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8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设置有导管灌流槽,所述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延伸至台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台面的边缘处对应导管灌流槽设置有外引流槽,所述台面的底部对应外引流槽设置有液体收集装置;所述导管灌流槽的底面朝向外引流槽倾斜,所述导管灌流槽内设置有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作台通过设置底面倾斜的导管灌流槽,在导管灌流槽上设置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在导管灌流槽的最低处通过外引流槽连接液体收集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到液体收集装置中,效率高、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
技术介绍
介入手术已经成为疾病微创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涵盖神经介入、心脏介入及外周介入(肿瘤及外周血管)等。随着器材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完成一台介入手术所需要的器材不断增加。目前在介入手术中,导管的固定及污染液体的收集操作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该工作台通过设置底面倾斜的导管灌流槽,在导管灌流槽上设置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在导管灌流槽的最低处通过外引流槽连接液体收集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到液体收集装置中,效率高、便于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设置有导管灌流槽,所述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延伸至台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台面的边缘处对应导管灌流槽设置有外引流槽,所述台面的底部对应外引流槽设置有液体收集装置;所述导管灌流槽的底面朝向外引流槽倾斜,所述导管灌流槽内设置有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所述导管前端固定装置设置在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和外引流槽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通过设置底面倾斜的导管灌流槽,在导管灌流槽上设置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在导管灌流槽的最低处通过外引流槽连接液体收集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到液体收集装置中,效率高、便于操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包括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在导管灌流槽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球。通过设置固定柱,导管在固定时,可以将导管的头部卡嵌在两个固定柱之间,导管受到固定柱和固定球的双向限位,更加稳定,设置若干固定柱使得导管前端固定装置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导管,方便术中操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包括若干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沿导管安置方向设置有导管固定孔。通过设置固定片和导管固定孔,使得导管在固定时,可以将导管的尾端卡嵌入导管固定孔,导管固定孔沿导管安置方向设置,使得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对导管尾部的固定为面状覆盖式固定,固定的效果更好。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灌流槽靠近导管尾端固定装置的一端弯曲设置。由于工作台的长度不能无限制提高,将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弯曲,使得在工作台的长度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导管灌流槽的长度,使得导管的安置更加方便,同时污染液体能够更好的收集。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片弯曲设置,所述固定片的弯曲方向与导管灌流槽的弯曲方向相同。将固定片与导管灌流槽朝向相同的弯曲,使得导管在导管灌流槽中的延伸方向与导管灌流槽相同,避免了污染液体冲击在导管灌流槽的弯曲表面造成溅射,有利于污染液体的收集。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顶部开口,且所述开口与外引流槽对应,所述储液袋为可收纳结构。由于储液袋是突出于台面底部的,设置袋型结构而非硬质结构有利于工作台本身的收纳,通过设置与外引流槽对应的储液袋,保证了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同时储液袋的可收纳设计使得在不使用时方便被收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袋的顶部开口上设置有U形滑轨,所述U形滑轨与台面的底部可滑动的连接,所述储液袋的开口的一端固定,所述储液袋的开口的另一端套设在U形滑轨上。通过设置U形滑轨,一方面能够保证储液袋的张开,同时方便对储液袋进行收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袋的顶部开口靠近台面处增厚。由于储液袋在张开和收纳的过程中,储液袋的开口会与台面碰撞、挤压,对其进行增厚设计,能够提高储液袋的使用寿命。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灌流槽的侧面设置有多功能槽,所述多功能槽与导管灌流槽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盖板。通过设置多功能槽,进一步的方便术者进行器械的放置,同时设置盖板,在术中可以将盖板翻转至导管灌流槽的上方将导管灌流槽的上方封堵,避免液体飞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通过设置底面倾斜的导管灌流槽,在导管灌流槽上设置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在导管灌流槽的最低处通过外引流槽连接液体收集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安装,同时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到液体收集装置中,效率高、便于操作。2、通过设置固定柱,导管在固定时,可以将导管的头部卡嵌在两个固定柱之间,导管受到固定柱和固定球的双向限位,更加稳定,设置若干固定柱使得导管前端固定装置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导管,方便术中操作。3、通过设置固定片和导管固定孔,使得导管在固定时,可以将导管的尾端卡嵌入导管固定孔,导管固定孔沿导管安置方向设置,使得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对导管尾部的固定为面状覆盖式固定,固定的效果更好。4、由于工作台的长度不能无限制提高,将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弯曲,使得在工作台的长度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导管灌流槽的长度,使得导管的安置更加方便,同时污染液体能够更好的收集。5、将固定片与导管灌流槽朝向相同的弯曲,使得导管在导管灌流槽中的延伸方向与导管灌流槽相同,避免了污染液体冲击在导管灌流槽的弯曲表面造成溅射,有利于污染液体的收集。6、由于储液袋是突出于台面底部的,设置袋型结构而非硬质结构有利于工作台本身的收纳,通过设置与外引流槽对应的储液袋,保证了污染液体能够被完全的收集,同时储液袋的可收纳设计使得在不使用时方便被收纳。7、通过设置U形滑轨,一方面能够保证储液袋的张开,同时方便对储液袋进行收纳。8、由于储液袋在张开和收纳的过程中,储液袋的开口会与台面碰撞、挤压,对其进行增厚设计,能够提高储液袋的使用寿命。9、通过设置多功能槽,进一步的方便术者进行器械的放置,同时设置盖板,在术中可以将盖板翻转至导管灌流槽的上方将导管灌流槽的上方封堵,避免液体飞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的底面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图7中D-D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液体收集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台面;11、第一导流槽;12、第二导流槽;20、注射器固定仓;30、量杯固定槽;40、导丝分类收纳盒固定槽;50、导管灌流槽;51、导管前端固定装置;511、固定柱;512、固定球;52、导管尾端固定装置;521、固定片;522、导管固定孔;53、外引流槽;60、多功能槽;61、盖板;611、转向柱;612、转向套;62、锐器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设置有导管灌流槽,所述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延伸至台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台面的边缘处对应导管灌流槽设置有外引流槽,所述台面的底部对应外引流槽设置有液体收集装置;/n所述导管灌流槽的底面朝向外引流槽倾斜,所述导管灌流槽内设置有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所述导管前端固定装置设置在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和外引流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设置有导管灌流槽,所述导管灌流槽的一端延伸至台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台面的边缘处对应导管灌流槽设置有外引流槽,所述台面的底部对应外引流槽设置有液体收集装置;
所述导管灌流槽的底面朝向外引流槽倾斜,所述导管灌流槽内设置有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和导管尾端固定装置,所述导管前端固定装置设置在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和外引流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前端固定装置包括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在导管灌流槽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尾端固定装置包括若干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沿导管安置方向设置有导管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入手术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灌流槽靠近导管尾端固定装置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水覃霄峰黄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技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