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和试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7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4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和试验系统。其中,支撑装置包括测力天平、前轴承或旋转电机、前支撑件、后轴承、后支撑件和牵引组件。测力天平分别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固接;前轴承内圈与测力天平固接,前轴承外圈与前支撑件固接;后轴承内圈与后支撑件固接、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牵引组件通过至少六根牵引索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以约束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试验系统除上述支撑装置外,还包括航姿仪、收放索控制装置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为实现模拟旋转弹箭的自转、进动和章动的耦合运动提供支撑基础并进而方便动态试验,同时还具有支撑干扰小、刚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和试验系统
本申请涉及导弹或火箭风洞试验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和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旋转弹箭在空中飞行时角运动呈现三种形式,既有绕弹体纵轴线的自转,同时也有弹体纵轴绕速度矢量轴的旋转运动,即进动,以及弹体纵轴绕空间某轴的旋转运动,即章动。旋转弹箭在飞行中,弹体姿态在进动、章动和自转三个运动耦合作用下快速变换,此时的偏航角速率和俯仰角速率呈现不规则的振荡形式。这些旋转运动可能会导致弹体发生陀螺不稳定、马格努斯不稳定、耦合共振、灾难性偏航以及大角度章动等诸多不稳定现象。这不仅影响弹箭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严重时还可能会使弹体结构毁坏从而导致飞行失败。这些现象均与旋转弹箭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特性、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和飞行控制特性及其耦合密切相关。在风洞试验中模拟旋转弹箭角运动并测量其运动过程中非定常气动力,是旋转弹箭动态气动特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因此,发展可以复现旋转弹箭在高旋转、高过载和高速度下的高动态运动与气动耦合特性的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支撑技术,尤其需具备支撑干扰小、刚度高的特点,又可以同时完成多种动态试验的支撑技术,对摸清炮弹章动特性、锥形运动稳定性和动态气动特性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国家增强国防力量的需求。现有的旋转弹箭角运动模拟试验装置主要有串联的杆件硬式支撑(CN109540452A),这种悬臂梁支撑方式刚度较弱,在动态试验中容易产生振动,造成气动导数测量失真。通常,这种硬式尾支撑方式中,模型内部安装测力天平和设计轴承结构,使得旋转弹或旋转尾翼可以自由旋转,现有的旋转弹箭的强迫旋转试验装置(CN204495534U)和测力试验装置(CN105527068A),可以部分地模拟旋转弹箭飞行时的旋转效应,但转速难以真实模拟或转速随攻角变化而变化即转速不稳定。现有的用于旋转弹箭模型的张线支撑主要是采用套环固定于模型上并用张线支撑起来,具有对空气流场干扰小的优势且能强迫旋转控制,但无法实现旋转弹箭多自由度复杂的角运动,特别是梅花线运动轨迹,而且采用张线支撑方式,模型的运动范围不大。现有的绳牵引并联支撑方式(CN104132795B)主要用于飞机模型的六自由度运动主动控制,若旋转弹箭模型采用这种支撑方式就不能释放模型的滚转自由度,而且旋转弹箭模型的运动轨迹是自转、进动与章动三种运动形式按某种复杂规律组合形成的梅花线和螺旋线,这个轨迹不是简单的由三个平移和三个转动的六自由度运动能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和试验系统,能够为实现模拟旋转弹箭的自转、进动和章动的耦合运动提供支撑基础并进而方便动态试验,同时还具有支撑干扰小、刚度高的特点。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弹箭模型设有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模型后部的尾翼在试验中形成舵偏角;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测力天平,其前端与模型前部固接,其后端与模型后部固接;前轴承,其内圈与测力天平固接;前支撑件,其与前轴承的外圈固接,并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无接触,其外缘面位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之间,并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取齐;后轴承,其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后支撑件,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并伸出模型后部的后端,且与模型后部无接触;和牵引组件,包括至少六根牵引索和至少六个用于收放对应的牵引索的收放索单元,其通过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支撑所述旋转弹箭模型,并约束所述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以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在风洞中的位姿。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弹箭模型设有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测力天平,其前端与模型前部固接,其后端与模型后部固接;旋转电机,其内圈转子与测力天平固接;前支撑件,其与旋转电机的外圈定子固接,并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无接触,其外缘面位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之间,并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取齐;后轴承,其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后支撑件,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并伸出模型后部的后端,且与模型后部无接触;和牵引组件,包括至少六根牵引索和至少六个用于收放对应的牵引索的收放索单元,其通过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支撑所述旋转弹箭模型,并约束所述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以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在风洞中的位姿。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至少六个与牵引索对应的万向滑轮,各万向滑轮相对风洞壁固定,各牵引索通过对应的万向定滑轮连接至对应的收放索单元。