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6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和插拔于底座的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电连接端,所述的电连接端包括PE端,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M端,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其余的电连接端中至少有一个与M端之间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插拔连接于底座上的M端与PE端之间;或者,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M端并且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来实现多路保护,同时减少模块数量,有效提高通流能力,结构精简、紧凑,占用体积小,采用插拔式的结构,维护更换方便快捷、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涌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电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电涌保护器可以用于雷电效应等原因造成的电涌进行防护。电涌保护器设置在被保护系统中,当系统中的线路上产生电涌时,电涌保护器动作,限制线路上的瞬态过电压并泄放电涌电流,保护系统中的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在需要多路电涌保护的情况时,目前电涌保护器,体积过大,如果要实现L-N、L-PE、N-PE的多路保护的电路困难,会增加模块数量,而且L到PE的连线太长,残压高,影响电涌防护性能,通流能力因产品尺寸限制难以做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电涌保护器,解决目前技术中的电涌保护器结构不合理,多路保护性能较差,并且难以满足大通流能力要求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和插拔于底座的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电连接端,所述的电连接端包括PE端,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M端,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其余的电连接端中至少有一个与M端之间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插拔连接于底座上的M端与PE端之间;或者,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本技术所述的电涌保护器通过设置M端并且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来有效增大通流能力,能有效提高多路保护的性能,M-PE浪涌保护模块共用于不同的保护路线,减少了电涌保护器整体所需的部件数量,实现多路保护的同时减少模块数量,有效提高通流能力,结构精简、紧凑,占用体积小,满足小型化的需求,使用安全性高,采用插拔式的结构,维护更换方便快捷、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电连接端还包括N端和k个独立的L端,其中k≥1,k为整数,在N端与M端之间以及每个L端与M端之间分别插拔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实现了若干路L-M之间、一路N-M之间、一路PE-M之间的保护,灵活适用性好,保护全面、稳定性好。进一步的,所述电涌保护模块包括间隙组件,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包括间隙型保护组件,所述的间隙组件、间隙型保护组件包括石墨间隙组件、金属间隙组件、气体放电管组件其中的一种类型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类型,具有优异的通流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的间隙组件、间隙型保护组件都包括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依次串联的n个放电隙以及n-1条触发电路,所述n-1条触发电路的每一条触发电路的一端依次分别与n-1个的相邻放电隙之间的公共端连接,每一条触发电路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端子连接,其中n≥2,n为整数,具有更好的电涌防护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的L端与PE端之间或N端与PE端之间的总放电隙数量为4~16,所述M-PE浪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为1~8,N端与M端之间和/或L端与M端之间的电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为3~8。L-M、N-M之间的电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比M-PE浪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多,同时触发时,启动电压比两者数量相同时好,实现更好的电涌防护效果;而当L-M、N-M之间的电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与M-PE浪涌保护模块的放电隙数量相同时,可以实现完全的对称结构,相同的保护效果,防止接线的错误。进一步的,插拔在N端与M端之间的电涌保护模块与插拔在M端与PE端之间的M-PE浪涌保护模块组合为一个整体插拔模块,结构紧凑,减少插拔操作的次数,更加易于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整体插拔模块包括由间隙组件与间隙型保护组件串联构成的整体保护组件,间隙组件与间隙型保护组件的公共端用于与底座上的M端电连接,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制作实现。进一步的,所述整体插拔模块包括分别与底座a上的N端、PE端、M端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所述整体保护组件的一端通过脱扣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的整体保护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的整体保护组件的公共端与第三电极电连接,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整体插拔模块整体插拔于底座上,插拔操作简单。进一步的,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放置在底座内部并位于PE端所在侧,并且M-PE浪涌保护模块不超出PE端所在侧的底座端面。M-PE浪涌保护模块与PE端连线短,能够减小接线所需空间,保障通流能力,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进一步的,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还设置有与间隙型保护组件连接的脱扣组件,还设置有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遥信机构,在遇到特大的过载电流通过时,脱扣组件发生脱扣而形成断路,特大的过载电流无法再流经间隙型保护组件,可靠的达到电气隔离效果,提高保护安全性,并且利用遥信机构实时的监测电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在电涌保护器失效时能第一时间发现,提高维护的及时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所述的电涌保护器有效增大通流能力,能有效提高多路保护的性能,M-PE浪涌保护模块共用于不同的保护路线,减少了电涌保护器整体所需的部件数量,实现多路保护的同时减少模块数量,有效提高通流能力,结构精简、紧凑,占用体积小,满足小型化的需求,使用安全性高,采用插拔式的结构,维护更换方便快捷、成本低;实现脱离、告警、遥信功能,通过合理排布实现了提高通流能力,实现4+1的多路保护功能,保护路数多、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电涌保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涌保护模块的外表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涌保护模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涌保护模块与底座的配合截面示意图;图6为电涌保护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8为电涌保护模块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电涌保护模块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电涌保护模块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电涌保护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电涌保护器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4为电涌保护器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15为与图14所示的底座配合的整体插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整体插拔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7为整体插拔模块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所示整体插拔模块与底座配合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9为电涌保护器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底座构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1为电涌保护器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去掉浪涌保护模块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1中的浪涌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25为图21所示底座构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6(a)~(g)为前述电路结构示意图中的图示说明图;图27为间隙组件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8为间隙组件的另一种电路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a)和插拔于底座(a)的电涌保护模块(b),所述的底座(a)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电连接端,所述的电连接端包括PE端,所述的底座(a)上还设置有M端,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c),其余的电连接端中至少有一个与M端之间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b),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c)插拔连接于底座(a)上的M端与PE端之间;或者,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c)固定设置在底座(a)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a)和插拔于底座(a)的电涌保护模块(b),所述的底座(a)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电连接端,所述的电连接端包括PE端,所述的底座(a)上还设置有M端,在M端与PE端之间电连接有M-PE浪涌保护模块(c),其余的电连接端中至少有一个与M端之间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b),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c)插拔连接于底座(a)上的M端与PE端之间;或者,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c)固定设置在底座(a)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的电连接端还包括N端和k个独立的L端,其中k≥1,k为整数,在N端与M端之间以及每个L端与M端之间分别插拔设置有电涌保护模块(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涌保护模块(b)包括间隙组件(1),所述的M-PE浪涌保护模块(c)包括间隙型保护组件(c1),所述的间隙组件(1)、间隙型保护组件(c1)包括石墨间隙组件、金属间隙组件、气体放电管组件其中的一种类型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隙组件(1)、间隙型保护组件(c1)都包括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依次串联的n个放电隙以及n-1条触发电路,所述n-1条触发电路的每一条触发电路的一端依次分别与n-1个的相邻放电隙之间的公共端连接,每一条触发电路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端子连接,其中n≥2,n为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端与PE端之间或N端与PE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成勇代德志黄玉珊任怡王雪颖杨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