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生专利>正文

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茶杯,其包括外杯、内杯、杯盖及过滤装置。所述的内杯底面为一种锥形面,在锥形面的最低端设置有通孔,在锥形的底面上过滤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球状体,球状体大于通孔以封堵通孔,在外杯的内部设置有当内杯的茶水需要流入外杯时可将球状体顶开,而在其它时候则偏离此球状体的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内杯的锥形底面的最低处设置了通孔,并在通孔上设置了比通孔大的球状体,从而可使球状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将通孔堵住,以方便浸泡茶,当需要将茶水引入外杯时,只需将内杯的球状体对准外杯上的支柱,就可实现将茶水经由柱状体引入外杯,而当不需要引导时,则只需将柱状体偏离开球状体,就能实现对内杯的封堵。(*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茶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泡茶用具,特别是一种可泡茶的茶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泡茶的茶杯,其结构大都为子、母杯结构,所谓的子、母杯,即是在作为母杯的外杯内再套接一个作为子杯的内杯。外杯的上缘设置有凸出的出水口。内杯为不等径杯体,直径小于外杯,其可嵌合在外杯上部,相对出水口处,内杯下部设有内斜部,在内杯的上端缘设一缺口,在内杯的底面中央设有圆孔,滤网呈微凸状位于内杯内,在内杯滤网下方的圆孔上设置有止水球,止水球的直径大于圆孔以封闭圆孔,钢线或杠杆通过内杯上端缘的凹槽延伸至内杯的外侧,钢线或杠杆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止水球上。这种形式茶杯的缺点,就是在茶叶冲泡完毕后,必须拉着钢球或一直按着按钮不松手,才能将泡好的茶水放入母杯中,因此其使用非常的不便。专利技术构成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艺简捷、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泡茶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泡茶杯,包括外杯、内杯及杯盖,内杯设置有将其内腔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的过滤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的内杯底面为一种锥形面,在锥形面的最低端设置有通孔,在锥形的底面上过滤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球状体,球状体大于通孔以封堵通孔,在外杯的内部设置有当内杯的茶水需要流入外-->杯时可将球状体顶开,而在其它时候则偏离此球状体的支柱。将内杯的底面设置成锥形面,在锥形面的最低端设置通孔,并在底面上设置一个可将上述通孔封堵住的球状体,由于通孔是设置在锥形面的最低端,因此只要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球状体将始终处于内杯底面的最低处,也即通孔处,从而将内杯堵截,避免内杯中正浸泡茶叶的水流到外杯。而在外杯的内部设置了当需要将内杯茶水引入外杯时,可将球状体顶开的支柱,这样在需要将茶水引入外杯时,只要用支柱顶开球状体就可,而当将支柱偏离开球状体时,则球状体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通孔处将通孔堵住。所述的锥形面或为一种弧形的锥形面,或为一种棱形的锥形面。所述的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为在其上分布有小孔的隔板。所述的内杯的下端面设置有可将内杯支撑在其它物体上的支撑脚,且支撑脚比内杯伸出于通孔处的球状体还要低。在内杯的底部设置撑脚,且使撑脚比内杯上球状体凸出于通孔的高度还要高,这样可方便的将内杯搁在台面上,同时又不会将球状体顶开以偏离原来的位置,从而可保持内杯的内茶水的状态。所述的内杯杯体为圆锥台形,锥台的大端朝上,小端朝向。在所述的内杯杯体的外部设置有复数个沿杯体轴线分布的加强筋。在杯体的外部设置加强筋,可提高杯子的强度,同时可在内杯与外杯之中产生间隙以便直接倒水避免杯内的水大量倒出。所述的内杯杯体的上端部设置有环状的向外延伸的可将内杯搁在外杯杯缘的凸起,所述的凸起的外径与外杯杯缘外径大小相等。采用这种形式的内外杯固定方式,可使内外杯在整体感觉上溶外一体,使该茶杯的外观更具有美感。在内杯的上端部设置有一次成型的连体把手。在内杯的上端部设置把手,使内杯的抓取将更加的方便。所述的内、外杯体均为一种透明体。采用这种杯体,便于观察杯内所泡茶的成色。-->所述的设置于外杯上的支柱,垂直设置于外杯的底部上。以这种方式设置支柱,在利用此支柱来顶开内杯上的球状体时,内杯上的茶水将沿着此支柱缓缓的流到外杯内腔,将产生漂亮的水柱,感人极强的美的享受。