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59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眼镜,其是由透镜、导槽框、跨接部、边撑、连接带等所组成;其中,左右一对透镜在端面的长方向的全周上设有槽部,导槽框在与该透镜端面的上部相接触的区域形成有槽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固定上述左右一对透镜,上述跨接部连接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上述边撑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各自的端部,上述连接带进入上述透镜端面长方向全周槽部的区域,并进入上述导槽框槽部的区域,上述连接带将上述的透镜和导槽框固定,该连接带为具有无缝隙的环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得导槽框与透镜的固定更加强固,而可防止透镜的脱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理仪器光学领域的眼镜,特别是涉及一种借由连接带在导槽框上固定透镜的眼镜。现有的眼镜,在透镜的周围全部设有镜框,透镜固定在镜框上。但是,使用者的愿望是多种多样的,近来眼镜外观设计的种类亦越来越多。目前流行的一种倾向是不设置引入注目的镜框的眼镜,且越来越盛行。在不设置引人注目的镜框中,借由连接带固定导槽框(下部没有镜框)和透镜的眼镜是其中一种设计方案。请参阅图6、图7所示,兹将借由这样的连接带在导槽框上固定透镜的现有眼镜及其使用透镜的构造说明如下。图6是借由现有的连接带将导槽框与透镜相固定的眼镜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B-B剖面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透镜1的端面的四周,形成比透镜1端面的厚度宽度窄的U字形的凹部5。该凹部5使用专门的设备制成。在导槽框(导槽环)2和透镜1相接触的各自凹部里被嵌入有连接带8,该连接带8的剖面形状,如图7所示那样,第一接合部6和第二接合部7具有葫芦形状。在导槽框2上,其从下面压住透镜1,在透镜1下部的U字形凹部5里嵌入有连接带11,该连接带11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在导槽框2的铠甲端片(ヨロイ)12侧和跨接部(ブリツジ)13侧分别穿设有二个孔14、15。该孔是为了从下面压住透镜1的连接带11的两端,将连接带11两端悬架在导槽框2的下面而设计的。下面说明透镜的固定方法。首先,说明第一固定步骤。第一的固定步骤是将导槽框2与透镜1端面上部的固定。连接带8的第一接合部6为嵌入在导槽框2里,第二接合部7为嵌入在透镜1端面的凹部5里。在导槽框2的凹部4里象压入那样地嵌入连接带8的第一接合部6。这时,第一接合部6成为被嵌入在导槽框2的凹部4内的结构状态;第二接合部7形成为从导槽框2突出的结构状态。该第二结合部7形成为固定于透镜1上部的结构状态。下面接着说明第二固定步骤。第二固定步骤是在导槽框2上用悬架的连接带11固定透镜1的下部(用导槽框和连接带夹持)。首先,在导槽框2的铠甲端片12侧和跨接部(桥式部)13侧分别穿设有二个孔14、15的地方悬架连接带11的各自端部。这时,导槽框2和被悬架的连接带11所形成的圆弧比透镜1的球型小。接着,在导槽框2和连接带11之间安装透镜1。然后,再在透镜1里所形成的凹部5内嵌入连接带11。这样,借由连接带进行将透镜向导槽框的固定。现有的连接带存在有在固定透镜类型的眼镜时,连接带经常折断,造成使用中透镜与导槽框的固定成为相脱离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眼镜,使其在用连接带固定透镜的眼镜时,可使得导槽框与透镜的固定更加强固,而可防止透镜的脱落。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透镜脱落的原因。首先对用连接带固定透镜的眼镜,其一般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研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带要具有适当的伸缩性、耐候性、耐汗性、耐药品性、耐磨耗性等种种的耐久性。但是,专利技术人对种种材料进行了研究后,认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材料没有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透镜从导槽框脱落的原因,一般不会仅仅是发生导槽框与透镜脱离固定,大多数的情况是由于连接带被切断,而造成透镜的脱落。本专利技术人已注意到连接带被切断这种特殊特征的情况,这种特殊的情况还正在探索当中。连接带最容易切断的情况,一般是在导槽框2的铠甲端片12侧和跨接部13侧所设有的孔14、15内,特别是在孔15侧的附近处。本专利技术人也研究了连接带11被切断的原因。借由连接带固定导槽框与透镜的现有眼镜,是在导槽框2里穿设的孔15上悬架连接带11的两端,由于连接带11的张力,在导槽框2上压紧透镜1时,在连接带11和孔14、15的装着部,常常存在有集中应力。这样,在有瞬间的负荷场合时,由于连接带的时效恶化等原因,在应力最为集中的连接带11与孔14、15的装着部附近,该连接带则被切断。