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充电芯片及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有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及本地充电输入端,用于接入太阳能充电输入及本地充电输入;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用于太阳能充电输入与本地充电输入之间的切换;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可充电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计通俗易懂,容易实现和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切换电路,尤其是指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能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永久性、普遍性的清洁能源,它能量巨大,安全可靠,而且是可再生的一种低成本能源。近年来,人类开始致力于研究太阳能的使用,随着太阳能充电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太阳能充电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对于太阳能充电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物联网设备是一种对于功耗要求很高的设备,所以设备对于电池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为在某些应用领域,人们希望能利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以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所以在这些应用场景,会给设备上带一块太阳能充电板,这样在有太阳的时候,太阳能充电板可以随时给电池充电。例如,有一种可用于草原畜牧业的设备,它的设计就是设备固定在一个脖套上,脖套戴在牛羊的脖子上,这个设备里有GPS定位,可以实时定位牛羊的位置,因为这种设备要频繁定位,功耗较大,电池的续航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考虑到草原上一般都是空旷的地带,所以就想到在这个设备上搭载一块太阳能充电板随时给电池充电,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但是,太阳能充电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本身有自己非常大的缺陷无法克服,那就是受环境和天气的影响很大,以及充电效率很低,例如一块107*61mm大小的高效能太阳能充电板,在最强的太阳光(1000W/平方米)照射下,也只能输出5.5V/190mA,约等于1.045W左右的能量。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定位牛羊位置的设备,即使采用的只是2000mAh可充电电池,那用这种太阳能充电板把这个电池充满也大约需要12个小时左右,而且还是必须是这12个小时太阳都是非常强的条件下,可想而知,在实际使用的场景下,是不可能满足这么苛刻的条件的。因此,这种带太阳能充电的设备,只是靠太阳能板充电是明显不够的,有必要同时让设备也能用本地的充电器快速充电,例如上文提到的可以定位牛羊位置的装置,在白天放牛或者放羊的时候,装置在牛羊的身上,通过太阳能充电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晚上牛羊回来以后,针对电池不满的设备,可以用本地的充电器快速将电池充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充电芯片及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有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及本地充电输入端,用于接入太阳能充电输入及本地充电输入;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用于太阳能充电输入与本地充电输入之间的切换;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可充电电池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为PMOS管,PMOS管的S极与第一滤波电路连接,PMOS管的S极与G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分压电路;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B极与第二分压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C极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本地充电输入端,本地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三分压电路,第三分压电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的B极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C极与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E极接地;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有电源开关;PMOS管的D极与充电芯片连接形成第一充电路径,电源开关与充电芯片连接形成第二充电路径。进一步的,所述PMOS管的D极还连接有第一稳压电容。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开关还连接有第二稳压电容。进一步的,在第一充电路径及第二充电路径上还设有第三稳压电容,第三稳压电容靠近充电芯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PMOS管的S极,另一端连接至PMOS管的G极;第二电阻一端连接至PMOS管的G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C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第三电阻的一端与太阳能充电输入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及第二三极管的B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本地充电输入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及第三三极管的B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为LC滤波电路,由一个电感及一个电容构成或者由一个电感及多个电容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为LC滤波电路,由一个电感及一个电容构成或者由一个电感及多个电容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硬件设计常用的三极管、MOS管以及电源开关等低成本器件,节约电路成本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设计,完美的实现了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计通俗易懂,容易实现和普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机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整体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电路自动切换的具体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充电芯片及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有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及本地充电输入端,用于接入太阳能充电输入及本地充电输入;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用于太阳能充电输入与本地充电输入之间的切换;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与充电芯片U2连接,充电芯片U2与可充电电池连接。充电芯片U2,市面上常用的支持太阳能充电IC即可,要带动态路径管理,并且最好支持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这样太阳能充电的时候效率会提高,如ETA6016。由于这个充电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充电芯片及可充电电池;/n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有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及本地充电输入端,用于接入太阳能充电输入及本地充电输入;/n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用于太阳能充电输入与本地充电输入之间的切换;/n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可充电电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充电芯片及可充电电池;
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设有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及本地充电输入端,用于接入太阳能充电输入及本地充电输入;
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用于太阳能充电输入与本地充电输入之间的切换;
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可充电电池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
太阳能充电输入端,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为PMOS管,PMOS管的S极与第一滤波电路连接,PMOS管的S极与G极之间连接有第一分压电路;
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B极与第二分压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C极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
本地充电输入端,本地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三分压电路,第三分压电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的B极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C极与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E极接地;
太阳能充电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有电源开关;
PMOS管的D极与充电芯片连接形成第一充电路径,电源开关与充电芯片连接形成第二充电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和本地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管的D极还连接有第一稳压电容。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