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旋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32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包括有装有电表的上箱体,及与上箱体连通的、装有通风机构的下箱体,及形成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安装槽,及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上基座和下基座,及设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的弧形支架,及安装于弧形支架两端的轮体,及一端埋入于下基座内、另一端与第一轮体轴部相接的第一减震杆,及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架上的减震座,及一端埋入于减震座内的第二减震杆,及设置于第二减震杆另一端、且抵靠于上基座下方的垫板;该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抗震性能较强,不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现有的配电箱的抗震设计多是针对于小型配电箱,对于大型配电箱来说,其抗震性能不足,一旦出现碰撞容易导致配电箱损坏,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较强,不易出现损坏的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包括有装有电表的上箱体,及与上箱体连通的、装有通风机构的下箱体,及形成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安装槽,及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上基座和下基座,及设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的弧形支架,及安装于弧形支架两端的轮体,及一端埋入于下基座内、另一端与第一轮体轴部相接的第一减震杆,及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架上的减震座,及一端埋入于减震座内的第二减震杆,及设置于第二减震杆另一端、且抵靠于上基座下方的垫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震杆上套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杆上套入有第二减震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对应第一减震杆的埋入端处设有下压缩腔。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杆埋入于下压缩腔的一端呈T型设置、且T型端的口径与下压缩腔的大小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座对应第二减震杆的埋入端处设有上压缩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杆埋入于上压缩腔的一端呈T型设置、且T型端的口径与上压缩腔的大小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座、第二减震杆和垫板皆设有一个以上、且在弧形支架上呈均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的下方为与弧形支架相配合的弧面设置,所述垫板为与下基座下方相贴合的弧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的上方设有滑槽,所述轮体抵靠于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设置于上基座的上方,所述下箱体设置于上基座的侧面。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减震机构的设计来实现配电箱的缓冲减震,经由减震机构中的弧形支架对上箱体进行承压,弧形支架端部的轮体配合第一减震杆与下压缩腔形成滑动减震承压结构,在弧形支架承压后,轮体进行滑动,接着经由弹簧和气缸结构的反作用力进行复位,将硬性承力转为软性承力,稳定性更强,另外还搭配在弧形支架上设置了第二减震杆和上压缩腔形成二次减震承压结构,进一步的提高抗震承压性能,适用于大型配电箱的减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的减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参阅图1-2所示,所述箱体包括有装有电表的上箱体1,及与上箱体1连通的、装有通风机构的下箱体2,及形成于上箱体1与下箱体2之间的安装槽3,及设置于安装槽3内的减震机构4,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有上基座41和下基座42,及设置于上基座41与下基座42之间的弧形支架43,及安装于弧形支架43两端的轮体44,及一端埋入于下基座42内、另一端与第一轮体44轴部相接的第一减震杆45,及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架43上的减震座46,及一端埋入于减震座46内的第二减震杆47,及设置于第二减震杆47另一端、且抵靠于上基座41下方的垫板48。所述第一减震杆45上套入有第一减震弹簧451,所述第二减震杆47上套入有第二减震弹簧471,所述下基座42对应第一减震杆45的埋入端处设有下压缩腔421,所述第一减震杆45埋入于下压缩腔421的一端呈T型设置、且T型端的口径与下压缩腔421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减震座46对应第二减震杆47的埋入端处设有上压缩腔461,所述第一减震杆45埋入于上压缩腔461的一端呈T型设置、且T型端的口径与上压缩腔461的大小相适配,通过减震杆埋入压缩腔中形成气缸承压结构,不但稳定性更强,且减震效果也更好。所述减震座46、第二减震杆47和垫板48皆设有一个以上、且在弧形支架43上呈均布设置,所述上基座41的下方为与弧形支架43相配合的弧面设置,所述垫板48为与下基座42下方相贴合的弧面设置,所述下基座42的上方设有滑槽422,所述轮体44抵靠于滑槽422内,所述上箱体1设置于上基座41的上方,所述下箱体2设置于上基座41的侧面,轮体44在弧形支架43受力变形后进行一定距离的滑动,进行应力缓冲。原理说明:通过弧形支架43结构进行竖向、横向和侧向的承力减压,并通过轮体44将所受的应力进行滑动变形缓冲,整体可承受较大应力,另外还采用了双气缸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减震缓冲,更适用于大型配电箱的减震缓冲。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减震机构的设计来实现配电箱的缓冲减震,经由减震机构中的弧形支架对上箱体进行承压,弧形支架端部的轮体配合第一减震杆与下压缩腔形成滑动减震承压结构,在弧形支架承压后,轮体进行滑动,接着经由弹簧和气缸结构的反作用力进行复位,将硬性承力转为软性承力,稳定性更强,另外还搭配在弧形支架上设置了第二减震杆和上压缩腔形成二次减震承压结构,进一步的提高抗震承压性能,适用于大型配电箱结构。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包括有装有电表的上箱体,及与上箱体连通的、装有通风机构的下箱体,及形成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安装槽,及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上基座和下基座,及设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的弧形支架,及安装于弧形支架两端的轮体,及一端埋入于下基座内、另一端与第一轮体轴部相接的第一减震杆,及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架上的减震座,及一端埋入于减震座内的第二减震杆,及设置于第二减震杆另一端、且抵靠于上基座下方的垫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包括有装有电表的上箱体,及与上箱体连通的、装有通风机构的下箱体,及形成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安装槽,及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上基座和下基座,及设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的弧形支架,及安装于弧形支架两端的轮体,及一端埋入于下基座内、另一端与第一轮体轴部相接的第一减震杆,及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架上的减震座,及一端埋入于减震座内的第二减震杆,及设置于第二减震杆另一端、且抵靠于上基座下方的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杆上套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杆上套入有第二减震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对应第一减震杆的埋入端处设有下压缩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大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杆埋入于下压缩腔的一端呈T型设置、且T型端的口径与下压缩腔的大小相适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旋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