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339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侧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二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利用滚轮在钢轨上行走,也可以利用两个万向轮和两个定向轮在道床上进行行走,线盘可以装在圆杆上,且可以利用放线槽轮进行放线,使得可以不受站前单位进度的影响,可在施工场地自由行走,无需等待站前单位铺轨完成才进行通信施工,可以保证通信工程的工期,受现场环境制约较小,架设速度较快,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架线速度明显提高,人力投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明显降低,人力减少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缆是将金属导线和光纤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同路、同走向传输电能与光信息的一体化传输介质。它实现了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融合。通过一次架设、一次施工、一次投入,在传输高压电能的同时传输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大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节约了资源,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地铁大量建设,为加快建设速度,满足工期要求,在站前工程还没有完工,站后工程就已经进场施工,由于没有铺设钢轨,不能提供比较成熟的作业环境,就无法使用传统的放线平板车对通信光电缆进行架设,另外使用汽车进行放线,成本较高,且汽车的占用空间大,会对其他项目的施工造成影响,带来不便,另外在地铁铺轨完成后,很快便进入冷滑热滑阶段,冷热滑完成后便开始试运行工作,留给光电缆的敷设施工周期短,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敷设通信光电缆,增加了用工成本,且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另一侧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二竖板(34),两个第二竖板(34)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同一个滑杆(32),两个滑杆(32)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滑动板(6),所述滑杆(32)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位于滑动板(6)和第二竖板(34)之间,所述滑动板(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一侧顶部设置有贯穿孔(35),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顶部焊接有圆杆(5),所述圆杆(5)的一端贯穿贯穿孔(35)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通信光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另一侧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二竖板(34),两个第二竖板(34)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同一个滑杆(32),两个滑杆(32)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滑动板(6),所述滑杆(32)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位于滑动板(6)和第二竖板(34)之间,所述滑动板(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一侧顶部设置有贯穿孔(35),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顶部焊接有圆杆(5),所述圆杆(5)的一端贯穿贯穿孔(35)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7)的一侧,所述圆杆(5)的外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和支撑环(4),所述移动板(3)和支撑环(4)相互靠近的一侧相焊接,所述移动板(3)位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7)之间,且移动板(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圆杆(5)的外壁上套设有线盘(30),所述线盘(30)位于移动板(3)和第二支撑板(7)之间;
所述底板(1)的顶部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圆筒(8),所述圆筒(8)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圆筒(8)的顶部焊接有圆板(21),所述圆筒(8)的两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横板(26),所述横板(26)的顶部焊接有L型杆(12),所述L型杆(12)的顶端贯穿圆板(21)并延伸至圆板(21)的上方,所述横板(26)的底部和圆筒(8)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拉簧(29),所述L型杆(12)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13),所述圆筒(8)的两侧内壁顶部均设置有制动孔(36),两个制动孔(36)的内壁上设置有同一个卡杆(9),所述卡杆(9)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制动孔(36)和一个圆孔(13)并延伸至圆筒(8)的一侧,两个L型杆(1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放线槽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柯春然王岳刘红亮闫振宇尤三伟向锋宋全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