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当输入量(电、磁、声、光、热)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将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自动控制器件。而汽车继电器是汽车中使用的继电器,该类继电器切换负载功率大,抗冲、抗振性高。汽车中的电源多用12V,线圈电压大都设计为12V,由于是蓄电池供电,因此电压不稳定,连接电源的汽车继电器多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在发动机舱里使用的继电器要能经受砂尘、水、盐、油的侵害,对振动、冲击要求相当苛刻,使用的环境条件恶劣,且这种继电器的线圈功耗较大,温升较高,在电源回路中不能够有效的监测并执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汽车电源控制回路实现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判断反馈和执行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置腔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内置腔分隔为主内置腔(12)和副内置腔(13),所述主内置腔(12)位于副内置腔(13)的后方;所述主内置腔(12)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基座(2),所述基座(2)由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组成;所述基板(28)呈矩形结构,上基座(21)设置在基板(28)的顶部,下基座(29)设置在基板(28)的底部,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一体成型;所述上基座(21)的正面并列设置有两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内置腔分隔为主内置腔(12)和副内置腔(13),所述主内置腔(12)位于副内置腔(13)的后方;所述主内置腔(12)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基座(2),所述基座(2)由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组成;所述基板(28)呈矩形结构,上基座(21)设置在基板(28)的顶部,下基座(29)设置在基板(28)的底部,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一体成型;所述上基座(21)的正面并列设置有两个顶部开口的接口,设置有接口的上基座(21)其顶部呈“E”字形结构,每个接口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负载连接端子(22),该负载连接端子(22)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负载接线端子(23)串接;所述基板(28)上位于上基座(2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接口(3),所述线束接口(3)的末端穿过基板(28)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线圈接头连接,所述线圈位于负载接线端子(23)的前端,线圈上对应线束接口(3)的另一端连接有动铁组件(24),所述动铁组件(24)的外端并接有衔铁,该衔铁末端与负载接线端子(23)对应,所述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相互对应的两个面上各设置有一块银触点(26),两块银触点(26)相互对称,所述衔铁上的银触点(26)通过设置在衔铁外侧面的大电流编织线(25)与动铁组件(24)连接,相互对称的两块银触点(26)通过衔铁的运动实现接触和分离;所述副内置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红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佩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