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电路、反激式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以及PWM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小,使得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小,从而使得电源芯片内部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小,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设置RCD吸收电路,整体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反激式开关电源以其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供电电源。现有的反激式开关电源中,反激式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漏感会引起电压尖峰,导致用于控制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通断的PWM控制电路内部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大,使得电路容易震荡和开关管容易损坏;因而现有的反激式开关电源中都会设置RCD吸收电路来吸收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能量,以减少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使得电路稳定;但是设置RCD吸收电路会提高生产成本,带来成本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无需设置RCD吸收电路,且电源芯片内部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小,整体成本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电路、反激式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和PWM控制电路;所述反激式变压器包括骨架、磁芯、绕组和固定胶带;所述骨架包括引脚部和设置于引脚部上的骨架主体;所述引脚部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引脚部另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骨架主体上设有两端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磁芯包括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分别从安装孔的两端穿入安装孔中;所述绕组包括依次缠绕于骨架主体上的第一绝缘胶带、初级绕组、第二绝缘胶带、辅助绕组、屏蔽绕组、第三绝缘胶带、次级绕组以及第四绝缘胶带;其中所述初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连;所述辅助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相连;所述屏蔽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均匀疏绕;所述次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所述固定胶带缠绕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的外周;所述直流输入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第一二极管以及电源芯片;其中电源芯片的VDD引脚与第一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第二电阻的一个引脚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引脚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引脚和第三电阻的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五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FB引脚与第二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三电阻的另一个引脚和第四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CS引脚和E引脚与第五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两个DRAIN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GND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第一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二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四电阻的另一个引脚、第五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以及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四引脚与电路板的初级地线相连;所述输出整流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所述初级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密绕三层,所述辅助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密绕一层,所述次级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密绕一层。所述第一绝缘胶带的层数为两层。所述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的材质为铁氧体PC95材。所述第二电容毗邻电源芯片的FB引脚,第二电容与电源芯片的FB引脚的间距小于1mm。所述输出整流电路包括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六电阻、第二极性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其中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七引脚相连,第二二极管的引脚阴极、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和第六电阻的一个引脚与第一输出引脚相连;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六引脚、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和第六电阻的另一个与第二输出引脚相连。所述电路板设有分别与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相连的两个放电导线,放电导线自由端形成有放电针。所述直流输入电路包括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火线输入引脚、零线输入引脚、保险电阻、整流桥、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极性电容和第四极性电容;其中火线输入引脚与保险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保险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引脚相连;零线输入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引脚相连;整流桥的正极输出引脚与第一电感的一个引脚和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相连,整流桥的负极输出引脚与第二电感的一个引脚和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相连,第一电感的另一个引脚和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和第二电感的另一个引脚与电路板的初级地线相连。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通过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设置屏蔽绕组,且屏蔽绕组采用均匀疏绕的方式绕制,这样能提高反激式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耦合程度,降低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而且通过设置第一绝缘胶带,相当于在初级绕组间引入一个吸收电容来吸收初级绕组的漏感能量,也能降低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因此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小。另外通过设置第一绝缘胶带,可以加大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的中柱与初级绕组的间距,能降低寄生电容。由于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小,因此由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小,从而使得电源芯片内部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小,进而使得本技术无需设置RCD吸收电路,整体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2;图5为本技术的反激式变压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标号说明:电路板1,直流输入电路2,火线输入引脚L,零线输入引脚N,保险电阻FR1,整流桥BD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极性电容EC3,第四极性电容EC4,反激式变压器3,第一引脚301,第二引脚302,第四引脚304,第五引脚305,第六引脚306,第七引脚307,骨架31,引脚部311,骨架主体312,磁芯32,第一E型磁芯321,第二E型磁芯322,绕组33,第一绝缘胶带331,初级绕组332,第二绝缘胶带333,辅助绕组334,屏蔽绕组335,第三绝缘胶带336,次级绕组337,第四绝缘胶带338,固定胶带34,PWM控制电路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极性电容EC1,第一二极管D1,电源芯片IC1,输出整流电路5,第六电阻R6,第二极性电容EC2,第二二极管D2,第一输出引脚V+,第二输出引脚V-。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包括电路板1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电路2、反激式变压器3、PWM控制电路4和输出整流电路5。配合图2至图5所示,其中所述反激式变压器3包括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电路、反激式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和PWM控制电路;/n所述反激式变压器包括骨架、磁芯、绕组和固定胶带;所述骨架包括引脚部和设置于引脚部上的骨架主体;所述引脚部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引脚部另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骨架主体上设有两端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磁芯包括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分别从安装孔的两端穿入安装孔中;所述绕组包括依次缠绕于骨架主体上的第一绝缘胶带、初级绕组、第二绝缘胶带、辅助绕组、屏蔽绕组、第三绝缘胶带、次级绕组以及第四绝缘胶带;其中所述初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连;所述辅助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相连;所述屏蔽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均匀疏绕;所述次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所述固定胶带缠绕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的外周;/n所述直流输入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n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第一二极管以及电源芯片;其中电源芯片的VDD引脚与第一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第二电阻的一个引脚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引脚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引脚和第三电阻的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五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FB引脚与第二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三电阻的另一个引脚和第四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CS引脚和E引脚与第五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两个DRAIN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GND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第一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二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四电阻的另一个引脚、第五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以及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四引脚与电路板的初级地线相连;/n所述输出整流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电路、反激式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和PWM控制电路;
所述反激式变压器包括骨架、磁芯、绕组和固定胶带;所述骨架包括引脚部和设置于引脚部上的骨架主体;所述引脚部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引脚部另一侧设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骨架主体上设有两端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磁芯包括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分别从安装孔的两端穿入安装孔中;所述绕组包括依次缠绕于骨架主体上的第一绝缘胶带、初级绕组、第二绝缘胶带、辅助绕组、屏蔽绕组、第三绝缘胶带、次级绕组以及第四绝缘胶带;其中所述初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连;所述辅助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相连;所述屏蔽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均匀疏绕;所述次级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分别与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所述固定胶带缠绕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的外周;
所述直流输入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
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第一二极管以及电源芯片;其中电源芯片的VDD引脚与第一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引脚、第二电阻的一个引脚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引脚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引脚和第三电阻的一个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五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FB引脚与第二电容的一个引脚、第三电阻的另一个引脚和第四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CS引脚和E引脚与第五电阻的一个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两个DRAIN引脚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相连,电源芯片的GND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引脚、第一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二电容的另一个引脚、第四电阻的另一个引脚、第五电阻的另一个引脚以及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四引脚与电路板的初级地线相连;
所述输出整流电路与反激式变压器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火荣,范航航,林艺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