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前框架的镜片保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42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将设有V字状截面的镜片周缘的卡止突条1c嵌合的V字状槽5的眼镜的前框架,在构成所述V字状槽5的第1及第2倾斜底面5a、5b上,形成有向前框架延伸方向延伸并位于V字状槽5的各倾斜底面5a、5b的上端附近与镜片1的所述卡止突条1c的第1及第2倾斜底面1a、1b的一部分抵接的第1及第2摩擦嵌入突条6a、6b。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简单的结构有效防止眼镜镜片脱落并可保持装饰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眼镜前框架,详细地说是涉及前框架的镜片保持机构。
技术介绍
眼镜的镜片,一般由环状的前框架保持(参照附图说明图1)。在佩戴眼镜或对其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往往在框架或镜片上受到外力。此时,镜片或框架随外力的大小或附加方向而变形,镜片容易脱离框架。特别近年来的眼镜,由于镜片是塑料制,而框架是金属制,故相对外力容易产生挠曲,因此,即使附加较小的外力,有时也容易脱落。不言而喻,不希望镜片如此脱落。在安全性被最优先的眼球保护眼镜(例如,在工厂等危险的环境下所使用的眼镜)的情况下,采用了即使稍许附加外力镜片也绝对不会脱离前框架的图2所示的镜片保持机构。在这种机构中,前框架2,具有用底壁4a、第1侧壁(脸面侧壁)4b与第2侧壁4c(另一脸面侧壁)形成较深的U字状槽3的截面构造。镜片1的周缘截面为方形,被深深地嵌入在该U字状槽3内。因此,镜片1的周缘被两侧的侧壁4b、4c牢牢抱紧,即使附加稍许外力,镜片也不会容易地脱离框架。虽然图2的U字状槽类型的镜片保持机构安全性优异,但存在着装饰性较差的问题。这是因为,必需确保镜片与框架用的较深的嵌合余量,并要做成用两侧壁从镜片的两侧抱住的结构,从而不得不将前框架做大做粗。图3表示相对图2的镜片保持机构装饰性优异的、换言之线径细而最大众化的镜片保持机构。在该机构中,前框架2具有用第1倾斜底面(脸面侧底面)5a与第2倾斜侧底面(另一脸面侧底面)5b形成V字状槽5的截面构造。在镜片1的周缘,形成使其与框架截面形状一致的截面为V字状的卡止突条(=V形块)1c。该卡止突条1c,以稍许的间隙P大致紧贴地嵌入在V字状槽5内(参照图中实线的镜片周缘)。在镜片1的厚度(=边缘(コバ))较大的情况(镜片度数较大的情况)下,如图示,镜片的V字状卡止突条1c的宽度尺寸小于镜片厚度。采用图3的镜片保持机构,通过将框架厚度相对镜片厚度做小,从而有可将前框架的线径做小的优点。但是,图3的镜片保持机构,存在着镜片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离前框架的问题。图3中用假想线表示了外力F附加在镜片1上而使镜片1脱离前框架的状态。即,镜片1及框架2因外力F而产生挠曲,结果,镜片1的第1倾斜底面1a容易在前框架2的V字状槽的第1底面5a上滑动,因此,镜片1脱离框架2。重视眼镜的装饰性的结果,若将前框架的纵向厚度做薄,将V字状槽做浅,则仍增加了该镜片脱落的倾向。尤其是V字状槽类型的前框架,只要将V字状槽的深度做得足够深,则可防止镜片脱落,而这种前框架已大量上市。但是,只要V字状槽深,前框架的线径也粗,就缺乏装饰性。在世界上,眼镜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不可思议的是,基本上未采用眼镜的镜片脱落防止、尤其对于图3的V字状槽类型的镜片保持机构的镜片脱落防止的有效的对策。专利技术的公开因此,本专利技术应解决的主要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眼镜镜片脱落的新型的镜片保持机构或前框架。另外,另一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保持前框架的装饰性、即细的框架线径并以简单的结构有效防止眼镜镜片脱落的V字状槽类型的镜片保持机构。又一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实质相同地保持前框架的制造成本并有效防止眼镜镜片脱落的新型的镜片保持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采用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如下结构的眼镜用前框架。即,该前框架,是具有将设有V字状截面的镜片周缘的卡止突条嵌合的V字状槽的眼镜的前框架,其特点是,在构成所述V字状槽的第1倾斜底面上,形成有向前框架延伸方向延伸而与镜片的所述卡止突条的第1倾斜底面一部分抵接的第1摩擦嵌入突条。最好,所述V字状槽的第1倾斜底面是眼镜使用者的脸面侧。