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65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及牵引导丝,取栓支架呈空心管状结构,其外周壁呈网格结构;牵引导丝包括导丝芯和设于导丝芯上的发热部;导丝芯穿设于取栓支架内,其一端向外伸出取栓支架,并可与外部电源进行通电;发热部位于取栓支架内;在导丝芯处于通电状态下,发热部能够产生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牵引导丝上设有发热部,并利用该发热部与取栓支架配合,在空心网格结构的取栓支架捕获血栓后,可通过通电发热使发热部周围区域的血栓脱水收缩,进而与发热部仅仅粘合在一起,并随着牵引导丝和取栓支架一起从血管中取出,有效地防止血栓从取栓支架脱落,最终实现取栓装置的血栓捕获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技术介绍
血栓是血液中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在循环血中发生异常聚集而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或发生在心脏内壁或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或栓塞,继发严重身体损伤。血栓形成遍布整个心血管系统,波及全身组织器官,不止局限于心肌梗死,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脑血管血栓形成等病变,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静脉血栓占血栓机制的40%~60%,堵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95%,90%的血栓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关的血管支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产生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现在临床多采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极不明显,血栓阻塞的血管直径越大其治疗效果越差,血管再通率低、需要再通的时间长,且一些患者不适用于溶栓治疗。目前采用一些机械装置取栓,其为血栓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机械取栓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少,是目前血栓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取栓支架,其呈空心管状结构,其外周壁呈网格结构;及/n牵引导丝,包括导丝芯和设于导丝芯上的发热部;所述导丝芯穿设于所述取栓支架内,其一端向外伸出所述取栓支架,并可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取栓支架内;在所述导丝芯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发热部能够产生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栓支架,其呈空心管状结构,其外周壁呈网格结构;及
牵引导丝,包括导丝芯和设于导丝芯上的发热部;所述导丝芯穿设于所述取栓支架内,其一端向外伸出所述取栓支架,并可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取栓支架内;在所述导丝芯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发热部能够产生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芯上于所述发热部以外的区域包覆有绝缘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导丝芯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粘接或焊接在所述导丝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沿径向凸出于所述导丝芯的外周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由其自身的两端向中间的方向上,其径向尺寸逐渐变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的外周壁呈光滑过渡的曲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呈椭圆形球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热部呈间隔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呈直线排列并交替相接的刚性单元和柔性单元,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均呈径向可压缩和膨胀的管状结构;
在受到同等径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弯折变形;或者,在受到同等轴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进行轴向压缩;
所述导丝芯依次伸入布置于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内,且所述发热部对应布置于所述刚性单元或所述柔性单元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舒宇王永胜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