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67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压力缓冲组件,包括: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柔性气囊,所述柔性气囊中填充有气体,所述柔性气囊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中。通过在缓冲罐中配置柔性气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换热介质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则柔性气囊能够在缓冲罐内水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缓冲因温度变化造成换热介质体积的变化,避免对室内管路造成影响而出现管路破裂的情况发生,以提高热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系统通常配置有制冷回路和用户换热终端,其中,而制冷回路通常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而室内换热器中通常配置有相互换热的冷媒流道和介质流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媒流道则参与制冷回路中冷媒的流动,而介质流道中流动的换热介质与流经冷媒流道的冷媒换热后流入到用户换热终端,以通过用户换热终端来改变室内的温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介质流道与用户换热终端之间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造成室内管路水压的变化,尤其在温度换热介质温度升高后,容易造成管路破裂而影响使用可靠性。如何设计一种运行可靠性高的热泵系统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通过压力缓冲组件来缓冲换热介质热胀冷缩对管路造成的影响,以提高热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柔性气囊,所述柔性气囊中填充有气体,所述柔性气囊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中。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内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柔性气囊。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罐盖,所述罐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罐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气囊固定在所述罐盖的内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上还设置有可开关的第一打气嘴,所述第一打气嘴连通所述柔性气囊。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气囊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可开关的第二打气嘴,所述第二打气嘴连通所述柔性气囊。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罐盖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外翻边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或者,所述罐体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罐盖螺纹连接在所述罐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溶液腔体中还设置有相变蓄能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和用户换热终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中配置有相互换热的冷媒流道和介质流道,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流道依次连接,所述用户换热终端与所述介质流道连接,还包括上述压力缓冲组件,所述压力缓冲组件中的缓冲罐串联在所述用户换热终端和所述介质流道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缓冲罐中配置柔性气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换热介质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则柔性气囊能够在缓冲罐内水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缓冲因温度变化造成换热介质体积的变化,避免对室内管路造成影响而出现管路破裂的情况发生,以提高热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泵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泵系统实施例中压力缓冲组件的结构原理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泵系统实施例中压力缓冲组件的结构原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回路100和用户换热终端200,制冷回路100包括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2、节流装置103和室内换热器104,室内换热器104中配置有相互换热的冷媒流道(未标记)和介质流道(未标记),压缩机101、通过四通阀105与室外换热器102和冷媒流道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102和冷媒流道之间连接节流装置103,用户换热终端200与所述介质流道连接。其中,用户换热终端200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散热器或风机盘管等,用户换热终端200与所述介质流道之间为了加快换热介质循环流动,则通常配置有循环泵201。另外,室内换热器104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上述结构配置为常规热泵系统的配置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和限定。而为了满足减小因换热介质热胀冷缩对室内管路造成,本实施热泵系统还配置有压力缓冲组件300;压力缓冲组件300包括缓冲罐1和柔性气囊2,缓冲罐1上设置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柔性气囊2设置在缓冲罐1中,,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分别连通缓冲罐1内部。缓冲罐1则通过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串联在用户换热终端200与所述介质流道之间。具体的,在热泵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制冷回路100中的冷媒循环流动,而用户换热终端200与室内换热器104之间存在换热介质循环流动。换热介质和冷媒则在室内换热器104中进行热交换。在冬季制热模式下,换热介质的温度较高,使得换热介质出现体积的膨胀。换热介质因升温发生膨胀后会在缓冲罐1内提升液体压力,而柔性气囊2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以缓冲换热介质体积膨胀对管路的影响。其中,为了更好的起到缓冲的效果,可以在缓冲罐1内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2。具体的,多个柔性气囊2相互配合,能够获得更优的缓冲效果。而将柔性气囊2设置在缓冲罐1的上端部,缓冲介质主要在柔性气囊2的下方流动,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柔性气囊2对流动中的换热介质影响较小。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柔性气囊2组装到缓冲罐1中。则缓冲罐1包括:罐体13和罐盖14,罐体13上设置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罐盖14可拆卸的安装在罐体13上。具体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体13或罐盖14上;然后,再将罐盖14安装到罐体13上,以完成组装过程。针对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盖14的情况下,则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盖14的内表面上,例如: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将柔性气囊2粘结在罐盖14上。优选地,为了在组装时,方便向柔性气囊2中充气,则罐盖14上还设置有可开关的打气嘴21,打气嘴21连通所述柔性气囊2。具体的,在将罐体13、罐盖14和柔性气囊2组装好后,可以在缓冲罐1的外部通过打气嘴21向柔性气囊2中充气。同样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在柔性气囊2泄气的情况下,通过打气嘴21对柔性气囊2补充气体。而针对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体13的情况下,则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体13的内壁。具体安装方式可以参考柔性气囊2安装在罐盖14的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另外,为了方便组装罐体13和罐盖14,罐体13的上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n柔性气囊,所述柔性气囊中填充有气体,所述柔性气囊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柔性气囊,所述柔性气囊中填充有气体,所述柔性气囊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内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柔性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罐盖,所述罐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罐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气囊固定在所述罐盖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上还设置有可开关的第一打气嘴,所述第一打气嘴连通所述柔性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气囊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则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