进一步地,所述收放索单元采用电动绞车或丝杠滑块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索的数量为八根,各牵引索分别为:分别与前支撑件连接,并分别向风洞两侧上方延伸的两根前上牵引索;分别与前支撑件连接,并分别向风洞两侧下方延伸的两根前下牵引索;分别与后支撑件连接,并分别向风洞两侧上方延伸的两根后上牵引索;和分别与后支撑件连接,并分别向风洞两侧下方延伸的两根后下牵引索。进一步地,所述测力天平为杆式五分力天平或杆式六分力天平。进一步地,还包括前锥套和后锥套;所述前锥套固定地套设于测力天平前端并与模型前部固接,所述后锥套固定地套设于测力天平后端,并与模型后部以及前轴承的内圈或旋转电机的内圈转子固接。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试验系统,其包括: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如上所述;航姿仪,其置于所述模型前部内,用于测量旋转弹箭模型的实时姿态角;收放索控制装置,其与各收放索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各收放索单元收放索;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其采集航姿仪和测力天平的信号,并通过处理得到旋转弹箭模型的气动参数。进一步地,所述航姿仪与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无线连接,所述测力天平与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电连接,所述后支撑件中空,用于引出所述测力天平的信号输出线。进一步地,所述收放索控制装置通过同时控制各收放索单元收放索以控制各牵引索实时牵引长度,从而模拟旋转弹箭模型的进动和章动以及两者的耦合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将测力天平作为连接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的连接件,可以方便地实现测力天平在旋转弹箭模型内的安装。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将前支撑件与后支撑件通过两个轴承或旋转电机和后轴承与旋转弹箭模型连接,从而释放了旋转弹箭模型的滚转自由度。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将后支撑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同时将模型后部与后轴承的外圈固接,从而便于从尾端引出后支撑件,为尾翼的旋转提供了空间。本申请的支撑装置,采用索系牵引支撑,对旋转弹箭模型周围流场的干扰较小,支撑刚度高,适合高速风洞试验。本申请的支撑装置,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弹箭模型自转,或通过具舵偏角的尾翼在风洞来流中被动自转,可以实现旋转弹箭模型的模拟自转。本申请的试验系统,能够通过带预定计算机程序的收放索控制装置,控制各牵引索的牵引长度,从而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实现多自由度的复杂角运动,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n所述旋转弹箭模型设有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模型后部的尾翼在试验中形成舵偏角;/n所述支撑装置包括:/n测力天平,其前端与模型前部固接,其后端与模型后部固接;/n前轴承,其内圈与测力天平固接;/n前支撑件,其与前轴承的外圈固接,并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无接触,其外缘面位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之间,并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取齐;/n后轴承,其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n后支撑件,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并伸出模型后部的后端,且与模型后部无接触;和/n牵引组件,包括至少六根牵引索和至少六个用于收放对应的牵引索的收放索单元,其通过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支撑所述旋转弹箭模型,并约束所述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以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在风洞中的位姿。/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旋转弹箭模型设有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模型后部的尾翼在试验中形成舵偏角;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测力天平,其前端与模型前部固接,其后端与模型后部固接;
前轴承,其内圈与测力天平固接;
前支撑件,其与前轴承的外圈固接,并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无接触,其外缘面位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之间,并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取齐;
后轴承,其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
后支撑件,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并伸出模型后部的后端,且与模型后部无接触;和
牵引组件,包括至少六根牵引索和至少六个用于收放对应的牵引索的收放索单元,其通过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支撑所述旋转弹箭模型,并约束所述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以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在风洞中的位姿。


2.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旋转弹箭模型设有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测力天平,其前端与模型前部固接,其后端与模型后部固接;
旋转电机,其内圈转子与测力天平固接;
前支撑件,其与旋转电机的外圈定子固接,并与模型前部和模型后部无接触,其外缘面位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之间,并与模型前部外缘面和模型后部外缘面取齐;
后轴承,其外圈与模型后部固接;
后支撑件,其与后轴承的内圈固接并伸出模型后部的后端,且与模型后部无接触;和
牵引组件,包括至少六根牵引索和至少六个用于收放对应的牵引索的收放索单元,其通过牵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支撑所述旋转弹箭模型,并约束所述旋转弹箭模型除滚转外的其他五个自由度,以控制旋转弹箭模型在风洞中的位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旋转弹箭模型风洞动态试验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至少六个与牵引索对应的万向滑轮,各万向滑轮相对风洞壁固定,各牵引索通过对应的万向定滑轮连接至对应的收放索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麒吴惠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