另外,V字状卡止突条及V字状槽的各倾斜底面,包含平面的情况与圆形弯曲的情况。在上述结构中,镜片的V字状卡止突条的下端部与前框架的V字状槽的最下底部附近抵接,另外,镜片的V字状卡止突条的第1倾斜底面一部分,一般以稍许的间隙与第1摩擦嵌入突条抵接。镜片的V字状卡止突条的第2倾斜底面整体地与V字状槽的第2倾斜底面抵接。采用上述结构,例如,当向使用者的脸面方向将外力附加到镜片上时,镜片或前框架挠曲,镜片应从前框架向脸面侧脱落,镜片的第1倾斜底面相对前框架的第1倾斜底面滑动。但此时,第1摩擦嵌入突条由于为嵌入镜片的第1倾斜底面而进行动作,故产生较大的摩擦,上述滑动的运动被阻止,其结果,可防止镜片脱落。如前所述,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由于通常向脸面的方向受到外力的情况较多,故应形成在前框架的V字状槽上的摩擦嵌入突条形成在脸面侧的底面上是最有效的。但是,在任何方向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为可靠地防止镜片脱落,在构成上述V字状槽的第2倾斜底面上,也最好形成有向前框架延伸方向延伸而与镜片的所述卡止突条的第2倾斜底面抵接的、与第1摩擦嵌入突条相同的第2摩擦嵌入突条。所述第1及第2摩擦嵌入突条,位于所述V字状槽的第1及第2倾斜底面的上端附近来防止镜片脱落是有效的。上述结构的前框架,在金属制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前框架通常由金属线材形成。在具有适当的线径的金属线材上用拉制成形法形成V字状槽,然后,做成适当的环形状。因此,第1及第2摩擦嵌入突条由于是沿前框架的延伸方向、即沿线材的轴心方向的,故与现有技术相同,可用金属线材的拉制成形法将其成形。由于将第1及第2摩擦嵌入突条成形,故无需特别的附加的加工。只要变更拉制成形用的拉模的拉制孔形状即可。采用上述结构,只要在现有的前框架的V字状槽的倾斜底面上附加成形摩擦嵌入突条,就可极有效地防止镜片脱落。附图的简单说明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是眼镜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剖视图,是表示现有技术的U字状槽类型的镜片保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V字状槽类型的镜片保持机构的与图2相同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镜片保持机构一实施例的镜片保持机构的与图2相同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在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1是镜片,2是保持镜片1的金属制的前框架。镜片1与图3现有例子相同,在其周缘具有向周向延伸的卡止突条1c。该卡止突条1c截面呈V字状,其最大宽度尺寸小于镜片周缘的宽度尺寸。卡止突条1c的张开角度通常是100-130度。另外,与图3现有例子相同,在前框架2上具有嵌合镜片1的卡止突条1c的V字状槽5。该V字状槽5的张开角度比镜片的卡止突条1c的张开角度稍大,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的镜片。在构成V字状槽5的2个倾斜底面5a、5b的上端附近,分别形成有摩擦嵌入突条6a、6b。这些突条6a、6b分别向前框架延伸方向延伸,并具有与镜片的突条1c的各倾斜底面1a、1b的极小部分抵接的微小面积的抵接部。在镜片1的突条1c嵌合在前框架2的V字状槽5内的状态下,突条1c的顶端部1d在V字状槽5的最下底部附近与各倾斜底面5a、5b抵接。因此,在两倾斜底面5a、5b的所述抵接部与各摩擦嵌入突条6a、6b之间,镜片的倾斜底面1a、1b成为不接触地悬空的状态。不过,在镜片的两倾斜底面1a、1b与两摩擦嵌入突条6a、6b之间设置稍许间隙P。这是为了对付尺寸结构稍许不同的镜片。采用上述结构的镜片保持机构,即使从任何方向外力附加到镜片或前框架上,镜片相对前框架产生移动,任何一方的摩擦嵌入突条6a、6b都可嵌入镜片突条倾斜面1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框架,是具有将设有V字状截面的镜片周缘的卡止突条(1c)嵌合的V字状槽(5)的眼镜的前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V字状槽(5)的第1倾斜底面(5a)上,形成有向前框架延伸方向延伸而与镜片(1)的所述卡止突条(1c)的第1倾斜底面 (1a)的一部分抵接的第1摩擦嵌入突条(6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海功
申请(专利权)人:有限会社内海光学制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