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13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目标模型,包括重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和匹配客体领域目标模型;2:融合得到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和客体领域目标模型,3:对融合后的目标模型进行目标不一致性的检测,得到最终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跨界服务目标融合理论方法可以很好的指导跨界服务的融合过程,深度解决跨界服务问题,将复杂的跨界服务问题工程化解决,进而满足单一领域难以满足的用户的复杂目标,创造单一领域服务难以创造的价值。2)提出了一种不一致性检测与冲突消解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非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目标不一致性并消解冲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计算
,具体涉及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跨界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范式,得到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跨界服务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向其他行业领域横向扩展。例如,从事酒店在线业务的OTA商不仅提供在线预订酒店服务,还融合了支付服务、保险服务等。跨界服务的产生通常涉及多个行业、多种服务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跨界服务融合过程中往往跨越多个组织边界、业务边界、价值链边界和知识边界,具有跨域、融合和复杂等特点。初始服务面向单一领域,而用户需求却在不断演化,这往往会导致一些新的用户需求无法满足,即产生一些待融合目标。所谓待融合目标是指由于需求的演化而产生的当前领域目标模型无法满足的新目标。虽然在当前领域无法使得待融合目标得到满足,但在其它领域却存在使得该目标能够满足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将产生待融合目标的领域称为主体领域,将存在潜在待融合目标的解决方案的领域称为客体领域。由于各个领域的服务需求有各自的特点,用户目标和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根据主体领域的待融合目标重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并根据重构得到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和基础领域目标模型库,得到客体领域目标模型;/nS2:将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与客体领域目标模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目标模型;/nS3:对融合后的目标模型进行目标不一致性的检测,得到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nS4:基于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对跨界服务目标进行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主体领域的待融合目标重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并根据重构得到的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和基础领域目标模型库,得到客体领域目标模型;
S2:将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与客体领域目标模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目标模型;
S3:对融合后的目标模型进行目标不一致性的检测,得到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
S4:基于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对跨界服务目标进行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模型定义为一个四元组<act,g,rel,res>,其中,act是参与者,g是目标,rel是关系,res是资源,一个目标模型包含一个或多个角色,角色的意向性通过角色边界进行表现,而角色边界是角色的目标及目标相互关系的图形容器;目标,包括功能性目标、非功能性目标和可操作性目标,关系包括角色内部关系和角色之间的外部关系,角色通过资源依赖于另一个角色,提供资源的角色被称为被依赖者,目标模型片段只包含目标模型的一部分,S1具体包括:
S1.1:通过分析主体领域目标模型,确定该模型中的角色、角色的目标以及角色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中,当用户角色有一个待融合目标时,其被依赖者也相应地提出一个目标对应地解决用户的待融合目标;然后将被依赖者待融合目标加入对应的被依赖者目标模型片段中,重构得到主体领域目标模型;
S1.2:将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中用户角色的待融合目标与基础领域目标模型库中目标进行匹配,得到相似领域目标模型列表,相似领域目标模型列表中的目标与待融合目标的语义相似度高于阈值,为相似目标,其中,相似目标解决方案的目标模型片段包括三类:全部能满足待融合目标的目标模型片段、部分能满足待融合目标的目标模型片段以及不能满足待融合目标的目标模型片段;
S1.3:根据全部能满足待融合目标的目标模型片段以及部分能满足待融合目标的目标模型片段得到客体领域目标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包括:
S2.1:根据预设融合规则融合主体领域目标模型和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用户角色目标模型片段;
S2.2:融合用户被依赖者角色的目标模型片段,具体包括:首先在客体领域目标模型中根据角色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相似目标解决方案的目标模型片段所依赖的被依赖者集合,将被依赖者集合融合到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中;然后在被依赖者集合,根据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中被依赖者角色的待融合目标,匹配客体领域中可以满足待融合目标的被依赖者角色;接着根据预设融合规则融合主体领域被依赖者角色和客体领域被依赖者角色,并重定义角色依赖关系为:用户依赖于主体领域被依赖者角色,主体领域被依赖者角色依赖于客体领域被依赖者角色;最后,对目标模型进行修改并生成融合后的目标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包括:
S3.1:对目标模型做预处理,消除同名异构和异名同构;
S3.2:检测非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并解决冲突,其中,非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的为融合过程中同一目标在不同的领域中的非功能性目标会产生冲突;
S3.3:检测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并解决冲突,其中,功能性目标不一致性为一个功能性目标融合前的约束与融合后的约束会产生冲突;
S3.4:检测可操作性目标不一致性并解决冲突,其中,可操作性目标不一致性定义为相同或相似的可操作性目标被重复执行时可能发生错误;
S3.5:根据S3.1~S3.4的结果,得到融合后的跨界服务目标模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融合片段对中子流程片段包括融合主体和融合客体,S1.2具体包括:
S1.2.1:对主体领域目标模型中用户的待融合目标和基础领域目标模型库中目标模型的所有目标进行预处理;
S1.2.2:对于每个领域目标模型d,计算每个词w的重要性并根据重要性对所有词进行降序排列,得到d的领域关键词列表RDKLd,词w的重要性权重Weightw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Nd,w代表w在d中的频次;代表d中所有词的最大频次;D代表语料库中的领域目标模型总数,Dw是包含w的领域目标模型的数量;代表词w在目标模型中的总权重,一个词的重要程度与词在目标模型中的位置相关,同一个目标模型中相同的词在不同的位置代表的权重是不相同的,越高层的目标权重越高;
S1.2.3:将用户待融合目标和每个领域目标模型的RDKLd生成两个词频向量,用X[x1,x2,…,xn]和Y[y1,y2,…,yn]表示,计算他们的余弦相似度,相似度值Sim(gu,RDKLd)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im(gu,RDKLd)值越高,gu与该领域目标模型越相关,根据相似度值对所有目标模型降序排列得到相似领域目标模型列表RSD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界服务目标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1.3具体包括:
S1.3.1:使用TF-IDF算法寻找两个目标的关键词,其中,两个目标为待融合目标与相似领域目标模型中的目标,关键字w的TF-IDF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F-IDF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彭宇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