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86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旨在解决现在的捕集装置难以应用于灌装机的不足。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捕集环、排风管以及排风机,捕集环为两端开放的圆筒,捕集环设有外桶与内筒,外桶与排风管相接,内筒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排风机的排风量较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更大。该结构避免污染生产车间,捕集装置中的兜风挡板降低了进出口的大小,提高了捕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灌装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
技术介绍
灌装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过氧化氢蒸汽对关键物料如空瓶、瓶盖等消毒灭菌,灌装机一般会保持微正压,+5-+10Pa不等。由于内部对外保持正压,这些气体会不可避免的从进瓶口和出瓶口泄露到灌装机外界环境中。中含有过氧化氢等对值班员工健康有害的刺激性气体,长期长于该环境中会影响健康。为了提高环保,改善工作环境,有必要提出一种有效捕集从进瓶口、出瓶口所泄露的气体,避免污染车间生产环境,防止外泄刺激性或有害气体危害值班人员健康。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59264X,名称为一种自动卷收式面源污染气体捕集装置及其应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自动卷收式面源污染气体捕集装置及其应用,的自动卷收式面源污染气体捕集装置,包括空心卷盘(1),挡板(2),多孔软管(3),卷盘驱动电机(4),传动链条(5),抽风机(6),以及污染物收集主管(7)。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卷收式面源污染气体捕集装置具有集中化、小型化和便携化等优点,其使用通过扇形点散式布管,实现对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业区恶臭气体的收集和疏导,并对收集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控制臭气散发。该专利技术也是利用抽气的原理来补集,但针对的是开放空间污染源较大的区域使用,使用了可以伸缩的多孔软管来补集非特定区域的污染物。但是,该装置难以应用于灌装机领域,无法对存在开放口的灌装机进行捕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在的捕集装置难以应用于灌装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它能将灌装机进出口位置溢出的过氧化氢蒸汽吸收,避免污染车间生产环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所述气体捕集装置设置在灌装机进出口位置,气体捕集装置包括捕集环、排风管以及排风机,捕集环为两端开放的圆筒,捕集环设有外桶与内筒,外桶与排风管相接,内筒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排风机的排风量较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更大。灌装机中产生过氧化氢蒸汽的位置集中在进出口位置,同时,由于瓶子需要不断的经进出口位置进入到灌装机中,因此进出口是无法封闭的。捕集环的开放口面向进出口,输送带从捕集环中通过。进出口的高度略高于瓶身,捕集环的横截面呈圆形。排风机与捕集环通过排风管连接,捕集环形成有向内吸气的负压并通过吸气孔从环内吸气,将进出口溢出的过氧化氢蒸汽吸入。当排风机的排风量较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更大时,可以保证大部分的有害气体都会被吸入。作为优选,捕集环与灌装机之间设有进风间隙。维持进风间隙以方便周围空气从间隙处进入捕集环,使捕集环内不出现较高负压。作为优选,捕集环与灌装机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当位置大于3厘米时,有害气体的吸入量较低;当小于三厘米时,捕集环中容易出现较高的负压。作为优选,排风机的排风量和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之比大于二。经模拟得到,当二者之比至少为二比一时,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作为优选,捕集环远离灌装机的一端设有兜风挡板。兜风挡板进一步的减小了进出口的空间,减小了捕集的难度,降低了对排风机排风量的要求。作为优选,排风管包括与捕集环连接的硬管和与排风机相接的软管,硬管和软管相接。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排风管容易布置。作为优选,捕集环与灌装机壁面经连接支架连接。上述结构使得在现有灌装机生产线上改造加装捕集装置难度较低。作为优选,排风管末端连接有预反应筒,预反应筒中设有一定水量,所述排风管的出口设置在水位线以下,预反应筒中设有催化剂。上述结构对吸入的废气进行预处理,尽可能的将其中的过氧化氢气体利用催化剂反应掉,催化剂为二氧化锰。作为优选,兜风挡板传动连接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作升降运动,所述兜风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有连接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转动连接在捕集环上,两连接杆端部转动连接为转动点,转动点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上下升降。当生产线处理的瓶体较大、较高,捕集环的负压不足以完全覆盖捕集环时,有害气体就会溢出,捕集装置难以生效,为了克服这种不足,本结构提供了一种兜风挡板可以相对运动的结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伸出有连接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转动连接在捕集环的对称的两端称为铰接点,二者端部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为:二者之间连接有一个转动件,转动件包括两个相对铰接的插装件,两连接杆分别插装在插装件上的插装孔中。连接杆端部连接有螺母,避免从插装件中脱离。驱动部件带动转动件升降运动。驱动部件为现有技术,其升降工作的周期与传送带上的进给速度相恰,每一个瓶子输送到驱动部件对应位置,驱动部件进行一次往复运动。兜风挡板干涉在瓶子上,当瓶子通过时兜风挡板打开,当瓶子完成通过后兜风挡板闭合。该结构使得装置及时在较大的进出口近似单向进风,捕集依然较高。作为优选,兜风挡板呈桨状,兜风挡板向两侧展开时形成的气流向灌装机方向流动。该结构使得,当兜风挡板向两侧展开时,会向灌装机方向吹气,形成短暂的局部负压,避免灌装机中的气体溢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灌装机进出口溢出的气体进行捕集,避免污染生产车间;(2)捕集装置中的兜风挡板降低了进出口的大小,提高了捕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转动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中:捕集环1、外桶2、内筒3、排风管4、硬管5、软管6、排风机7、进风间隙8、兜风挡板9、连接支架10、预反应筒11、驱动部件12、转动件13、插装件14,灌装机15、进出口16、铰接点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如图1、2所示,所述气体捕集装置设置在灌装机进出口位置,气体捕集装置包括捕集环1、排风管4以及排风机7,排风管4包括与捕集环1连接的硬管5和与排风机7相接的软管6,硬管5和软管6相接。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排风管4容易布置。排风机7的排风量较灌装机15的泄露空气量更大。排风机7的排风量和灌装机15的泄露空气量之比大于二。经模拟得到,当二者之比至少为二比一时,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捕集环1远离灌装机15的一端设有兜风挡板9。兜风挡板9进一步的减小了进出口16的空间,减小了捕集的难度,降低了对排风机7排风量的要求。捕集环1与灌装机15壁面经连接支架10连接。上述结构使得在现有灌装机15生产线上改造加装捕集装置难度较低。灌装机15中产生过氧化氢蒸汽的位置集中在进出口16位置,同时,由于瓶子需要不断的经进出口16位置进入到灌装机15中,因此进出口16是无法封闭的。捕集环1的开放口面向进出口16。进出口16的高度略高于瓶身,捕集环1的横截面呈圆形。排风机7与捕集环1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体捕集装置设置在灌装机进出口位置,气体捕集装置包括捕集环、排风管以及排风机,捕集环为两端开放的圆筒,捕集环设有外桶与内筒,外桶与排风管相接,内筒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排风机的排风量较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更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体捕集装置设置在灌装机进出口位置,气体捕集装置包括捕集环、排风管以及排风机,捕集环为两端开放的圆筒,捕集环设有外桶与内筒,外桶与排风管相接,内筒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排风机的排风量较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捕集环与灌装机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捕集环与灌装机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排风机的排风量和灌装机的泄露空气量之比为大于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捕集环远离灌装机的一端设有兜风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进出口外泄气体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乐潘志刚王建伟钟林源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