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17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涉及垃圾中转站技术领域,包括压缩存储模块由压缩舱、压缩垃圾存储舱、推板舱,所述压缩舱装配在压缩垃圾存储舱上端,所述推板舱装配在压缩舱上端,所述压缩舱左端设置有下料舱,所述下料舱下端与下料口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口下端与下料弧形管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弧形管道右端与压缩舱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舱右端与进料架上端固定连接。该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通过设置有除臭吸附装置,使得压缩舱臭气处理效果佳,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空气,污水处理无残留,同时智能化程度高,有监控云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控,大数据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中转站
,具体为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不管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还是人口分散但分布广阔的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困扰我国城镇和农村卫生文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国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然而传统的垃圾存储清运方式为:以社区、村庄、巷道、集市、校企机关等为单位,用大的垃圾收集桶收集,然后通过转运车辆运输至转运站,在转运站集中后,再转运至集中处理点进行焚烧处理。现有技术中,中为了保证垃圾能每天被及时清运,转运车辆可能要时刻奔走与各个垃圾桶堆积点之间,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在人口分布广阔,人口分散的农村,垃圾转运车时长要一定周期才能到集中点转运一次,在这过程中垃圾时常会暴露在外界,臭气和污水四溢;而且在垃圾转运过程中,垃圾中水分多,经常会有污水流出,洒落于运输途中,污染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包括压缩存储模块由压缩舱、压缩垃圾存储舱、推板舱,所述压缩舱装配在压缩垃圾存储舱右端,所述推板舱装配在压缩舱右端;所述压缩舱外端设置有下料舱,所述下料舱下端与下料口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口下端与下料弧形管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弧形管道右端与压缩舱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舱右端与进料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架下端与垃圾桶活动连接,所述进料架下端设置有光栅传感器,所述进料架上端与下料口水平位置设置有红外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下料弧形管道与压缩舱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压缩舱外壳与连接管道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左端与除臭吸附装置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除臭吸附装置舱壁底部设置为多孔凸起,所述除臭吸附装置左上端与主排气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除臭吸附装置右上端与副排气管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缩舱右端外壁上设置有除臭喷头装置,所述除臭喷头装置右端通过压力泵连接管与水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水箱上端外壁设置有盖板,所述水箱中上端设置有高水位观察液位计,所述水箱左下端设置有低水位观察液位计。优选的,所述压缩舱、压缩垃圾存储舱、推板舱的下端的框架内设置有污水收集处理模块。优选的,所述压缩舱、压缩垃圾存储舱、推板舱底部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汇流槽。(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通过设置有除臭吸附装置,使得压缩舱臭气处理效果佳,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空气,污水处理无残留,同时智能化程度高,有监控云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报警,大数据功能。