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立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40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包括固定装置体和设于其内侧并可相对其旋转的可转动装置体,可转动装置体外周部上均布有凹槽,各凹槽内装设有安装壳,安装壳内经弹簧连接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固定装置体为内周部均布棘齿的内棘轮结构,在从一个棘齿跃到另一个棘齿的位置安装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弯钩方向朝向可转动装置体的运动方向,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对向设置;在运动过程中,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与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产生相斥力,推动可转动装置体继续运动。该运动装置有利于减小运转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结构的运动装置或系统。但是现有的运动机构由于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在运转过程中,能量的损耗较大,使得整个运动系统对于动力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该运动装置有利于减小运转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装置体和可转动装置体,所述可转动装置体设于固定装置体内侧并可相对其旋转,所述可转动装置体外周部上均布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内分别装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运动端上连接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上部设有滑轮;所述固定装置体为内周部上均布有多个棘齿的内棘轮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体在从一个棘齿跃到另一个棘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在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所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弯钩方向朝向可转动装置体的运动方向,所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对向设置;在可转动装置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在弹簧作用下,通过其上部的滑轮与固定装置体内侧不断抬升的棘齿齿面滚动接触,且弹簧被不断压缩,直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跃过当前棘齿齿顶进入下一棘齿,弹簧弹出使滑轮继续与下一棘齿齿面滚动接触,固定装置体上的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与可转动装置体上的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产生相斥力,推动可转动装置体继续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采用可拆式连接方式装设到凹槽内,以便于安装壳及安装其内的弹簧和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整体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连接部上设有不吸磁金属片,所述不吸磁金属片沿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上侧,并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主体部位的厚度大于弯钩形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极为S极,第二磁极为N极。进一步地,所述可转动装置体上凹槽的数量与固定装置体上棘齿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可转动装置体上凹槽的数量与固定装置体上棘齿的数量不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了一种钩形强力永磁铁,使其不同部位产生强弱不同的磁场,然后基于该钩形强力永磁铁设计一种运动装置,使运动装置中的固定装置体与可转动装置体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能够受到磁性相斥力,推动装置的持续运转,从而减小运转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本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装置体1和可转动装置体2,所述可转动装置体2设于固定装置体1内侧并可相对其旋转,所述可转动装置体2外周部上均布有多个凹槽21,各凹槽21内分别装设有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内安装有适当强度弹性的弹簧3,所述弹簧3的运动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从而在装置运转过程中,弹簧3始终产生将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向凹槽21外推出的作用力。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41、42,且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41盖住第二磁极42,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上部设有小型滑轮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6采用可拆式连接方式装设到凹槽21内,以便于安装壳6及安装其内的弹簧3和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的整体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43的安装方式为:所述弹簧3与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的连接部上还设有位于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两侧的两个不吸磁金属片44,所述不吸磁金属片44沿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上侧一小段长度,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滑轮4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体1为内周部上均布有多个棘齿11的内棘轮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体1在从一个棘齿跃到另一个棘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51、52,且在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51盖住第二磁极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的主体部位的厚度比弯钩形顶部要厚许多,从而主体部位的磁场比弯钩形顶部的磁场就高许多,且由于第一磁极51盖住第二磁极52,使得弯钩形顶部外侧只有一种磁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极为S极,第二磁极为N极。所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同向设置且弯钩方向朝向可转动装置体的运动方向,所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同向设置,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对向设置;在可转动装置体2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在弹簧3作用下,通过其上部的滑轮43与固定装置体1内侧不断抬升的棘齿齿面滚动接触,且弹簧3被不断压缩,直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达到当前棘齿齿顶,其状态如图1所示。然后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跃过当前棘齿齿顶进入下一棘齿,弹簧3弹出使滑轮43继续与下一棘齿齿面滚动接触。此时,固定装置体1上的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的第一磁极51与可转动装置体2上的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的第一磁极41在近距离的状态下产生强大的相斥力,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被快速推弹开,从而带动可转动装置体2继续运行,其状态如图2所示。由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弯钩形顶部比较薄,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顶部又有一个小型滑轮在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之间产生一小段距离的间隔,在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4经过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5顶部的一瞬间所产生的相斥力相对而言就很弱小,而这弱小的相斥力对可移动装置体的运行所产生的阻碍力与上述强大的相斥力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本技术中的钩形强力永磁铁结构不会像常规磁铁那样在侧面的四个边沿都同时拥有"S"磁极和"N"磁极,当两块常规构造的磁铁侧面相互靠近时或者产生强大的相斥阻障力,或者产生強大的相互吸引力。本技术设计的这种钩形磁铁釆用一个侧面端制成弯钩的形状,其顶部外侧只有一种磁极,并且弯钩的位置比较薄产生的磁场相对也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装置体和可转动装置体,所述可转动装置体设于固定装置体内侧并可相对其旋转,所述可转动装置体外周部上均布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内分别装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运动端上连接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上部设有滑轮;/n所述固定装置体为内周部上均布有多个棘齿的内棘轮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体在从一个棘齿跃到另一个棘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在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n所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弯钩方向朝向可转动装置体的运动方向,所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对向设置;在可转动装置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在弹簧作用下,通过其上部的滑轮与固定装置体内侧不断抬升的棘齿齿面滚动接触,且弹簧被不断压缩,直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跃过当前棘齿齿顶进入下一棘齿,弹簧弹出使滑轮继续与下一棘齿齿面滚动接触,固定装置体上的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与可转动装置体上的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产生相斥力,推动可转动装置体继续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钩形强力永磁铁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装置体和可转动装置体,所述可转动装置体设于固定装置体内侧并可相对其旋转,所述可转动装置体外周部上均布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内分别装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运动端上连接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上部设有滑轮;
所述固定装置体为内周部上均布有多个棘齿的内棘轮结构,所述固定装置体在从一个棘齿跃到另一个棘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为弯钩形结构,所述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两种磁极,且在弯钩形顶部外侧第一磁极盖住第二磁极;
所有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弯钩方向朝向可转动装置体的运动方向,所有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同向设置,且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与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对向设置;在可转动装置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在弹簧作用下,通过其上部的滑轮与固定装置体内侧不断抬升的棘齿齿面滚动接触,且弹簧被不断压缩,直至第一钩形强力永磁铁跃过当前棘齿齿顶进入下一棘齿,弹簧弹出使滑轮继续与下一棘齿齿面滚动接触,固定装置体上的第二钩形强力永磁铁的第一磁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立炜
申请(专利权)人:石立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