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电路及浪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25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8
本技术涉及一种浪涌保护电路,属于雷电防护技术领域。包括主电路、回路、第一级保护电路、第二级保护电路和退耦元件,第一级保护电路和第二级保护电路并联于主电路和回路之间,退耦元件设置于主电路上,并位于第一级保护电路、第二级保护电路之间。第一级保护电路包括多层气体放电管,第二级保护电路包括互相并联的两个支路,第一支路互相串联的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第二支路包括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本技术专利还提供了一种浪涌保护器,该浪涌保护器包括壳体及前述的浪涌保护电路。该电路及浪涌保护器的浪涌保护效果很好,具有大电流通流能力、低残压的优点,不会损坏后端设备;且具有小体积、低成本的优点,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雷电防护,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的电路,还涉及包括前述电路的浪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1、电源模块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广泛应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由于雷电、电源模块瞬时启动或关停、切换负载设备等原因,会引起电源模块产生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进而造成电源模块损毁。因此,需要设置浪涌保护电路对电源模块进行保护。

2、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压敏电阻串联气体放电管作为浪涌保护电路,而电源模块后端的器件设备需要精细保护,压敏电阻的残压峰值高、容易使得后端的器件设备被损坏。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二极管)实现浪涌保护的设计,但是要保障大的通流泄放能力就需要大功率的tvs二极管,大功率的tvs二极管体积较大,不能满足小体积设备的需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电子设备和器件越来越小型化,传统的浪涌保护电路和浪涌保护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回路、第一级保护电路、第二级保护电路和退耦元件,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保护电路并联于所述主电路和所述回路之间,所述退耦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电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所述第二级保护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包括多层气体放电管,所述多层气体放电管由多个单体层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之间形成连接节点,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节点和所述回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

4.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回路、第一级保护电路、第二级保护电路和退耦元件,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保护电路并联于所述主电路和所述回路之间,所述退耦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电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所述第二级保护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包括多层气体放电管,所述多层气体放电管由多个单体层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之间形成连接节点,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节点和所述回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大川雷成勇张朋杨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