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技术

技术编号:269670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和面板体,底壳或面板体的下端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面板与导流壁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上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面板上端与导流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且在所述面板体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单上出风、单下出风和上下出风,防止冷气吹头;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单独或同时出风,有效增大了送风范围,使得房间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进一步提高房间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挂壁空调制冷模式时,导风板主要为水平方向且冷风下沉,最终导致冷风吹到人体头部等问题,舒适性较差。申请号为CN20141040986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下出风挂壁式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上风道和下风道都为固定的结构且没有相关运动机构切改变其大小,所以存在问题:上下同时出风时,上风口风量远大于下风口,出风舒适性差。如减小上风道宽度将导致单独上风道出风时,风量损失多大,其无法对两个风道进行切换而导致出风量和出风效果受影响较大。申请号为CN10307576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风口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需要两个电机,成本高;且整机尺寸较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采用上进风、下出风的方式存在冷气吹头,导致舒适度较差;现有挂壁空调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送风范围较小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1)和面板体(4),在所述底壳(1)的下端或在所述面板体(4)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n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3)和导流壁(7),所述导流壁(7)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面板(3)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n且在所述面板体(4)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1)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43),所述侧出风口(43)与所述上风道(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1)和面板体(4),在所述底壳(1)的下端或在所述面板体(4)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3)和导流壁(7),所述导流壁(7)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面板(3)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
且在所述面板体(4)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1)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43),所述侧出风口(43)与所述上风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出风口(43)包括位于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侧出风口(43a)和位于水平方向另一侧的第二侧出风口(43b);和/或,所述侧出风口(43)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而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4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41)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所述第二出风口(42)处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2),所述第一侧出风口(43a)处还设置有第三导风板(24),所述第二侧出风口(43b)处还设置有第四导风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3)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前面板保温层(31),和/或所述导流壁(7)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壁保温层(71);并且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32)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3),和/或,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72)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凸起(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盲孔(32)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盲孔(3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
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33)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3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盲孔(32)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盲孔(72)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3)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凸起(73)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100),所述切换机构(100)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且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或关闭所述上风道(5);和/或,
还包括单风机(201),所述单风机(200)设置于所述底壳(1)内部以吹出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做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100)包括刚性部分(101)和柔性部分(102),所述柔性部分(102)与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105)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10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103);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时:
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或,
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4)上或连接在所述导流壁(7)上、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平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91)和推出连杆(92),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91)与所述推出连杆(92)啮合,所述推出连杆(92)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平动运动;
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1)上或所述面板体(4)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运动以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建刘汉吴俊鸿余杰彬何博曹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