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技术介绍
血栓是血液中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在循环血中发生异常聚集而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或发生在心脏内壁或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或栓塞,继发严重身体损伤。血栓形成遍布整个心血管系统,波及全身组织器官,不止局限于心肌梗死,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脑血管血栓形成等病变,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静脉血栓占血栓机制的40%~60%,堵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95%,90%的血栓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关的血管支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产生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现在临床多采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极不明显,血栓阻塞的血管直径越大其治疗效果越差,血管再通率低、需要再通的时间长,且一些患者不适用于溶栓治疗。目前采用一些机械装置取栓,其为血栓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机械取栓手术时间短、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线型排列并交替相接的刚性单元和柔性单元;/n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均呈径向可压缩和膨胀的管状结构;/n在受到同等径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弯折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线型排列并交替相接的刚性单元和柔性单元;
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均呈径向可压缩和膨胀的管状结构;
在受到同等径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弯折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自然膨胀状态下,所述柔性单元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刚性单元的径向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单元包括轴向对应相接的连接件和波形圈;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波形圈的远端侧;
每个所述波形圈沿周向具有相交错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波形圈的部分波峰与所述连接件的近端相连,且所述波形圈的部分波峰悬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波形圈中,其与所述连接件对应相接的波峰和与所述悬空的波峰呈交错间隔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V形杆,所述V形杆为呈V字形弯折的杆件;
所述V形杆的顶点为近端,并与所述波形圈的波峰相接;
所述V形杆上与其顶点相对的两个端部为远端,所述V形杆的两个远端用于与所述刚性单元相接或与另一波形圈的波谷相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受到同等轴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进行轴向压缩;且在所述柔性单元被轴向压缩时,其径向尺寸同步增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单元包括多个同向螺旋绕制的螺旋杆,多个所述螺旋杆之间呈周向间隔布置;
所述螺旋杆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刚性单元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的一端到该螺旋杆的另一端的绕制角度在0~360°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包括一端相连的第一绕制段和第二绕制段,所述第一绕制段和所述第二绕制段均为螺旋绕制;
自然膨胀状态下,所述第一绕制段在逐渐远离所述第二绕制段的方向上,距所述柔性单元的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绕制段在逐渐远离所述第一绕制段的方向上,距所述柔性单元的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小;所述第一绕制段与第二绕制段的连接处为所述柔性单元在径向上的最外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连接臂,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连接臂呈杆状。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胜,程舒宇,于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