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7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气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气垫,包括气垫包、保护带和充气装置;由于在医院中需要对患者移床,以转移进行不同的治疗,而在搬动过程中不当的动作会造成患者的痛苦,特别是针对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更需要确保其身体姿态的稳定;故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气垫包上的栅气孔,配合其端口上气瓣膜在气垫包移动过程中的翻开,在气垫包的底部形成便于其移动的气垫层,且在患者体态的变化过程中,对气垫包某位置挤压的作用力通过栅气孔将气体排出,并不会造成气垫包上其它位置的凸起,避免了气垫包对患者体态变化造成二次反作用的伤害,确保了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在术后移床过程中处于平稳的体态姿势,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应用效果。

A mobile air cush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air cushion, in particular to a mobile air cushion, which includes an air cushion bag, a protective belt and an air inflation device; because in the hospital, patients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bed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and improper movement in the moving process will cause pain to the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bypass surgery,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ir body posture;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forms an air cushion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cushion bag to facilitate its movement through the grid air hole arranged on the air cushion bag and the opening of the air valve on the port du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air cushion bag,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 of the patient's posture, the squeezing force on a certain position of the air cushion bag exhausts the gas through the grid air hole, and will not cause the bulge of other positions on the air cushion bag, so as to avoid the air pol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cushion bag can cause secondary reaction damage to the patient's posture change, and ensure the patient's stable posture in the process of postoperative bed transfer,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bile air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气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气垫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气垫。
技术介绍
移动气垫在医疗中被广泛应用于患者在床铺间的移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褥疮的发生,移动气垫类似于气垫床的形式,通过缓冲患者移床过程中受到的体位姿态干扰,来降低患者身体受到的碰撞。目前移动气垫常应用于医院中需要对患者移床的环境下,以转移进行不同的治疗,而在搬动过程中不当的动作会造成患者的痛苦,特别是针对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更需要确保其身体姿态在移床过程中的稳定。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移动气垫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201240400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气垫,其包括充气嘴、充气枕头及充气垫,充气嘴呈单向阀结构;枕头本体呈中空结构形成第一气密空腔,第一充气嘴设于枕头本体上,第一充气嘴连通第一气密空腔,第一充气嘴限制第一气密空腔内的气体单向向外流出;气垫本体呈中空结构形成第二气密空腔,充气垫的下表面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气密空腔连通的排气孔,充气枕头呈可拆卸连接气垫本体,第二充气嘴连通第二气密空腔,第二充气嘴限制第二气密空腔内的气体沿第二充气嘴单向向外流出,第二气密空腔内的气体沿排气孔流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气垫的气密性好,且能够对卧床病人形成有效支撑,防止病人在抬升转移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该技术方案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好、各工序过渡平稳的特点;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解决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在移床过程中产生的身体移动,对气垫局部的挤压会造成气垫上其它位置的凸起,进而对患者的体位造成二次影响,削弱了移动气垫的使用体验。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据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气垫,采用了特殊的移动气垫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气垫,通过设置在气垫包上的栅气孔,配合其端口上气瓣膜在气垫包移动过程中的翻开,在气垫包的底部形成便于其移动的气垫层,且在患者体态的变化过程中,对气垫包某位置挤压的作用力通过栅气孔将气体排出,并不会造成气垫包上其它位置的凸起,避免了气垫包对患者体态变化造成二次反作用的伤害,确保了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在术后移床过程中处于平稳的体态姿势,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应用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移动气垫,包括气垫包、保护带和充气装置;所述气垫包的上表面设有垫包布,气垫包的四角上设有柱包;所述垫包布通过其角上的粘保护带固定在柱包上;所述气垫包的两侧还设有扣环带,扣环带中设有缠绕的保护带;所述保护带的末端还安装有卡扣,卡扣将相对应的保护带连接起来,使躺在气垫包上的患者被绑缚固定;所述气垫包的内部还设有气垫胆,气垫胆固定在气垫包的顶面上;所述气垫包和气垫胆分别接通到充气装置的气管上;所述气垫包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栅气孔,栅气孔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气瓣膜;所述气瓣膜沿气垫包