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5778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3
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采集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并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其中,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多吸收塔、中转油箱中存储液体的平衡与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加工行业冷轧及箔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烟气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铝加工行业冷轧及箔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烟气,主要采用全油回收系统进行收集、处理并回收利用;该系统是针对铝板、带、箔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含油烟气而设计的一种节能、降耗、减排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洗油和轧制油良好的互溶性及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压的差异对烟气中的轧制油进行吸收,再利用洗油和轧制油的馏程差对含轧制油的洗油进行真空解析,即实现将这两种油品分离,从而达到轧制油回收与空气达标排放的目的。但目前国内外的全油回收系统都是单吸收塔,即全油回收系统中仅包括一座吸收塔,当多台轧机工作时,通过风管合用一座吸收塔;但单吸收塔全油回收系统面临如下几大难题:第一、随着技术发展,轧机效率越来越高,轧机的排烟量越来越大,现有单台轧机的排烟量达到100000~150000Nm3/h,若3-4台轧机合用可达400000~600000Nm3/h,现有吸收塔很难实现对烟气中的轧制油全部有效回收,必须增大吸收塔容量设计;第二、火灾危险增大,当多台轧机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若一台轧机发生火灾时,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蔓延到其他轧机,扩大火灾损失;第三、吸收塔进行设备维护时,所有轧机必须全部停机,对生产影响过大;第四、冗长的风管和较大的空间要求导致全油回收系统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因此如何解决全油回收系统以上所述问题,成为当前全油回收系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种多吸收塔并联的设计方案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但由于每个吸收塔接入的轧机排烟量和排烟浓度不同,通过传统的流量计控制系统流量保证吸收塔液位平衡的传统控制方法,往往会导致有的吸收塔液位较高、有的吸收塔液位较低,从而影响系统的良好运行;因此对于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其运行控制方法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的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采集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并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其中,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多吸收塔、中转油箱中存储液体的平衡与稳定。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包括:若干个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通过管道循环连接,若干个吸收塔之间为并联连接;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中均存储有一定量的液体,且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内存储的液体通过管道循环流动;所述吸收塔、脱气塔之间连接管路上串联设置有吸收塔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出口流量计用于测量泵出吸收塔的液体的流量,保证进入脱气塔内的液体流量保持恒定;所述脱气塔、解析塔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脱气塔循环泵;所述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解析塔循环泵;所述中转油箱、若干个吸收塔之间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中转油箱循环泵;所述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为变频泵,变频泵通过系统控制器中设置的变频器驱动,具有运行速度可控、效率高的优点;通过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实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内液体的循环平衡;所述吸收塔上设置有吸收塔液位计;所述脱气塔上设置有脱气塔液位计;所述解析塔上设置有解析塔液位计;所述中转油箱上设置有中转油箱液位计;以上各液位计永别用于测量对应装置内的实际液位高度;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还包括系统控制器,其分别与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电性连接;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为:系统控制器采集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并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其中,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的测量值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多吸收塔、中转油箱中存储液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出口流量设定有固定值;吸收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吸收塔出口流量计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的测量值、与设定的固定值之间的差值对吸收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运行速度控制为PID控制,可精确控制泵入脱气塔中的液体流量,确保脱气塔的稳定运行及脱气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脱气塔液位计设定有正常值;所述脱气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脱气塔液位计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脱气塔液位计的测量值、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脱气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做正向调节,即当脱气塔液位计的测量值高于设定的正常值时,脱气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增加,当脱气塔液位计的测量值低于设定的正常值时,脱气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降低;脱气塔内液位高度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波动,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实际运行时,脱气塔内存储的液体质量远高于其它装置内存储的液体质量,利用脱气塔内存储的液体质量多的特点,使其成为缓冲池,通过脱气塔内液位高度的波动调整,使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其它装置内的液位高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解析塔液位计设定有正常值;所述解析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解析塔液位计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解析塔液位计的测量值、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解析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做正向调节,即当解析塔液位计的测量值高于设定的正常值时,解析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增加,当解析塔液位计的测量值低于设定的正常值时,解析塔循环泵的运行速度降低。进一步的,所述中转油箱液位计设定有中转油箱液位正常值kzz、中转油箱液位超高值kzh、中转油箱液位超低值kzl;所述吸收塔液位计设定有吸收塔液位正常值kxz、吸收塔液位超高值kxh、吸收塔液位超低值kxl;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设定有正常值nz,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中转油箱循环泵运行速度;kz为中转油箱液位计示值;K1为中转油箱液位差转换系数;为吸收塔液位计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包括:若干个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通过管道循环连接,若干个吸收塔之间为并联连接;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中均存储有一定量的液体,且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内存储的液体通过管道循环流动;/n所述吸收塔、脱气塔之间连接管路上串联设置有吸收塔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所述脱气塔、解析塔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脱气塔循环泵;所述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解析塔循环泵;所述中转油箱、若干个吸收塔之间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中转油箱循环泵;/n所述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为变频泵;/n所述吸收塔上设置有吸收塔液位计;所述脱气塔上设置有脱气塔液位计;所述解析塔上设置有解析塔液位计;所述中转油箱上设置有中转油箱液位计;/n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还包括系统控制器,其分别与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电性连接;/n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为:系统控制器采集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并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其中,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实现若干吸收塔、中转油箱中存储液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包括:若干个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通过管道循环连接,若干个吸收塔之间为并联连接;所述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中均存储有一定量的液体,且吸收塔、脱气塔、解析塔、中转油箱内存储的液体通过管道循环流动;
所述吸收塔、脱气塔之间连接管路上串联设置有吸收塔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所述脱气塔、解析塔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脱气塔循环泵;所述解析塔、中转油箱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解析塔循环泵;所述中转油箱、若干个吸收塔之间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中转油箱循环泵;
所述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为变频泵;
所述吸收塔上设置有吸收塔液位计;所述脱气塔上设置有脱气塔液位计;所述解析塔上设置有解析塔液位计;所述中转油箱上设置有中转油箱液位计;
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还包括系统控制器,其分别与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电性连接;
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为:系统控制器采集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并根据吸收塔出口流量计、吸收塔液位计、脱气塔液位计、解析塔液位计、中转油箱液位计的数据,控制吸收塔循环泵、脱气塔循环泵、解析塔循环泵、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其中,所述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由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联合控制,系统控制器根据中转油箱液位计、吸收塔液位计与设定的正常值之间的差值,对中转油箱循环泵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实现若干吸收塔、中转油箱中存储液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吸收塔并联运行全油回收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吸收塔出口流量设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兵魏健樊振国潘博杨春晖马什林黄智勇蒋磊周华管永亮陈明张佳颖曹樱
申请(专利权)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