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40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主动短路控制模块、输出禁止控制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其中,主动短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输出禁止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其中,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驱动电路的脉冲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均与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机由正常状态进入主动短路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机控制器被应用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主要功能是将高压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然后在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电机,为车辆提供驱动或者制动转矩。在汽车行驶时,如果电机控制器发生故障,进入主动短路状态可以减小制动扭矩,避免车速突降,后车追尾;在汽车被以驱动轮拖行时,进入主动短路状态可使电机反转产生的能量,直接消耗在电机绕组和功率开关管上,避免电能流向直流母线侧,产生高压损坏母线电容和功率开关等器件。主动短路是通过电机控制器将三个下桥臂或三个上桥臂同时开通,从而将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短路。在电机控制器将电机主动短路后,电机旋转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在电机绕组中产生电流,该电流通过开通的三相下桥臂(或上桥臂)流通,电机与高压电池以及直流侧电容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因此电机只会产生较小的制动转矩,进而确保车辆安全。故如何控制电机由正常状态进入主动短路状态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以实现电机由正常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动短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n输出禁止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脉冲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n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短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
输出禁止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脉冲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所述第一开关管设置有体二极管,所述体二极管作为所述第一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短路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延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输出禁止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延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延时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延时单元的延时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主动短路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与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
所述第一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入端经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极之间的结电容作为所述第一电容。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万湖祁华铭王勉何伟峰张伟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