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24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作业面的数目K,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均分平面内方舱,使得每个作业面内施工舱体数目大致相同;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最终的聚类中心点用泰森多边形算法确定定位舱的位置;S3、从定位舱出发,用递归算法对施工顺序进行编排,并估算施工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现有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自动生成,提升了方舱类建筑物快速规划的能力,解决了当前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快速部署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提升了方舱类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编排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
技术介绍
方舱是一种容积固定或者可扩展的具有多种多样功能、高机动性能的厢式工作间。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为方舱设计相应的内外部结构,并且装载相关的设备和装置以便提供特定的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外形美观、功能各异的高性能方舱被广泛应用在军事、医疗、通信和气象等领域。现有方舱类建筑物的施工方案大多都是人为进行编排、计算得出的。人为编排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在紧急应急项目中无法满足快速规划部署和智能性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作业面的数目K,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均分平面内方舱,使得每个作业面内施工舱体数目大致相同;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最终的聚类中心点用泰森多边形算法确定定位舱的位置;S3、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根据作业面的数目K,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均分平面内方舱,使得每个作业面内施工舱体数目大致相同;/n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最终的聚类中心点用泰森多边形算法确定定位舱的位置;/nS3、从定位舱出发,用递归算法对施工顺序进行编排,并估算施工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作业面的数目K,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均分平面内方舱,使得每个作业面内施工舱体数目大致相同;
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最终的聚类中心点用泰森多边形算法确定定位舱的位置;
S3、从定位舱出发,用递归算法对施工顺序进行编排,并估算施工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S11、计算每个舱体的中心坐标,即(xi+wi/2,yi+li/2),i=1,2,3,...,n,其中,(xi,yi)表示每个方舱的左上角坐标,(wi,li)表示每个方舱的宽和长,并用方舱的中心点代表对应的方舱;
S12、K均值聚类算法随机选取K个作业面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计算每个舱体中心坐标和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舱体中心坐标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心和分配给它的坐标形成一个聚类;
S13、根据每个聚类里所有的坐标点计算出最终的聚类中心点,每个聚类的数目为N/K向下取整,其中N是方舱总数,K为作业面数目,每个施工队所需要的施工的方舱数目即为每个聚类的数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施工队负责一个作业面,即施工队数量等于作业面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所述最终的聚类中心点画出泰森多边形图,得到多边形的交叉顶点坐标,计算定位舱的个数M为M=(K+3)/4的整数部分,则交叉顶点的个数也为M,设离这M个多边形顶点最近的舱体为定位舱,即得到M个定位舱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生成方舱类建筑物施工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定位舱最多可以给4个作业面作为参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孟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厦门数据智能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