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秀杰专利>正文

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口杯和一个冲茶器,所述冲茶器呈可移动状悬置在口杯的上部,冲茶器的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封闭,在其底部有用于控制流量的出茶孔,出茶孔之上覆有用于过滤茶叶防止小孔阻塞的滤网,出茶孔以下部位是口杯的茶水区,在冲茶器的一侧、与口杯之间留有喝茶口,该喝茶口直接与茶水区连通。用该沏茶杯沏茶,茶水不会产生苦涩味,不会溶入有害物质,有利人身健康,同时,前一杯茶水与后一杯茶水之间的浓度相差并不太大,较为确定地给人以适宜的口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
:本技术涉及茶杯,更具体地说是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
技术介绍
:茶品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茶具也形式多样,但是,作为人们日常所用的茶杯,迄今为止都是延用同一的泡茶方式,即茶叶直接放在茶杯内,从杯内充入水开始,一直到茶杯中水喝完,茶叶始终是浸泡在水中的,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从口感上来说,前一杯茶水与后一杯茶水之间的浓度相差很大,或太浓或太淡,不能较为确定地给人以适宜的口感;由于茶叶一直浸泡在茶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茶水会有苦涩味,并在茶水中溶入有害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用该沏茶杯沏茶,茶水不会产生苦涩味,不会溶入有害物质,有利人身健康,同时,前一杯茶水与后一杯茶水之间的浓度相差并不太大,较为确定地给人以适宜的口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包括一个口杯和一个冲茶器,所述冲茶器呈可移动状悬置在口杯的上部,冲茶器的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封闭,在其底部有用于控制流量的出茶孔,出茶孔之上覆有用于过滤茶叶防止小孔阻塞的滤网,出茶孔以下部位是口杯的茶水区,在冲茶器的一侧、与口杯之间留有喝茶口,该喝茶口直接与茶水区连通。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是由口杯和冲茶器构成,冲泡时,茶叶是放入在冲茶器内,开水也倒入在冲茶器中,借助于出茶孔的作用,浸泡后的茶水缓慢流入口杯内,使茶叶和茶水分离,避免了茶叶久置于茶水中,产生苦涩味,以及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溶出,有利于人身健康。2、本技术茶水对茶叶的浸泡时间有限,不会出现茶水过浓的情况,同时由于茶水与茶叶被自动分离,茶水中无茶叶和杂质,极大地提高了喝茶时的口感。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普通口杯可以满足广泛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饮茶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口杯、2冲茶器、3茶孔、4滤网、5茶水区、6喝茶口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一个口杯1和一个冲茶器2,冲茶器2呈可移动状悬置在口杯1的上部,冲茶器2的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封闭,在其底部有用于控制流量的出茶孔3,出茶孔3之上覆有用于过滤茶叶防止小孔阻塞的滤网4,出茶孔3以下部位是口杯1的茶水区5,在冲茶器2的一侧、与口杯之间留有喝茶口6,该喝茶口6直接与茶水区5连通。使用时,冲茶器2悬置在口杯1杯口上,茶叶放在冲茶器2中,向冲茶器2中注入开水,泡茶即开始,与此同时,茶水自冲茶器2的底部出茶孔3中流入口杯中,并集于口杯1的茶水区5中,当冲茶器2中的水全部流入茶水区,即完成泡茶,此时,在喝茶口6的位置处即能渴到浓度适宜、无茶叶和杂质的具有较好口感的茶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口杯(1)和一个冲茶器(2),所述冲茶器(2)呈可移动状悬置在口杯(1)的上部,冲茶器(2)的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封闭,在其底部有用于控制流量的出茶孔(3),出茶孔(3)之上覆有用于过滤茶叶防止小孔阻塞的滤网(4),出茶孔(3)以下部位是口杯(1)的茶水区(5),在冲茶器(2)的一侧、与口杯之间留有喝茶口(6),该喝茶口(6)直接与茶水区(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泡茶时间的沏茶杯,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口杯(1)和一个冲茶器(2),所述冲茶器(2)呈可移动状悬置在口杯(1)的上部,冲茶器(2)的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封闭,在其底部有用于控制流量的出茶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勇吴秀杰姚科
申请(专利权)人:吴秀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