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19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1
本申请公开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横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托架,以及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均用于承托中厚钢板,所述第一托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托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钢板翻转装置,翻面容易,翻面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板翻转装置
本申请涉及钢材生产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钢板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钢板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平板状,矩形的,可直接轧制或由宽钢带剪切而成。钢板按厚度分,薄钢板<4毫米(最薄0.2毫米),中厚钢板4~60毫米,特厚钢板60~115毫米。钢板按轧制分,分热轧和冷轧。中厚钢板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还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造船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等。通中厚板用途:广泛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桥梁用钢板、造般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具体应用。中厚钢板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检查中厚钢板上表面、下表面的质量,看上表面、下表面上是否有明显的质量缺陷,由于中厚钢板厚度达到4~60毫米,且是金属材质,质量较重,在检查完上表面后再翻面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翻面通常是人工翻面,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且翻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板翻转装置,翻面容易,翻面效率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横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托架;以及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均用于承托中厚钢板,所述第一托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二托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从动轮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托架铰接的第二连杆。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的第四连杆。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辊筒,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设有至少两个,且在所述第一托架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上均设有第一放置平台,所述中厚钢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平台上,所述第一放置平台一侧设有第一阻挡凸缘。优选地,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三支板;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第四支板,所述第四支板与所述第三支板相对设置,通过第二辊筒,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四支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辊筒设有至少两个,且在所述第二托架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四支板上均设有第二放置平台,所述中厚钢板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平台上,所述第二放置平台一侧设有第二阻挡凸缘。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四支板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四连杆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通过链条与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设于基座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横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托架,以及绕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托架,第一托架与第二托架均用于承托中厚钢板,第一托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主动轮连接,第二托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从动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将中厚钢板翻面时,动力装置启动,将动能传递至主动轮,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将动能传递至第一托架,使得第一托架绕第一转轴转动,同样的,当需要将第二托架上的中后钢板翻至第一托架上时,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同步转动,将动能传递至从动轮上,从动轮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将动能传递至第二托架上,使得第二托架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托架姿态的改变,使得第二托架上的中厚钢板翻180°,落至第一托架上。因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钢板翻转装置,能翻面180°,翻面容易,翻面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翻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翻转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动力装置;3、主动轮;4、链条;5、从动轮;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一托架;11、第二托架;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第四连杆;16、第一支板;17、第二支板;18、第一辊筒;19、第一放置平台;20、第一阻挡凸缘;21、第三支板;22、第四支板;23、第二辊筒;24、第二放置平台;25、第二阻挡凸缘;26、第一凸起;27、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请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n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动力装置;/n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n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n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n横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n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托架;/n以及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托架;/n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均用于承托中厚钢板,所述第一托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二托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从动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
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动力装置;
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
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
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横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托架;
以及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托架;
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均用于承托中厚钢板,所述第一托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二托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第一连杆;
与所述第一托架铰接的第二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第三连杆;
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的第四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板;
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辊筒,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黄立王瑞卿常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志远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