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位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15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位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离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某一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S2、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S3、根据检测框对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S4、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S5、根据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某一位置的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开位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利用图像进行离位检测,通过人体轨迹进行离位判断,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可以实时获取目标人员的移动轨迹,能同时判断是否发生多人离开位置行为,降低了硬件成本和安装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位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员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离位检测方法、离位检测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针对一些特殊场所,需要准确识别监控范围内人员状态,确定被监控人员是否离开位置。现有的离开位置检测方法一般采用硬件:通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方式组成检测系统,获得位置上人员是否离开的状态。一般离位检测识别流程为:先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状态数据,目标可以是位置或者人,然后软件分析获取到的数据,最终判断是否发生离位行为。虽然能通过在位置上安装红外传感器等硬件方式间接判断得到人员离位行为,但是这种方式以硬件判断为主,安装难度大,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高,直接安装在位置上的传感器会随环境时间而发生老化。一个位置上的传感器等硬件仅仅能判断一个目标人员是否离位,判断多人离位需使用多个传感器等硬件,成本高昂。现有的另一种离开位置检测方法是应用图像传感器进行离位检测,应用较少,主要是通过图像的方法进行离位检测,识别率低,相对于利用在位置上安装硬件检测方法的漏检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位检测方法、离位检测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实时获取目标人员的移动轨迹,能同时判断是否发生多人离位行为,降低了硬件成本和安装复杂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某一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S2、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S3、根据所述检测框对所述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S4、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S5、根据所述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某一位置的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开所述位置。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通过某一区域内获得的视频图像,结合人体跟踪方法即可对某一区域内的人员是否离开某一位置进行离位分析,不仅简化了离位检测的硬件系统,减少了硬件开发和装配成本,而且监控范围更大,可以通过一个图像数据,获得多人位移轨迹,判断多人是否离位,另外,该方法采用了人体轨迹跟踪,使得离位行为判断更加简单准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1中,通过安装在某一区域的摄像头,后台获取所述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所述图像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包括:S21、将所述图像数据输入检测网络,获得人体检测框;S22、通过NMS去除多余的人体检测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所述检测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3包括:S31、输入所述检测框,通过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得到各个所述检测框对应的特征;S32、通过行人重识别方法对人体进行特征匹配,将每一个人体前后帧的所述检测框连接起来,得到具有时序的人体检测框图像序列;S33、计算所述人体检测框图像序列中的一个所述检测框与上一帧跟踪轨迹框的交并比值,若交并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所述检测框与所述上一帧跟踪轨迹框继续进行余弦匹配,若交并比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S34、将所述检测框与所述上一帧跟踪轨迹框进行余弦匹配,若匹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成功轨迹,将其送入轨迹更新,若匹配不成功,则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S35、将所述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若匹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成功轨迹,若匹配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丢失轨迹或未匹配到检测框,将其送入轨迹更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35中,若跟踪结果为未匹配到所述检测框,则执行以下步骤:S351、将未匹配上的所述检测框作为待定状态轨迹,连续跟踪成功固定次数后变为确定状态轨迹,跟踪期间出现跟踪丢失则变为删除状态轨迹待删除;S352、确定状态轨迹若连续丢失次数超过固定值,则变为删除状态轨迹待删除;S353、待删除状态轨迹稍后删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4中,所述轨迹点为所述检测框的下边框的中心点,步骤S5包括:S51、获取跟踪结果,得到最新的n个轨迹点;S52、若轨迹点数n小于设定阈值,则认为目标离开位置,判断为离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5还包括:S53、若轨迹点数n大于设定阈值,则统计在位置内、外的点数a、b,然后判断点数a、b是否满足设定值,若不满足则认为目标离开位置,判断为离位,a=0.2n且b=0.2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5还包括:S54、判断最新轨迹点下边框中心点两侧像素距离width/m的点都在位置外,其中width为检测框下边框像素宽度,若满足则认为目标离开位置,判断为离位,n=10,m为6~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位检测系统,包括:获取图像模块,所述获取图像模块获取某一区域内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人体跟踪模块,所述人体跟踪模块对所述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轨迹获得模块,所述轨迹获得模块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位置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位。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中对人体跟踪流程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的人体跟踪轨迹更新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的离位判断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子设备300;存储器310;操作系统311;应用程序312;处理器320;网络接口330;输入设备340;硬盘350;显示设备3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某一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S2、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S3、根据检测框对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S4、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S5、根据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某一位置的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开位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位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某一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nS2、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nS3、根据所述检测框对所述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nS4、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nS5、根据所述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某一位置的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开所述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某一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
S2、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检测框;
S3、根据所述检测框对所述区域内的人体进行人体跟踪;
S4、根据人体跟踪结果计算得到每帧的轨迹点,生成人体位移轨迹;
S5、根据所述人体位移轨迹是否跨越某一位置的边缘判断人体是否离开所述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通过安装在某一区域的摄像头,后台获取所述区域内的人体基于时间序列的所述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将所述图像数据输入检测网络,获得人体检测框;
S22、通过NMS去除多余的人体检测框,得到与所述区域内每一个人体分别一一对应的所述检测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S31、输入所述检测框,通过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得到各个所述检测框对应的特征;
S32、通过行人重识别方法对人体进行特征匹配,将每一个人体前后帧的所述检测框连接起来,得到具有时序的人体检测框图像序列;
S33、计算所述人体检测框图像序列中的一个所述检测框与上一帧跟踪轨迹框的交并比值,若交并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所述检测框与所述上一帧跟踪轨迹框继续进行余弦匹配,若交并比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
S34、将所述检测框与所述上一帧跟踪轨迹框进行余弦匹配,若匹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成功轨迹,将其送入轨迹更新,若匹配不成功,则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
S35、将所述匹配不上的检测框与跟踪轨迹框再进行交并比匹配,若匹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成功轨迹,若匹配不成功,跟踪结果为跟踪丢失轨迹或未匹配到检测框,将其送入轨迹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家辉王祥雪林焕凯董振江陈利军黄仝宇程庆谭焕新刘双广
申请(专利权)人: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