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属于乡村活力评估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S2:确定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S3:根据乡村活力影响最终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发展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析了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乡村活力评估指标因子的选取方向,为村庄发展模式的判识奠定了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于各村庄乡村活力值进行了协同性分析,有效考虑了区域整体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了村庄发展模式的判识流程,对于处于不同活力程度的村庄进行了分类,并基于此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乡村活力评估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农村衰落现象逐渐显现,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合理改善乡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条件,扭转乡村发展颓势,最终促进乡村振兴和发展。乡村活力作为乡村振兴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今强调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活力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进行乡村发展动力的定量评价,对促进村庄合理分类,并实现乡村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内乡村活力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基于此的村庄分类也就存在许多缺陷。比如:(1)未能对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总结,形成乡村活力的统一评价标准;(2)对于区域整体范围内不同村庄之间的协同性发展研究较为缺乏;(3)缺乏村庄发展分类的科学判识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具有为村庄发展模式的判识奠定基础,考虑区域整体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于处于不同活力程度的村庄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人居环境调查及资料收集,构建每个村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S2:确定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从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选取与乡村发展活力有关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乡村活力的最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村庄与建成区关系、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以及村庄的自相关特征;S3:根据乡村活力影响最终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发展模式判断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若位于自然灾害区,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搬迁撤并型,若不位于自然灾害区,通过定性分析法,判断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若是特色保护村庄,对具有特色保护的村庄进行分类,若特色保护村庄为传统村落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历史遗迹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美丽乡村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不是特色保护村庄,判断村庄与建成区关系,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内部,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周边,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低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远离建成区,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基础完善型,若活力值位于低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基础完善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拆迁撤并型。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S2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S22:计算标准化数据的协方差矩阵;S23:计算特征根和特征向量;S24:计算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S25:选取主成分的个数;S26:对主成分进行分析;S27:计算主成分得分;S28:进行综合排序,根据综合评价值确定乡村活力的最终影响因素。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定性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S31:实地观察和走访以收集完整的待分析数据;S3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S33: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S34:输入原始数据,计算样本均值进而方差,进行标准化计算;S35:计算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S36: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相应的标准正交的特征向量;S37:确定公共因子数;S38:计算公共因子的共性方差;S39:对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求能更好的解释公共因子;S40:对公共因子作出专业性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S41:取样;S42: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或建立自相关函数;S43:全局自相关显著性检验;S44:局域自相关检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分析了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乡村活力评估指标因子的选取方向,为村庄发展模式的判识奠定了基础。2、本专利技术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于各村庄乡村活力值进行了协同性分析,有效考虑了区域整体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影响。3、本专利技术构建了村庄发展模式的判识流程,对于处于不同活力程度的村庄进行了分类,并基于此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村庄发展模式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影响因素确定及乡村活力评价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人居环境调查及资料收集,构建每个村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S2:确定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从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选取与乡村发展活力有关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乡村活力的最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村庄与建成区关系、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以及村庄的自相关特征;S3:根据乡村活力影响最终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发展模式判断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若位于自然灾害区,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搬迁撤并型,若不位于自然灾害区,通过定性分析法,判断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若是特色保护村庄,对具有特色保护的村庄进行分类,若特色保护村庄为传统村落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历史遗迹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美丽乡村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n基于人居环境调查及资料收集,构建每个村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nS2:确定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n从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选取与乡村发展活力有关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乡村活力的最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村庄与建成区关系、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以及村庄的自相关特征;/nS3:根据乡村活力影响最终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发展模式/n判断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若位于自然灾害区,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搬迁撤并型,若不位于自然灾害区,通过定性分析法,判断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若是特色保护村庄,对具有特色保护的村庄进行分类,若特色保护村庄为传统村落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历史遗迹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美丽乡村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不是特色保护村庄,判断村庄与建成区关系,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内部,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周边,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低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远离建成区,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基础完善型,若活力值位于低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基础完善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拆迁撤并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村庄分类发展的乡村活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于人居环境调查及资料收集,构建每个村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S2:确定乡村活力的影响因素
从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选取与乡村发展活力有关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乡村活力的最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村庄与建成区关系、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以及村庄的自相关特征;
S3:根据乡村活力影响最终因素确定村庄分类发展模式
判断村庄是否位于自然灾害区,若位于自然灾害区,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搬迁撤并型,若不位于自然灾害区,通过定性分析法,判断村庄是否为特色保护村庄,若是特色保护村庄,对具有特色保护的村庄进行分类,若特色保护村庄为传统村落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历史遗迹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特色保护村庄为美丽乡村类型,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特色保护型,若不是特色保护村庄,判断村庄与建成区关系,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内部,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位于建成区周边,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活力值位于低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L-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城郊融合型,若村庄远离建成区,判断村庄的乡村活力类型,若活力值位于高值/较高值,判断乡村的活力自相关特征,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H,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村庄的活力自相关特征为H-L,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型,若活力值位于中值/较低值,则确定村庄发展模式为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傲然,高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