶时间超过预设值时则发送信号至报警系统;S5:报警系统根据判断模组的判断和分析进行不同方式的报警,以提醒驾驶员休息,避免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改进在于,在步骤S3中的分类存储,是指将识别到的不同的人像存到不同的存储模块内,通过对应的计时模块分别进行计时。进一步地改进在于,在步骤S4中,预设值按8小时设定,达到8小时后则发送报警信号。进一步地改进在于,在步骤S5中,进行不同方式的报警包括铃声报警和车灯报警,达到8小时后铃声进行第一次报警,每隔半小时再一次响铃,达到三次时则打开车灯进行闪烁,告知驾驶员也许会有违章危险,避免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在汽车后视镜上安装采集系统,对驾驶位置的人进行人脸采集,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经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判断驾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超出后则通过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之后便可按时提示,当报警次数达到3次时则通过闪烁车灯发出报警,告知驾驶员也许会有违章危险,避免安全隐患。该系统的检测效果好,适于车载运行且扩展性好,有效地提高疲劳判断的准确性和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降低疲劳驾驶引起的事故发生率,增强了警示功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的整体连接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中管理系统的具体连接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中处理模组的具体连接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中分类工作模组的具体连接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中报警系统的具体连接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车载疲劳驾驶报警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采集系统1、管理系统2、报警系统3、人像收集模组21、处理模组22、分类工作模组23、判断模组24、响铃设定模组31、统计模组32、车灯系统33、识别模块221、图像转换模块222、存储模块231、计时模块2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系统1、管理系统2和报警系统3,采集系统1设于后视镜上,管理系统2设于车内操控盘上,驾驶位置的人像信息通过采集系统1采集后传送至管理系统2,管理系统2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送至报警系统3。具体地说,如图2至图5所示,管理系统2包括人像收集模组21、处理模组22、分类工作模组23和判断模组24,人像收集模组21、处理模组22、分类工作模组23和判断模组24依次连接;处理模组22包括相互连接的识别模块221和图像转换模块222;分类工作模组23包括多个存储模块231,且每个存储模块231分别连接一个计时模块232,存储模块231存储处理模组22内的数据后通过计时模块232统计;报警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响铃设定模组31、统计模组32和车灯系统33,响铃设定模组31与管理系统2相连,响铃设定可设置铃声类型、时间等参数。在具体使用中,首先将各个系统安装于汽车上的指定位置,汽车被启动后,报警系统3便开始工作,驾驶位置旁的采集系统1对驾驶员的人脸进行采集,摄像头可以设置在后视镜处,采集到人像后传送至人像收集模组21,接着经处理模组22中的识别模块221对人像信息进行识别,图像转换模块222将识别到的人像转换成人像数据,然后存到对应的存储模块231内,通过对应的计时模块232进行计时,如果中途换人,则将不同的人像数据存到不同的存储模块231内,分别进行计时,当判断模组24接收到任意一个计时模块232内的时间数值达到8小时时,向报警系统3发出报警信号,报警系统3接收到一次信号后,根据响铃设定模组31设置的参数进行响铃,用以提醒驾驶员需进行休息,当判断模组24在计时模块232发送第一次信号后达到半小时时,再次发送响铃信号,并且每个半小时发送依次,当统计模组32统计到响铃次数已达三次时,会将信号发送至车灯系统33,使车灯打开发出闪烁信号,告知驾驶员应立即休息或者更换人员驾驶,也许会有违章危险,避免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在汽车后视镜上安装采集系统1,对驾驶位置的人进行人脸采集,并处理、分析和判断,判断驾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当驾驶时间严重超时后,告知驾驶员也许会有违章危险,避免安全隐患。该系统的检测效果好,适于车载运行且扩展性好,有效地提高疲劳判断的准确性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采集系统设于后视镜上,所述管理系统设于车内操控盘上,驾驶位置的人像信息通过所述采集系统采集后传送至所述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送至报警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采集系统设于后视镜上,所述管理系统设于车内操控盘上,驾驶位置的人像信息通过所述采集系统采集后传送至所述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送至报警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包括人像收集模组、处理模组、分类工作模组和判断模组,所述人像收集模组、处理模组、分类工作模组和判断模组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识别模块和图像转换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工作模组包括多个存储模块,且每个存储模块分别连接一个计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处理模组内的数据后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统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响铃设定模组、统计模组和车灯系统,所述响铃设定模组与所述管理系统相连。


6.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疲劳驾驶报警系统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采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剑鹏李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巍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