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黎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08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与充电枪体,所述充电桩体内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靠近充电枪体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销孔,两个所述销孔靠近移动腔的端口处对称设有挤压坡面,所述充电桩体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内齿轮盒,所述内齿轮盒的背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状杆。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使用安全性:利用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使封堵板对销孔进行封堵,销孔不外露,安全性较高;销孔与第一电接销错位设置,只有电接块与电接槽插接配合后,第一电接销才会取电,即使打开销孔,直接与第一电接销接触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因其节约燃油资源、减少废气排放、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充电枪与充电桩进行充电,具体是将充电枪对准充电桩体的电接孔中连接通电,而充电桩体上的电接孔在非充电桩体始终是裸露的,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容易引发触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与充电枪体,所述充电桩体内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靠近充电枪体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销孔,两个所述销孔靠近移动腔的端口处对称设有挤压坡面,所述充电桩体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内齿轮盒,所述内齿轮盒的背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一螺状杆远离内齿轮盒的一端贯穿安装槽、延伸至移动腔内并与移动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且移动腔与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靠近充电枪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接销,两个所述第一电接销相对一侧设有斜面,且斜面与挤压坡面位置对应,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对称安装有两个电接块,所述移动腔靠近充电枪体的一侧内壁且在电接块的对应位置设有电接槽,所述电接块、电接槽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接销与电接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状杆间隙配合的杆孔,所述杆孔内壁开设有轮槽,所述第一螺状杆在轮槽的对应位置过盈配合有卷轮,所述销孔的内壁且在轮槽的对应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一边槽与第二边槽,且第二边槽靠近杆孔设置,所述第一边槽与第二边槽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第二边槽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封堵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封堵板的一端贯穿第二边槽、延伸至轮槽内并与卷轮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枪体靠近充电桩体的一侧设有与内齿轮盒啮合的外齿轮,所述充电枪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且外齿轮与转动柱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枪体的背面且在销孔的对应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接销;所述充电桩体在移动腔的后方开设有传动腔,所述第一螺状杆远离内齿轮盒的一端贯穿移动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的内底端嵌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上过盈配合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螺状杆在第二锥齿轮的上方螺纹套接有螺状筒,所述充电桩体在传动腔的内顶端开设有与螺状筒间隙配合的限位孔,所述螺状筒的上端安装有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通过两个电接块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的上端且在限位孔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灯罩。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中,所述移动腔为矩形腔体,且移动腔与移动板的形状大小尺寸相匹配。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中,所述螺状筒为内圆外方结构,所述限位孔为方形孔。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中,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块为燕尾块。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中,位于充电枪体远离充电桩体一侧的所述转动柱上套设有橡胶材料制成的扭环。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装置中,所述第二电接销为伸缩销,所述第二电接销由导电筒和插设在导电筒内的导电杆构成,且导电杆呈T型,所述导电杆与导电筒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绝缘弹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能源汽车装置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使用安全性:利用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使封堵板对销孔进行封堵,销孔不外露,安全性较高;销孔与第一电接销错位设置,只有电接块与电接槽插接配合后,第一电接销才会取电,即使打开销孔,直接与第一电接销接触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在需要通电时,通过相互配合的外齿轮与内齿轮盒的啮合将转矩传递给第一螺状杆,使电接块与电接槽插接配合,第一电接销插入销孔,将封堵板拉入第二边槽内,第一电接销与第二电接销才会通电状态,使用方便,其动力源也可全为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非通电状态时俯视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充电桩体俯视的结构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充电枪体俯视的结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非通电状态时后视的结构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通电状态时俯视的结构透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通电状态时后视的结构透视图。