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在栅气孔的端口上,气瓣膜在气垫包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卷绕,使栅气孔转变为贯通状态,使得气垫包将其中储存的气体排出;在使用移动气垫时,首先将充气装置的气管安装至气垫包上并启动进行充气,待气垫包充气完成后,将保护带穿过扣环带并通过卡扣连接起来,使气垫包将其上平躺状态的患者固定起来;由于在医院中需要对患者移床,以转移进行不同的治疗,而在搬动过程中不当的动作会造成患者的痛苦,特别是针对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更需要确保其身体姿态的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气垫包底面上的栅气孔,配合其端口上的气瓣膜,使其在气垫包的移动过程中受底部床面的静摩擦阻力产生翻转,使得密闭的栅气孔转化为连通状态,同时在气垫包上患者的重力作用下,使灌注在气垫包中的气体缓慢排出,进而在气垫包与床面间形成了气体流动层,使气垫包1在气流作用下减少了与床面间相贴合接触的面积,进而降低了气垫包1在移床中的阻力,且设置的气垫胆确保在气垫包中的气体流失尽后,维持患者在移床中的缓冲作用;本专利技术利用了设置在气垫包上的栅气孔,配合其端口上气瓣膜在气垫包移动过程中的翻开,在气垫包的底部形成便于其移动的气垫层,且在患者体态的变化过程中,对气垫包某位置挤压的作用力通过栅气孔将气体排出,并不会造成气垫包上其它位置的凸起,避免了气垫包对患者体态变化造成二次反作用的伤害,确保了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在术后移床过程中处于平稳的体态姿势,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应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扣环带上设置有凸出的拉环带,扣环带之间还设有相连接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间歇均布的带扣,带扣用于将保护带固定起来;气垫包需要确保患者在其上时体态的稳定,而气垫包两侧固定位置的保护带限制了对不同体型患者的定位作用,削弱了气垫包的适用性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固定带上均布的带扣,使保护带可以固定在气垫包的不同位置上,进而满足了对气垫包上不同位置状态患者的稳定作用,且设置的拉环带为移动气垫包提供作用力点,避免了直接拉动扣环带时,对保护带造成拉扯,使气垫包上的患者受到二次伤害,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气垫包的周向上还设置有筒带环,筒带环中设置有与气垫包相连通的气腔;所述气腔中还设置有平行于筒带环的凸条片,凸条片同时垂直于气垫包的表面;所述扣环带通过筒带环与气垫包相连接;气垫包在对患者进行移床的过程中,受患者体型在气垫包上不同位置重力分布的差异,会造成气垫包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患者的使用体验;通过设置在气垫包周向上的筒带环,配合其空腔中的凸条片,在充气状态的气垫包及患者重力的挤压作用下,增强气垫包形状的稳定性,并使扣环带将拉环带上的作用力均匀的传递至气垫包上,避免其作用力影响到气垫包的局部位置,确保了气垫包上患者的稳定姿态,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应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气垫包的底部上还设有筒带条,筒带条垂直于固定带的方向并贴合在气垫包的底面上;所述筒带条中也设置有与筒带环相同的气腔和凸条片;气垫包上的患者重量,会作用在气垫包的长度方向上并使其弯曲,进而削弱了移床过程中患者体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在气垫包底部相垂直分布的筒带条,作为气垫包上的加固作用的肋条,增强了气垫包结构可承受的重力作用,从而维持了移动气垫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柱包中设置有竖直的气室,气室与气垫胆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气垫包的四角套接在柱包上,气垫包四角的底部与柱包的底部相固定;气垫包在移床过程中进行的排气,会使气垫包的表面产生下降,而其上的患者体态不在气垫包的重心位置上,会造成气垫包在下降的过程中产生倾斜,进而影响到患者身体姿态的稳定;通过设置在柱包中竖直的气室,并使气垫包套接在其上,使得气垫包在排气过程中保持其表面的水平状态,且维持了垫包布在气垫包表面上恒定的位置,达到了垫包布对气垫包持续的保护作用,从而提升了移动气垫的应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气瓣膜的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柱条,柱条平行于气瓣膜固定在栅气孔上的两端;气垫包在床面上的摩擦移动过程中,其表面上的气瓣膜安装在栅气孔的端口上,会受到不均衡方向的作用力,进而导致气瓣膜的翻转过程产生差异化并形成破坏,影响到气瓣膜在栅气孔上的作用功效;通过设置在气瓣膜上的柱条,保持气瓣膜翻转状态的形变趋势,保持其对栅气孔相同气体流通的状态控制,确保了气垫包稳定的使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气垫,包括气垫包(1)、保护带(2)和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包(1)的上表面设有垫包布(3),气垫包(1)的四角上设有柱包(4);所述垫包布(3)通过其角上的粘保护带(2)固定在柱包(4)上;所述气垫包(1)的两侧还设有扣环带(5),扣环带(5)中设有缠绕的保护带(2);所述保护带(2)的末端还安装有卡扣,卡扣将相对应的保护带(2)连接起来,使躺在气垫包(1)上的患者被绑缚固定;所述气垫包(1)的内部还设有气垫胆(6),气垫胆(6)固定在气垫包(1)的顶面上;所述气垫包(1)和气垫胆(6)分别接通到充气装置的气管上;所述气垫包(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栅气孔(11),栅气孔(1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气瓣膜(12);所述气瓣膜(12)沿气垫包(1)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在栅气孔(11)的端口上,气瓣膜(12)在气垫包(1)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卷绕,使栅气孔(11)转变为贯通状态,使得气垫包(1)将其中储存的气体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气垫,包括气垫包(1)、保护带(2)和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包(1)的上表面设有垫包布(3),气垫包(1)的四角上设有柱包(4);所述垫包布(3)通过其角上的粘保护带(2)固定在柱包(4)上;所述气垫包(1)的两侧还设有扣环带(5),扣环带(5)中设有缠绕的保护带(2);所述保护带(2)的末端还安装有卡扣,卡扣将相对应的保护带(2)连接起来,使躺在气垫包(1)上的患者被绑缚固定;所述气垫包(1)的内部还设有气垫胆(6),气垫胆(6)固定在气垫包(1)的顶面上;所述气垫包(1)和气垫胆(6)分别接通到充气装置的气管上;所述气垫包(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栅气孔(11),栅气孔(1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气瓣膜(12);所述气瓣膜(12)沿气垫包(1)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在栅气孔(11)的端口上,气瓣膜(12)在气垫包(1)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卷绕,使栅气孔(11)转变为贯通状态,使得气垫包(1)将其中储存的气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带(5)上设置有凸出的拉环带(51),扣环带(5)之间还设有相连接的固定带(52);所述固定带(52)上设置间歇均布的带扣(53),带扣(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锦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诚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