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规划的
,尤其是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交通枢纽支点城市有通达性非常好的铁路交通枢纽,将国铁(高铁+普铁+城际)、城市地铁、长途客运、公交交通、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是城市对外联系的重要节点,也是区域城市之间,区域城市对外长途联系的重要纽带。铁路枢纽客运需求总量是铁路站台布局、场站规模、铁路线路运营组织、接驳设施规模等设计的重要数据基础。准确预测铁路客运需求规模不仅为铁路枢纽本身的建设运营产生提供依据,还为枢纽至城市内部的各类接驳设施建设提供依据,保证枢纽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功能的复合性意味着客运需求的复杂性,铁路枢纽客运需求不仅包含城市对外需求、城市内部接驳需求,还包括区域城市间过境需求、铁路方式间换乘需求等。对各类客运需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准确预测其规模。目前针对枢纽客运需求预测,一般采用单点的预测思路,主要就某一单独的铁路枢纽进行客运需求预测,方法有增长率法(弹性系数、弗雷特法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铁路枢纽客运出行空间特征,将交通需求划分为城市对外交通需求、城市内部交通需求和过境交通需求三部分;步骤2:铁路枢纽中城市对外交通需求预测;步骤3:铁路枢纽中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预测;步骤4:铁路枢纽中过境交通需求预测;步骤5:铁路枢纽客运总需求是对外交通需求、内部交通需求和过境交通需求三部分的总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铁路枢纽客运出行空间特征,将交通需求划分为城市对外交通需求、城市内部交通需求和过境交通需求三部分;步骤2:铁路枢纽中城市对外交通需求预测;步骤3:铁路枢纽中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预测;步骤4:铁路枢纽中过境交通需求预测;步骤5:铁路枢纽客运总需求是对外交通需求、内部交通需求和过境交通需求三部分的总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城市对外交通,利用铁路的一次对外出行,铁路枢纽的客运量是一次或两次;所述过境交通交通,利用铁路的一次过境交通出行,根据城市间是否有直达线路,铁路枢纽的客运量是一次或两次;所述城市内部交通,城际线承担的部分内部交通需求,每次出行对单个枢纽的客运量为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出行空间分类的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有以下步骤:
Step1.城市对外出行规模预测
需求预测按空间距离划分为两部分:城市与都市圈之间出行总量和城市与对外长途出行总量;
(1)城市与都市圈之间出行总量
采用都市圈综合交通模型进行需求预测,将整个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按四阶段法进行交通建模;
a)都市圈范围内按同等粒度划分小区;
b)城际铁路、高铁铁路、普速铁路等方式通行能力进行折减,根据服务范围的确定折减比例,通行能力折减后作为都市圈综合交通方式参与“四阶段”建模流程;
c)通过“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后获得铁路方式出行OD;
d)通过都市圈综合交通模型大区矩阵合并,可以获得枢纽支点城市对外需求量及方向分布;
(2)城市与对外长途出行总量
构建基于城市引力的空间需求预测模型,利用城市间的引力大小和人口总量来确定城市间的出行规模大小;出行总量与人口分布、城市或区域间的引力相关,利用人口与引力两个因子预测两地之间客运需求总量:
Vij=kijTij
式中:Vij为城市i与城市j的出行量(人次/日),Tij为城市i与城市j的引力(人次/日),kij为修正系数,利用现状城市间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引力的计算值拟合获得,Qi为城市i的质量,dij为城市i与城市j的时间距离(小时),Gi为城市i的地区生产总值因子,Ri为城市i的常住人口因子,x1、xn为通过某种方式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小时),α,β,γ为公式系数,n为出行方式数量;
城市对外出行规模需求=城市与都市圈之间出行总量+城市与对外长途出行总量;
Step2.方式分担预测
按照水运、空运、陆运三大类进行预测,其中,水运客运量根据规划人口的变化情况进行增长预测,空运客运量根据机场规划设计客运量预测;陆运中铁路与公路的划分,利用价格因子、便利性因子的划分模型,对陆运发送量进一步划分,得到公路方式发送量和铁路方式发送量;方式分担预测时,都市圈出行、对外长途出行分别进行单独预测;
Step3.分线路预测
通过方式划分获得铁路方式客运需求总量及分布,分配到各条线路上需要经过两步,首先进行分制式客流需求预测,然后进行分线路客运需求预测:
基于出行距离、票价、辐射人口、发车频率因子的铁路制式客运需求分担预测,将铁路客运需求划分到普铁、城际、高铁三种制式中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敏,马小毅,刘新杰,金安,陈先龙,丁晨滋,陈嘉超,张科,李磊,卢泰宇,陈建均,曾德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