图中:1充电桩体、2移动腔、3销孔、4挤压坡面、5安装槽、6第一边槽、7第二边槽、8内齿轮盒、9第一螺状杆、10移动板、11滑槽、12滑块、13第一弹簧、14第一电接销、15电接块、16电接槽、17卷轮、18拉绳、19封堵板、20第二弹簧、21传动腔、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螺状杆、24第二锥齿轮、25螺状筒、26限位孔、27状态指示灯、28灯罩、29充电枪体、30第二电接销、31外齿轮、32转动柱、33扭环、3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与充电枪体29,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移动腔2,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销孔3,两个销孔3靠近移动腔2的端口处对称设有挤压坡面4,充电桩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内设有内齿轮盒8,内齿轮盒8的背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状杆9,第一螺状杆9远离内齿轮盒8的一端贯穿安装槽5、延伸至移动腔2内并与移动腔2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状杆9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10,且移动腔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两个滑块1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滑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接销14,两个第一电接销14相对一侧设有斜面,且斜面与挤压坡面4位置对应,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安装有两个电接块15,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且在电接块15的对应位置设有电接槽16,电接块15、电接槽16与市电电性连接,第一电接销14与电接块15电性连接,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状杆9间隙配合的杆孔,杆孔内壁开设有轮槽,第一螺状杆9在轮槽的对应位置过盈配合有卷轮17,销孔3的内壁且在轮槽的对应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且第二边槽7靠近杆孔设置,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9,封堵板19与第二边槽7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两个封堵板19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8,拉绳18远离封堵板19的一端贯穿第二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与充电枪体(29),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移动腔(2),所述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销孔(3),两个所述销孔(3)靠近移动腔(2)的端口处对称设有挤压坡面(4),所述充电桩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内设有内齿轮盒(8),所述内齿轮盒(8)的背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状杆(9),所述第一螺状杆(9)远离内齿轮盒(8)的一端贯穿安装槽(5)、延伸至移动腔(2)内并与移动腔(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9)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10),且移动腔(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两个所述滑块(1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滑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1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接销(14),两个所述第一电接销(14)相对一侧设有斜面,且斜面与挤压坡面(4)位置对应,所述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安装有两个电接块(15),所述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且在电接块(15)的对应位置设有电接槽(16),所述电接块(15)、电接槽(16)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接销(14)与电接块(15)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状杆(9)间隙配合的杆孔,所述杆孔内壁开设有轮槽,所述第一螺状杆(9)在轮槽的对应位置过盈配合有卷轮(17),所述销孔(3)的内壁且在轮槽的对应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且第二边槽(7)靠近杆孔设置,所述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9),所述封堵板(19)与第二边槽(7)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两个所述封堵板(19)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8),所述拉绳(18)远离封堵板(19)的一端贯穿第二边槽(7)、延伸至轮槽内并与卷轮(17)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枪体(29)靠近充电桩体(1)的一侧设有与内齿轮盒(8)啮合的外齿轮(31),所述充电枪体(29)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柱(32),且外齿轮(31)与转动柱(3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枪体(29)的背面且在销孔(3)的对应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接销(30);/n所述充电桩体(1)在移动腔(2)的后方开设有传动腔(21),所述第一螺状杆(9)远离内齿轮盒(8)的一端贯穿移动腔(2)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传动腔(21)的内底端嵌装有电机(34),所述电机(3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状杆(23),所述第二螺状杆(23)上过盈配合有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4),所述第二螺状杆(23)在第二锥齿轮(24)的上方螺纹套接有螺状筒(25),所述充电桩体(1)在传动腔(21)的内顶端开设有与螺状筒(25)间隙配合的限位孔(26),所述螺状筒(25)的上端安装有状态指示灯(27),所述状态指示灯(27)通过两个电接块(15)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1)的上端且在限位孔(26)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灯罩(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与充电枪体(29),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移动腔(2),所述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销孔(3),两个所述销孔(3)靠近移动腔(2)的端口处对称设有挤压坡面(4),所述充电桩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内设有内齿轮盒(8),所述内齿轮盒(8)的背面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状杆(9),所述第一螺状杆(9)远离内齿轮盒(8)的一端贯穿安装槽(5)、延伸至移动腔(2)内并与移动腔(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9)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10),且移动腔(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两个所述滑块(1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滑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1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接销(14),两个所述第一电接销(14)相对一侧设有斜面,且斜面与挤压坡面(4)位置对应,所述移动板(10)的正面关于第一螺状杆(9)对称安装有两个电接块(15),所述移动腔(2)靠近充电枪体(29)的一侧内壁且在电接块(15)的对应位置设有电接槽(16),所述电接块(15)、电接槽(16)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接销(14)与电接块(15)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1)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状杆(9)间隙配合的杆孔,所述杆孔内壁开设有轮槽,所述第一螺状杆(9)在轮槽的对应位置过盈配合有卷轮(17),所述销孔(3)的内壁且在轮槽的对应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且第二边槽(7)靠近杆孔设置,所述第一边槽(6)与第二边槽(7)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9),所述封堵板(19)与第二边槽(7)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两个所述封堵板(19)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8),所述拉绳(18)远离封堵板(19)的一端贯穿第二边槽(7)、延伸至轮槽内并与卷轮(17)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黎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