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41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包括内旋钮,所述内旋钮外套有内支架、导电装饰圈,所述导电装饰圈位于所述内支架的上方,所述内支架外套有外旋钮;所述内旋钮对所述内支架进行竖直方向的约束,以避免其出现上下移动,所述外旋钮的顶部与所述导电装饰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内旋钮对所述导电装饰圈向上拔拉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内支架对所述外旋钮向下按压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外旋钮与所述内支架之间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以及旋转方向的扣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内支架进行竖直方向的约束,对导电装饰圈、外旋钮进行限位,且外旋钮与内支架之间的配合作用,使旋钮可以旋转也可以进行按压和拔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载多媒体的旋钮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车载电子以及消费电子中,旋钮是一种较常见的结构,可以通过旋转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控制功能。现有的旋钮一般会设计为搭配触摸屏使用,但其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功能单一,只能旋转,不能按压和拉拨;第一、旋钮独立于触摸屏,与触摸屏外形需要有一定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以解决现有旋钮只能旋转,不能按压和拔拉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包括内旋钮,所述内旋钮外套有内支架、导电装饰圈,所述导电装饰圈位于所述内支架的上方,所述内支架外套有外旋钮;所述内旋钮对所述内支架进行竖直方向的约束,以避免其出现上下移动,所述外旋钮的顶部与所述导电装饰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内旋钮对所述导电装饰圈向上拔拉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内支架对所述外旋钮向下按压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外旋钮与所述内支架之间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以及旋转方向的扣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包括内旋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旋钮(1)外套有内支架(4)、导电装饰圈(2),所述导电装饰圈(2)位于所述内支架(4)的上方,所述内支架(4)外套有外旋钮(3);所述内旋钮(1)对所述内支架(4)进行竖直方向的约束,以避免其出现上下移动,所述外旋钮(3)的顶部与所述导电装饰圈(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内旋钮(1)对所述导电装饰圈(2)向上拔拉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内支架(4)对所述外旋钮(3)向下按压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外旋钮(3)与所述内支架(4)之间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以及旋转方向的扣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包括内旋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旋钮(1)外套有内支架(4)、导电装饰圈(2),所述导电装饰圈(2)位于所述内支架(4)的上方,所述内支架(4)外套有外旋钮(3);所述内旋钮(1)对所述内支架(4)进行竖直方向的约束,以避免其出现上下移动,所述外旋钮(3)的顶部与所述导电装饰圈(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内旋钮(1)对所述导电装饰圈(2)向上拔拉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内支架(4)对所述外旋钮(3)向下按压的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外旋钮(3)与所述内支架(4)之间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以及旋转方向的扣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的底面设有第一金属片(801),所述导电装饰圈(2)与所述第一金属片(801)电连接以输出旋转产生的电信号,所述内支架(4)的底面设有第二金属片(802),所述导电装饰圈(2)的底部设有滑动弹片(7),在所述外旋钮(3)相对所述内支架(4)向下移动时,所述滑动弹片(7)向下移动与所述第二金属片(802)进行接触以输出按压产生的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旋钮(3)相对所述内支架(4)向上移动时,所述滑动弹片(7)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二金属片(802)进行脱离;所述内旋钮(1)的底面用于固定在触摸屏上,所述第一金属片(801)、所述第二金属片(802)分别与触摸屏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电容连接的方式传递旋转或按压或拔拉运动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同时防止触摸屏被划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装饰圈(2)的底部通过第二导电弹簧(602)与所述滑动弹片(7)进行连接,使其进行导电的同时能够进行缓冲;所述导电装饰圈(2)的底部通过第一导电弹簧(601)与所述第一金属片(801)进行连接,所述内支架(4)上设有固定柱(403),所述固定柱(403)内设有竖直方向的导电弹簧安装孔(4031),所述第一导电弹簧(601)穿过所述导电弹簧安装孔(4031)与所述第一金属片(801)连接,以对所述第一导电弹簧(601)进行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的内侧设有第一活塞孔(4011),所述第一活塞孔(4011)内设有弹性装置(603),所述弹性装置(603)与第一活塞(501)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活塞(501)可弹性收缩于所述第一活塞孔(4011)内;所述内旋钮(1)的外侧设有凹凸带(101),所述第一活塞(501)与所述凹凸带(101)进行配合,使所述内支架(4)相对于所述内旋钮(1)进行旋转运动时实现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可旋转按压拔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钮(3)的外侧设有上手感凹槽(3011),所述上手感凹槽(3011)的下方设有下手感凹槽(3012);所述内支架(4)的外侧设有第二活塞孔(4021),所述第二活塞孔(4021)内设有弹性装置(603),所述弹性装置(603)与第二活塞(502)的一端进行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塞(502)可弹性收缩于第二活塞孔(4021)内,所述第二活塞(502)为棱柱体,所述第二活塞孔(4021)为棱柱形内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柳权刘欢邱枫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