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3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所述防护厢房外顶面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防护厢房内壁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防护厢房内部侧壁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散热窗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底面通过电动升降杆与防护厢房内底面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电动升降杆共同电连接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防护厢房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集水筒,所述集水筒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底部与防护厢房底面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发电站相关电气元件进行防雨、防晒、防尘等保护的同时,能够为发电站相关电气元件提供有效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设备行业作为光伏产业的支撑行业而存在,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带动了光伏产业的整体兴起,进而催生了的光伏设备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光伏设备行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光伏设备企业制造的设备应用包括从硅材料生产、硅材料加工、硅片加工到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生产以及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其中,晶体硅生长设备发展最为迅速,国产单晶硅生长炉以优良的性价比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并批量出口亚洲,而国产多晶硅铸锭炉在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上和国外设备相差无几,已经开始在国内光伏企业中大量使用。光伏发电站,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光伏发电站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但由于光伏发电站在露天使用的,就需要一定的防护结构,避免光伏发电站发生意外,但是现在的光伏发电的防护结构散热效果差,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目的在于对光伏发电站提供有效的保护,同时为光伏发电站提供有效的散热。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所述防护厢房外顶面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防护厢房内壁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防护厢房内部侧壁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散热窗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底面通过电动升降杆与防护厢房内底面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电动升降杆共同电连接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防护厢房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集水筒,所述集水筒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贴合设置在防护厢房内部相关电气元件外,且所述冷却水管底部与防护厢房底面连通。优选地,上述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中,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顶面的雨水感应器,所述雨水感应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散热风扇和电动升降杆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在防护厢房内。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实现散热风扇以及电动升降杆的自动化控制。优选地,上述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中,所述集水筒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水斗,所述集水斗顶部设置有弧形的过滤罩。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集水斗的设置,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过滤罩的设置,避免固态杂质进入到冷却水管内造成冷却水管堵塞。优选地,上述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中,所述防护厢房外部侧壁位于散热窗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过滤网的设置,达到一定的防尘效果。优选地,上述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中,所述防护厢房底面外围设置有隔离框,所述隔离框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槽。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隔离框的设置,使得防护厢房与地面隔离,有效避免防护厢房内部底面回潮。优选地,上述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中,所述防护厢房前表面开合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观察窗。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密封门的设置,方便人们对防护厢房内部电气元件进行检修,观察窗的设置,方便人们随时观察防护厢房内部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根据天气情况自由切换不同的散热方式,在晴天时,通过散热窗和散热风扇进行防护厢房内部的散热,雨水天气时,对散热窗进行关闭,避免雨水通过散热窗进入到防护厢房内,同时通过收集雨水对防护厢房内部进行散热,即在对发电站相关电气元件进行防雨、防晒、防尘等保护的同时,能够为发电站相关电气元件提供有效的散热,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防护厢房;2-散热窗;3-散热风扇;4-密封板;5-电动升降杆;6-自动控制系统;7-集水筒;8-冷却水管;9-太阳能电池板;10-雨水感应器;11-控制器;12-集水斗;13-过滤罩;14-过滤网;15-隔离框;16-出水槽;17-密封门;18-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1,防护厢房1前表面开合设置有密封门17,密封门17上设置有观察窗18,密封门17的设置,方便人们对防护厢房1内部电气元件进行检修,观察窗18的设置,方便人们随时观察防护厢房1内部情况,防护厢房1外顶面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9,防护厢房1内壁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散热窗2,散热窗2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3,防护厢房1外部侧壁位于散热窗2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14,过滤网14的设置,达到一定的防尘效果,防护厢房1内部侧壁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散热窗2的密封板4,密封板4底面通过电动升降杆5与防护厢房1内底面连接,散热风扇3和电动升降杆5共同电连接有自动控制系统6,自动控制系统6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9顶面的雨水感应器10,雨水感应器10通过控制器11分别与散热风扇3和电动升降杆5电连接,控制器11安装在防护厢房1内,自动控制系统6的设置,实现散热风扇3以及电动升降杆5的自动化控制,防护厢房1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集水筒7,集水筒7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冷却水管8,冷却水管8贴合设置在防护厢房1内部相关电气元件外,且冷却水管8底部与防护厢房1底面连通,集水筒7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水斗12,集水斗12顶部设置有弧形的过滤罩13,集水斗12的设置,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过滤罩13的设置,避免固态杂质进入到冷却水管8内造成冷却水管8堵塞,防护厢房1底面外围设置有隔离框15,隔离框15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水槽16,隔离框15的设置,使得防护厢房1与地面隔离,有效避免防护厢房1内部底面回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在使用时,当雨水感应器10未感应到雨水时,此时电动升降杆5处于收缩状态,散热窗2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散热风扇3也处于开启状态,在散热风扇3的作用下,防护厢房1内部得到有效的散热,当雨水感应器10感应到雨水后,信号传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电动升降杆5伸长,带动密封板4对散热窗2进行关闭,同时控制散热风扇3关闭,有效防止了雨水通过散热窗2进入到防护厢房1内,而此时集水斗12收集雨水,雨水通过集水筒7分流至冷却水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厢房(1),所述防护厢房(1)外顶面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防护厢房(1)内壁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散热窗(2),所述散热窗(2)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3),所述防护厢房(1)内部侧壁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散热窗(2)的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底面通过电动升降杆(5)与防护厢房(1)内底面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和电动升降杆(5)共同电连接有自动控制系统(6),所述防护厢房(1)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集水筒(7),所述集水筒(7)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冷却水管(8),所述冷却水管(8)贴合设置在防护厢房(1)内部相关电气元件外,且所述冷却水管(8)底部与防护厢房(1)底面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厢房(1),所述防护厢房(1)外顶面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防护厢房(1)内壁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散热窗(2),所述散热窗(2)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3),所述防护厢房(1)内部侧壁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散热窗(2)的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底面通过电动升降杆(5)与防护厢房(1)内底面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和电动升降杆(5)共同电连接有自动控制系统(6),所述防护厢房(1)顶面中心贯穿开设有集水筒(7),所述集水筒(7)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冷却水管(8),所述冷却水管(8)贴合设置在防护厢房(1)内部相关电气元件外,且所述冷却水管(8)底部与防护厢房(1)底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6)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9)顶面的雨水感应器(10),所述雨水感应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耀宋建辉金丽红王迪娜
申请(专利权)人:高平市鑫时阳田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