所述的支柱为由上而下逐级增大的宝塔式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内杯的锥形底面的最低处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上设置了比通孔大的球状体,从而可使球状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将通孔堵住,以方便浸泡茶,当需要将茶水引入外杯时,只需将内杯的球状体对准外杯上的支柱,就可实现将茶水经由柱状体引入外杯,而当不需要引导时,则只需将柱状体偏离开球状体。同时本技术还在内杯的底部设置了高于球状体向外伸出的通孔的高度,故在将此内杯搁置到台面时,不会影响到球状体所处的状态。本技术还将内、外杯体采用透明体制成,这样就可方便的观察到杯内的情况,从而可很好的掌握所泡茶的成色,同时还可观察到茶水由支柱缓缓的流下的精美景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  1内杯  11过滤装置  12锥形底面  13钢球  14撑脚  15加强筋  16内杯上的把手  17内杯杯缘的凸台  2外杯  21外杯上的支柱  3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泡茶杯,其包括内杯1、外杯2及杯盖3。所述的内杯1为一种锥台形的杯体,杯体小端的底部为一种弧形的锥形面12,其最低端偏离底部的中心部位,靠近底部的外周的最低处设置有圆形的通孔及钢球13,钢-->球13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并可部分伸出于通孔,在内杯的接近底部处还设置有将内杯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的水平过滤网11,在内杯的上端部设置有环状的向外延伸的凸台17,在凸台处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与凸台一体成型的小把手16,在锥形杯体的外部还均匀分布有3条的沿内杯轴线分布的加强筋15。所述的外杯2亦为锥台形的杯体,在外杯的上端部设置有“7”形的与杯体一体成型的把手,在把手相对应另一侧的杯口处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出水口,在外杯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柱21,支柱21呈宝塔式圆柱状的逐级减小。杯盖3直接套合在内杯的杯杯缘,在杯盖3上设置有透气用的小孔。在使用时,将内杯1套入外杯2内腔,使内杯的凸台17搁置于外杯2的杯缘上,并使外杯上的支柱21偏离内杯上的具有钢球13的通孔处,冲入开水,盖上杯盖,即可进行泡茶。当茶水泡好后,只需将内杯1旋转一个角度,使内杯1上的钢球13对准外杯上的支柱,即可实现将茶水经由外杯上的支柱21引入外杯2。当内杯的茶水流完后,将内杯取出,搁置在桌面上,直接用外杯2向小杯中倒茶即可,也可直接对着外杯进行饮用。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泡茶杯,包括外杯(2)、内杯(1)及杯盖(3),内杯(1)设置有将其内腔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的过滤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杯底面为一种锥形面(12),在锥形面的最低端设置有通孔,在锥形的底面上过滤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球状体(13),球状体(13)大于通孔以封堵通孔,在外杯(2)的内部设置有当内杯(1)的茶水需要流入外杯时可将球状体(13)顶开,而在其它时候则偏离此球状体的支柱(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杯,包括外杯(2)、内杯(1)及杯盖(3),内杯(1)设置有将其内腔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的过滤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杯底面为一种锥形面(12),在锥形面的最低端设置有通孔,在锥形的底面上过滤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球状体(13),球状体(13)大于通孔以封堵通孔,在外杯(2)的内部设置有当内杯(1)的茶水需要流入外杯时可将球状体(13)顶开,而在其它时候则偏离此球状体的支柱(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面或为一种弧形的锥形面,或为一种棱形的锥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11)为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杯(1)的下端面设置有可将内杯(1)支撑在其它物体上的支撑脚(14),且支撑脚(14)比内杯伸出于通孔处的球状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