(2)、该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通过将垃圾桶推入门内后,设备自动将垃圾桶提升并将垃圾投送设备内,并自动进行除臭、压缩、污水收集处理、压缩垃圾存储、设备内臭气吸附,垃圾的压缩存储量可达数吨,待存储达上限时自动远程通知垃圾处置点工作人员及车辆,到场进行转运,精准化控制,全程远程可视化,节能环保且智能化程度高,也可根据储存量的大小、占地面积等进行工厂化预制,制造周期短,移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箱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除臭吸附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压缩舱、2压缩垃圾存储舱、3推板舱、4压缩机构、5下料舱、6下料口、7下料弧形管道、8进料架、9垃圾桶、10红外传感器、11光栅传感器、12压缩舱外壳、13连接管道、14除臭吸附装置、15多孔凸起、16主排气管、17副排气管、18水箱、19盖板、20高水位观察液位计、21低水位观察液位计、22压力泵连接管、23除臭喷头装置、24汇流槽、5污水收集处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包括压缩存储模块由压缩舱1、压缩垃圾存储舱2、推板舱3,压缩舱1装配在压缩垃圾存储舱2右端,推板舱3装配在压缩舱1右端;压缩舱1外端设置有下料舱5,下料舱5下端与下料口6上端固定连接,下料口6下端与下料弧形管道7上端固定连接,下料弧形管道7右端与压缩舱1左端外壁固定连接,下料舱5右端与进料架8上端固定连接,进料架8下端与垃圾桶9活动连接,进料架8下端设置有光栅传感器11,进料架8上端与下料口6水平位置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0,下料弧形管道7与压缩舱外壳12固定连接,压缩舱外壳12与连接管道13右端固定连接,连接管道13左端与除臭吸附装置14右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垃圾桶推入门内后,设备自动将垃圾桶提升并将垃圾投送设备内,并自动进行除臭、压缩、污水收集处理、压缩垃圾存储、设备内臭气吸附,垃圾的压缩存储量可达数吨,待存储达上限时自动远程通知垃圾处置点工作人员及车辆,到场进行转运,精准化控制,全程远程可视化,节能环保且智能化程度高,也可根据储存量的大小、占地面积等进行工厂化预制,制造周期短,移动方便;除臭吸附装置14舱壁底部设置为多孔凸起15,除臭吸附装置14左上端与主排气管16下端固定连接,除臭吸附装置14右上端与副排气管17下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除臭吸附装置14,使得压缩舱1臭气处理效果佳,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空气,污水处理无残留;压缩舱1右端外壁上设置有除臭喷头装置23,其内灌注生物质除臭制剂,为喷头的喷雾除臭提供原料,除臭喷头装置23右端通过压力泵连接管22与水箱18固定连接,水箱18上端外壁设置有盖板19,水箱18中上端设置有高水位观察液位计20,水箱18左下端设置有低水位观察液位计21;压缩舱1、压缩垃圾存储舱2、推板舱3的下端的框架内设置有污水收集处理模块25,压缩舱1、压缩垃圾存储舱2、推板舱3底部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汇流槽24。工作时(或使用时),当工作人员将垃圾桶9推至进料架8底端位置,进料架8位置的光栅传感器11感应到垃圾桶9的进入,传递信号给控制系统,启动进料架8,使得进料架8可以将垃圾桶9向上提升,当提升至下料口6的位置时,设置在下料口6位置的红外传感器10感应并发送信号,下料口盖板开启,垃圾被倾倒通过下料弧形管道7和下料舱5进入压缩舱1,与此同时,除臭吸附装置14中的主排气管16中的风机运行,将下料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包括压缩存储模块由压缩舱(1)、压缩垃圾存储舱(2)、推板舱(3),其特征在于:/n所述压缩舱(1)装配在压缩垃圾存储舱(2)右端,所述推板舱(3)装配在压缩舱(1)右端;/n所述压缩舱(1)外端设置有下料舱(5),所述下料舱(5)下端与下料口(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口(6)下端与下料弧形管道(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弧形管道(7)右端与压缩舱(1)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舱(5)右端与进料架(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架(8)下端与垃圾桶(9)活动连接,所述进料架(8)下端设置有光栅传感器(11),所述进料架(8)上端与下料口(6)水平位置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包括压缩存储模块由压缩舱(1)、压缩垃圾存储舱(2)、推板舱(3),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舱(1)装配在压缩垃圾存储舱(2)右端,所述推板舱(3)装配在压缩舱(1)右端;
所述压缩舱(1)外端设置有下料舱(5),所述下料舱(5)下端与下料口(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口(6)下端与下料弧形管道(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弧形管道(7)右端与压缩舱(1)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舱(5)右端与进料架(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架(8)下端与垃圾桶(9)活动连接,所述进料架(8)下端设置有光栅传感器(11),所述进料架(8)上端与下料口(6)水平位置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弧形管道(7)与压缩舱外壳(12)固定连接,所述压缩舱外壳(12)与连接管道(13)右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13)左端与除臭吸附装置(14)右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垃圾中转站垃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家徐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境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