为了解决在孔附近该连接带11被切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对孔14、15形成的位置、大小、形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没有能够完全解决连接带11被切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改善了连接带向导槽框的安装方法,没有象现有技术那样,在导槽框上设有供安装连接带所用的孔,而不利用孔在导槽框上装接连接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眼镜其是由透镜、导槽框、跨接部、边撑等(テンプル)所组成。其中,左右一对透镜在端面的长方向的全周上,设有槽部;导槽框在与该透镜端面的上部相接触的区域形成有槽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固定上述左右一对透镜,上述跨接部连接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上述边撑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各自的端部,上述连接带进入上述透镜端面长方向全周槽部的区域,并进入上述导槽框槽部的区域,上述连接带将上述的透镜和导槽框固定,该连接带为具有无缝隙的环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眼镜,其中所述的进入上述导槽框的槽部的上述连接带的断面形状为葫芦形状。前述的眼镜,其中所述的进入上述导槽框的槽部的上述连接带的剖面形状为葫芦形,与上述导槽框不相接触的进入上述透镜端面下部的槽部的上述连接带其剖面形状为圆形。前述的眼镜,其中所述的连接带用弹性体制成。前述的眼镜,其中所述的透镜可由塑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眼镜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眼镜所使用的连接带的剖面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眼镜所使用的连接带的剖面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眼镜的导槽框上嵌入连接带时的剖面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使用连接带的眼镜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B-B剖面的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眼镜,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5所示,图1是从正面看眼镜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在导槽框2的凹部4和透镜1的凹部5的上部嵌入连接带8,和在透镜1的凹部5不与导槽框2相接触的下部区域嵌入连接带8时的剖视图。导槽框2的凹部4同现有技术一样,使用专用设备制成。凹部4的尺寸是当其内嵌入连接带8时,要形成紧固嵌入而形成的尺寸。凹部4的尺寸,要根据透镜1的大小和使用的连接带8的强度、粗细的不同而设定,一般凹部4的深度为0.4~0.8mm,宽度为0.5~0.7mm,最佳尺寸为0.55~0.65mm。请参阅图3所示,连接带8与现有技术相同,具有葫芦型的形状。连接带8是由第一接合部6和第二接合部7所组成。第一接合部6被嵌合在导槽框2内所形成的凹部4上。连接带8一般为尼龙材料制成,但不仅限于尼龙材料,也可以使用氨基甲酸乙酯、超级工程塑料、各种强化纤维中掺入塑料等等的材料,又,在本实施例中,导槽框2使用铜镍锌合金(洋白)材料,但不只限于此种材料,也可以使用钛镍合金、包金等材料。请参阅图5所示,首先,在凹部4里嵌入连接带8的第一接合部6。这时,连接带8的第二接合部7呈突出的结构状态。然后,再将该突出的第二接合部7象压入那样地嵌入在透镜1上部所形成的凹部5内。这样,用连接带8则可将导槽框2与透镜1相连接固定。其次,请结合参阅图4所示,将连接带9与已经被嵌入的连接带8的端面10相接合。透镜1在连接带8和导槽框2之间、利用连接带9的张力夹持。在连接带8上接合连接带9时所形成的圆弧设定得比透镜1的球型要小。这种设定结构,借由透镜1的球型可以容易进行调节。又,在透镜1的下部嵌入连接带9,这样可以消除从透镜1上突出的凸部。在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透镜、导槽框、跨接部、边撑、连接带等所组成;其中,左右一对透镜在端面的长方向的全周上设有槽部,导槽框在与该透镜端面的上部相接触的区域形成有槽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固定上述左右一对透镜,上述跨接部连接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上述边撑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导槽框各自的端部,上述连接带进入上述透镜端面长方向全周槽部的区域,并进入上述导槽框槽部的区域,上述连接带将上述的透镜和导槽框固定,该连接带为具有无缝隙的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馆野澄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日商尼康眼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