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7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动力电池包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多个并排布置且串联连接的电芯组件,各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芯,相邻的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而形成第一搭接部;分设于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中且距离最近的两个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二搭接部;第二搭接部的过流面积大于等于任一第一搭接部的过流面积;芯包括极耳和电芯本体,极耳包括引出段和搭接段,引出段连接电芯本体和搭接段,相邻搭接段搭接而形成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至少一个电芯中搭接段的过流面积大于引出段的过流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能够简化结构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各电芯串联或并联连接。现有设计中,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通过连接件引出并设置汇流排进行连接。该设计下,结构零部件较多。各极耳(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连接件和汇流排均通过焊接连接,而增加所需要焊接的工作量和生产成本,且随着焊接量的增加而影响电性连接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旨在提供另一种极耳连接方式以简化结构并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布置且串联连接的电芯组件,各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芯,相邻的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而形成第一搭接部;分设于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中且距离最近的两个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二搭接部;第二搭接部的过流面积大于等于任一第一搭接部的过流面积;电芯包括极耳和电芯本体,极耳包括引出段和搭接段,引出段连接电芯本体和搭接段,相邻搭接段搭接而形成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布置且串联连接的电芯组件,各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芯,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一搭接部;分设于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中且距离最近的两个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的过流面积大于等于任一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过流面积;/n所述电芯包括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极耳包括引出段和搭接段,所述引出段连接所述电芯本体和所述搭接段,相邻所述搭接段搭接而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至少一个所述电芯中搭接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引出段的过流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布置且串联连接的电芯组件,各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芯,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一搭接部;分设于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中且距离最近的两个电芯的极耳彼此搭接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的过流面积大于等于任一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过流面积;
所述电芯包括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极耳包括引出段和搭接段,所述引出段连接所述电芯本体和所述搭接段,相邻所述搭接段搭接而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至少一个所述电芯中搭接段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引出段的过流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段包括沿所述电芯的排列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段、第二连段和第三连段,所述第一连段和/或所述第三连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段的厚度;
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极耳中,一所述极耳的第三连段搭接另一所述极耳的第一连段,形成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段、所述第二连段和所述第三连段均设于所述引出段的同侧,所述第三连段与所述引出段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段和所述第三连段设于所述引出段的异侧,所述第二连段与所述引出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段设有熔断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紧固组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水杉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